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名驻村干部

如题所述

第二步:熟人头、多沟通、建联络

干部刚到村驻下来后,多数对所驻村没有直观印象和感性认识。这时要注意 做好三件事:一是了解所在县和乡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和帮扶体系。了解清楚脱贫攻坚工作在县乡党委、政府谁主管、谁分管,哪些部门负责,哪些人具体抓,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了解本工作系统在县里、乡里有没有基层单位。有的话要主动对接,没有的话要与相近的工作系统建立起联系,主动与当地干部融合。三是了解乡、村两级的组织体系。包括所在乡、村两级的领导班子及相关工作部门的成员姓名和联系方式,前任驻村干部尤其是第一书记的姓名和联系和交流方式,及时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三件事做完后,驻村干部就能很快建立起一个纵横覆盖的沟通联络网络,找到网络的关键结点和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这样就从组织体系上进入了战斗位置。

第三步:察地情、阅史情、摸人情

驻村干部进村后,群众一开始会进行观察和审视,在内心里决定是接纳、拒绝还是排斥。因此,驻村干部要当好学生,情况熟悉。一是迈开双腿实地察看地理环境。包括所驻村的交通区位、村寨布局、交通路网、山川河流、林塘田土、学校、卫生室、商店、小卖铺,标志性建筑、消防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二是静下心来翻阅历史资料。要尽可能了解清楚该村的建制历程、名人名事、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同时对近些年该村工作状况、特色亮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上下互动了解人情关系。农村中的人情关系受宗族、家族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处理好工作会很简单,处理不好干事会很复杂。到农村工作既要坚守党的规矩,也要适应乡村习俗,把握好农村的人情关系,合情合理合法开展工作。要通过走访乡镇干部和前任驻村人员,从组织渠道了解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级组织运行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还要了解该村的人口规模、宗族分布、贫困程度、致富能人、原籍本村的成功人士等情况。把这三个方面做好,驻村干部对一个村的了解就能立体化起来,开口说话,坐下来议事,就不会让人见外,交流和推进工作就有了扎实基础。

第四步:紧互动、细观察、抓底细

做好前三步,驻村干部就逐步深入到村里面。这时,最忌讳的是马上搞出“三板斧”“三把火”,最需要的是稳住心神和阵脚,真诚热心而又分寸得当地与村干部和群众进行交流互动,拉近距离。一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流。认真听取大家对村里发展情况的介绍、贫困原因的分析、脱贫致富的思路,共同探讨村务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二要与村里的党员和日常生活中的活跃分子广泛交流。尽可能多的接触党员、退下来的村干部和老医生、老教师等,他们一般在村内都很有威望。还要接触致富带头人、文艺活动骨干、外出务工回来的年轻人等。要讲究谈话方式,交流要有的放矢,切忌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问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注意多角度分析,结合乡镇干部和前任驻村干部提供的信息多方印证,逐步对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步:交朋友、识准人、捋问题

驻村干部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后,与村干部、村民之间的关系会慢慢发生变化。有些人会心存期待主动靠近,有些人会不以为然冷眼旁观。这一时期是驻村干部掌握驻村工作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要耐下心来做工作,不急不躁往前走。关键是把人看透,把问题找准。一要主动交朋友。驻村工作没朋友走不动。应抱着主动与大家交朋友的心态,真诚打交道,真心谋发展。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步拉近与大家的关系,做到能吃农家饭,能坐农家凳,能说农家话。二要善于识别人。对心存期待和冷眼旁观的人要分分类,看清他们的出发点、诉求和动机。在这两方面人中,一定都有可以信任和依靠的骨干。尤其是冷眼旁观的人中,有的会是以往政策调整或人事调整的利益受损者,有的会是见过世面、开过眼界但因各种原因不得志的能人。要做好团结和争取的工作。三要捋清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大家在交流中会反映很多问题,驻村干部不能急于扑下去着手解决,主要是把问题一条一条捋出来,归归类,分析一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能办的推动办起来,同时要着眼长远,不局限于一时一事。

第六步:跳出来、问计谋、求外援

当驻村干部把村里的实际情况吃透、人情关系摸准、可靠朋友交好、存在问题找准后,应当带着想法从村里走出来,多方问计求策,争取各方面帮助。一是与县乡分管领导和帮扶部门进行充分沟通 。看自己了解的情况与组织上掌握的情况是否吻合,共同把脉如何开展工作。琢磨清楚自己的打算是否符合政策,是否切合实际,不完全符合的要及时矫正。二是与本单位领导、同事和原籍本村的干部进行交流。看有哪些政策可以争取,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哪些力量可以整合,逐步理清推进工作的措施和思路。三是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要把本单位优势和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主动到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各方面对本村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状况进行实际支持。特别要注意把本村人才优势发挥出来,主动争取原籍本村党员干部或本村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给予实际帮助。

