古代状元相当现在什么官职?

如题所述

状元不是官职,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殿试第一成状元。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状元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然后就会进入翰林院做个六品翰林。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扩展资料

一登龙们,则声价十倍。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其显赫、其尊贵,简直登峰造极。然而,真正称得上一流人物的却又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状元中有真才实学、卓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王维、柳公权、陈亮、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合等十来个人。他们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人杰。

然而,状元整体来说,却是名不符实的,其中的大多数虚有其表,相当平庸,甚至是只识几个字的白痴状元、草包状元,考试也未必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验出来,诗写得好,八股文做的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不如进士,进士不如落第举子的现象常常发生,何况状元大多是钦点的,皇帝老儿的学识水平与爱好,直接影响被点状元的素质。

他们录取状元多凭自己的爱好和心情,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实学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争名求禄的习性却也形成了社会的阴暗面。科场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如夹带、冒名顶替、买枪手、窃取或买试题等层出不穷。有钱的高中,没钱的名落孙山。可见状元的录取,并非全是秉公取才。从总体上看,状元的素质低的根本原因,要归结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状元 (殿试第一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5
状元不是官职,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殿试第一成状元。状元就是类似今天高普考的榜首。状元只是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然后就会进入翰林院做个六品翰林。
状元起初称为“状头”,原来在唐朝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贡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即类似今日考试报时填写资料的情形一样。考试结束之后,将最高的成绩放在最前面,就叫做“状头”。居首者因曰状头,亦曰状元。
明清两代,殿试一二三名,确定其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状元的地位日益特殊,新进状元照例受六品的翰林院修撰。翰林素有“储相”之名,因为这个职位较接近皇帝,升迁的机会比同榜者快。
扩展资料
一登龙们,则声价十倍。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其显赫、其尊贵,简直登峰造极。然而,真正称得上一流人物的却又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状元中有真才实学、卓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王维、柳公权、陈亮、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合等十来个人。他们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人杰。
然而,状元整体来说,却是名不符实的,其中的大多数虚有其表,相当平庸,甚至是只识几个字的白痴状元、草包状元,考试也未必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验出来,诗写得好,八股文做的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不如进士,进士不如落第举子的现象常常发生,何况状元大多是钦点的,皇帝老儿的学识水平与爱好,直接影响被点状元的素质。
他们录取状元多凭自己的爱好和心情,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实学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争名求禄的习性却也形成了社会的阴暗面。科场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如夹带、冒名顶替、买枪手、窃取或买试题等层出不穷。有钱的高中,没钱的名落孙山。可见状元的录取,并非全是秉公取才。从总体上看,状元的素质低的根本原因,要归结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
第2个回答  2020-07-03
状元不是官职,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考取状元后,往往会作为国家官宦的后备人才使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3-15
在古代成为秀才,就现已是国家认可的统治阶级的一员了。具有免税免徭役,见官不跪,过堂免刑等特权。每次查核的最高一级廪膳生员,还能够享用国家补助,为当地上的童生作保。
秀才就相当于现在的985院校硕士,人数不少,许多村都能有1-2个。大约和现在的底层一线公务员相当,等第不入流,考不上举人、进士的话,能够当私塾先生混个温饱,官职没有,而且永远无法晋升。
举人身世现已算是“正途”了,假如能力没有问题,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期望的,再往上开展就只能看个人造化了。别的,举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用国家补贴,还能够庇荫他人免税免徭役。
雍正曾经大约能够免100-200亩的地税,十几户的徭役,就算举人老爷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也是个大财主。
进士,常识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举人中的优异者,一个县一届能有1-2个就很了不起,人数很少。官职大约是副县级,起步能够做县令,归于朝廷要点培育的后备官员,有能力,有命运的话能够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乃至是大学士。
我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总共诞生了11万名进士,均匀每年84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身世、同进士身世人数不定。
“状元”“榜眼”“探花”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出路非常光亮,一般能够坐到侍郎,巡抚,御史等较高的官位,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无灾无难到公卿”;明代二甲进士,清代庭试成果优秀者,可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三年后再进行考试,根据成果顺次能够留在翰林院担任修撰,进入六部学习或担任当地官。三甲进士一般能够进入翰林院学习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从知县做起。
当然,不是每个状元都能做高官,事实上,历朝状元能做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的很少、大学士根本没有,虽然在中状元的时分风景无限,但宦途往往都是平平终身。
第4个回答  2022-03-15
在古代成为秀才,就现已是国家认可的统治阶级的一员了。具有免税免徭役,见官不跪,过堂免刑等特权。每次查核的最高一级廪膳生员,还能够享用国家补助,为当地上的童生作保。
秀才就相当于现在的985院校硕士,人数不少,许多村都能有1-2个。大约和现在的底层一线公务员相当,等第不入流,考不上举人、进士的话,能够当私塾先生混个温饱,官职没有,而且永远无法晋升。
举人身世现已算是“正途”了,假如能力没有问题,退休前升任知府是很有期望的,再往上开展就只能看个人造化了。别的,举人就算不出仕,也能享用国家补贴,还能够庇荫他人免税免徭役。
雍正曾经大约能够免100-200亩的地税,十几户的徭役,就算举人老爷在家什么也不干,把免税免徭役的名额挂出去,也是个大财主。
进士,常识水平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博士或博士后研究生毕业,举人中的优异者,一个县一届能有1-2个就很了不起,人数很少。官职大约是副县级,起步能够做县令,归于朝廷要点培育的后备官员,有能力,有命运的话能够晋升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乃至是大学士。
我国1300年的科举历史中,总共诞生了11万名进士,均匀每年84人。进士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身世、同进士身世人数不定。
“状元”“榜眼”“探花”能够直接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出路非常光亮,一般能够坐到侍郎,巡抚,御史等较高的官位,这就是古人所谓的“无灾无难到公卿”;明代二甲进士,清代庭试成果优秀者,可进入翰林院担任庶吉士,三年后再进行考试,根据成果顺次能够留在翰林院担任修撰,进入六部学习或担任当地官。三甲进士一般能够进入翰林院学习或直接放外任,但需要从知县做起。
当然,不是每个状元都能做高官,事实上,历朝状元能做到封疆大吏、六部尚书的很少、大学士根本没有,虽然在中状元的时分风景无限,但宦途往往都是平平终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