第七步:融进去、求共识、树典型

走完以上六步后,驻村干部一般会对本村发展形成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路径考虑。但此时,驻村干部要防止自以为高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名就不必归我的胸怀,主动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贡献出来,通过适当方式把转换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识,进而形成村里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加强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沟通,形成共识后,及时把议定事项形成条目,具体到每个班子成员头上,然后分开去办。暂时不能形成共识的,不要过于坚持,先从大家都认可、最容易做的事做起。农村工作若是万事俱备再行动,认识完全一致再开干,“黄花菜早凉了”。只要能够行动起来,就是好的开始。骑上驴再找马,慢慢往一起归拢,就能逐步把队伍引上正道。抓两头带中间,以身说法、以点带面是最有效的办法。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上向下通报情况,形成多方互动。要善于发掘先进典型,对落在后面的要重点予以督促。

第八步:办实事、惠民生、暖人心

帮扶要办实事。不办实事,群众不信,干部不认。驻村干部下去,要想办法靠自己、借外力帮助群众办事。办事可大可小,有条件的给钱、给物,没条件的讲政策、搞宣传,组织参观学习都可以。要一件事一件事办,一点一点争取。一要注意用好用足扶贫政策。从规范农村低保发放、粮食补贴发放、贫困户识别、学校营养午餐、残疾人补贴、“五保”补贴等做起,协助抓好民生政策落实。二要注意关心帮助特殊人群。锦上添花好,但雪中送炭最暖人心。要关心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帮助失独家庭、因灾因学因病致贫家庭,把他们的苦和难当成自家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三要注意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当好群众的“暖心秘书”,努力团结村干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发挥优势,协调项目资金解决群众安全饮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寨道路硬化等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一件一件实事办下来,驻村干部就会逐步赢得群众信任。

第九步:定计划、帮产业、助项目

脱贫致富,没有产业拔不了“穷根”。驻村干部要在争取各方资助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下功夫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一要帮助所在村选定发展产业的方向。产业要符合国家区域发展定位,符合州县发展战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产业要考虑群众意愿、群众特点、群众习惯,立足本村实际来选择,重点发展那些有群众基础、有历史传统、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把优势做足。

二要帮助所在村定好产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帮助村里把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分析清楚,把市场的利弊风险分析透彻。支持村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把抱团脱贫、携手致富的组织体系建起来,把诚信机制和契约意识培养起来,团结起来闯市场。

三要帮助村里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重点项目能够起到龙头作用。要下功夫抓1-2个重点项目,凝聚村、乡、县及社会各方帮扶力量,整合政策、项目和人力资源重点推进。四要帮助村里抓好以土地林地确权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党组织对村民凝聚力和带动力。

第十步:强组织、带党员、育人才

脱贫致富关键在人,关键在组织,关键在党员。一要下功夫强组织。组织建好了,就是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建组织,首在选好带头人,其次是要帮助定规矩,再次是要帮助长本事。要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行“十户一体”经验做法,把群众组织起来。二要下功夫带党员。帮助农村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扶贫政策、学致富技能,努力做合格共产党员,努力成为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三要下功夫育人才。重点在农村复退军人、回乡青年学生、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创业致富能人中发现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各类人才源源不断成长起来,农村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

农村工作千变万化,十里不同俗、村村各有规。“十步”法是共性要求,具体到每个村、每个驻村干部,可以学习参考但不能机械套用。因村制宜、因人制宜,活学活用,才能效益最大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1
党的干部应当像一粒种子,组织上播撒到哪里,就要在哪里生根发芽。干部到农村驻下来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就要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相信和依靠群众,动员他们为实现自己的利益而奋斗。这是党的根本力量和优势所在,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道。“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如何开展工作,总结以往经验,我们概括提炼了“十步”法,以期为大家提供基本遵循。

第一步:明政策、知决策、学方法

机关干部到农村工作,首先要吃透上情,把方向找准,把目标弄清楚。一要学习中央和省州的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和政策要求。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州的总体部署、战略任务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村后遇到任何事情心中就有底气、有主见、有尺度、有定盘星。有的同志把上级制定的惠民政策编成“口袋书”,或提炼成要点写在笔记本上,经常拿出来看看,就是一种务实管用的方法。二要学习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的具体决策和工作安排。县委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部”。驻村干部担负着推动县委决策具体落实到一个村的重任,必须把县委总体部署和意图理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起来才会不掉队、不跑偏、不离题。在做好这两点基础上,还要先学习以往优秀驻村干部的成功经验,找出共性特点和规律,奠定驻村工作的思想基础。

第二步:熟人头、多沟通、建联络

干部刚到村驻下来后,多数对所驻村没有直观印象和感性认识。这时要注意 做好三件事:一是了解所在县和乡脱贫攻坚的领导体系和帮扶体系。了解清楚脱贫攻坚工作在县乡党委、政府谁主管、谁分管,哪些部门负责,哪些人具体抓,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了解本工作系统在县里、乡里有没有基层单位。有的话要主动对接,没有的话要与相近的工作系统建立起联系,主动与当地干部融合。三是了解乡、村两级的组织体系。包括所在乡、村两级的领导班子及相关工作部门的成员姓名和联系方式,前任驻村干部尤其是第一书记的姓名和联系和交流方式,及时主动与他们建立联系。这三件事做完后,驻村干部就能很快建立起一个纵横覆盖的沟通联络网络,找到网络的关键结点和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这样就从组织体系上进入了战斗位置。

第三步:察地情、阅史情、摸人情

驻村干部进村后,群众一开始会进行观察和审视,在内心里决定是接纳、拒绝还是排斥。因此,驻村干部要当好学生,情况熟悉。一是迈开双腿实地察看地理环境。包括所驻村的交通区位、村寨布局、交通路网、山川河流、林塘田土、学校、卫生室、商店、小卖铺,标志性建筑、消防设施、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等。二是静下心来翻阅历史资料。要尽可能了解清楚该村的建制历程、名人名事、民风民俗、传统文化,同时对近些年该村工作状况、特色亮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上下互动了解人情关系。农村中的人情关系受宗族、家族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处理好工作会很简单,处理不好干事会很复杂。到农村工作既要坚守党的规矩,也要适应乡村习俗,把握好农村的人情关系,合情合理合法开展工作。要通过走访乡镇干部和前任驻村人员,从组织渠道了解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村级组织运行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还要了解该村的人口规模、宗族分布、贫困程度、致富能人、原籍本村的成功人士等情况。把这三个方面做好,驻村干部对一个村的了解就能立体化起来,开口说话,坐下来议事,就不会让人见外,交流和推进工作就有了扎实基础。

第四步:紧互动、细观察、抓底细

做好前三步,驻村干部就逐步深入到村里面。这时,最忌讳的是马上搞出“三板斧”“三把火”,最需要的是稳住心神和阵脚,真诚热心而又分寸得当地与村干部和群众进行交流互动,拉近距离。一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流。认真听取大家对村里发展情况的介绍、贫困原因的分析、脱贫致富的思路,共同探讨村务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二要与村里的党员和日常生活中的活跃分子广泛交流。尽可能多的接触党员、退下来的村干部和老医生、老教师等,他们一般在村内都很有威望。还要接触致富带头人、文艺活动骨干、外出务工回来的年轻人等。要讲究谈话方式,交流要有的放矢,切忌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问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注意多角度分析,结合乡镇干部和前任驻村干部提供的信息多方印证,逐步对人员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第五步:交朋友、识准人、捋问题

驻村干部熟悉了解村情民意后,与村干部、村民之间的关系会慢慢发生变化。有些人会心存期待主动靠近,有些人会不以为然冷眼旁观。这一时期是驻村干部掌握驻村工作主动权的关键环节。要耐下心来做工作,不急不躁往前走。关键是把人看透,把问题找准。一要主动交朋友。驻村工作没朋友走不动。应抱着主动与大家交朋友的心态,真诚打交道,真心谋发展。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逐步拉近与大家的关系,做到能吃农家饭,能坐农家凳,能说农家话。二要善于识别人。对心存期待和冷眼旁观的人要分分类,看清他们的出发点、诉求和动机。在这两方面人中,一定都有可以信任和依靠的骨干。尤其是冷眼旁观的人中,有的会是以往政策调整或人事调整的利益受损者,有的会是见过世面、开过眼界但因各种原因不得志的能人。要做好团结和争取的工作。三要捋清各方面反映的问题。大家在交流中会反映很多问题,驻村干部不能急于扑下去着手解决,主要是把问题一条一条捋出来,归归类,分析一下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能办的推动办起来,同时要着眼长远,不局限于一时一事。

第六步:跳出来、问计谋、求外援

当驻村干部把村里的实际情况吃透、人情关系摸准、可靠朋友交好、存在问题找准后,应当带着想法从村里走出来,多方问计求策,争取各方面帮助。一是与县乡分管领导和帮扶部门进行充分沟通 。看自己了解的情况与组织上掌握的情况是否吻合,共同把脉如何开展工作。琢磨清楚自己的打算是否符合政策,是否切合实际,不完全符合的要及时矫正。二是与本单位领导、同事和原籍本村的干部进行交流。看有哪些政策可以争取,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哪些力量可以整合,逐步理清推进工作的措施和思路。三是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要把本单位优势和自身优势发挥出来,主动到有关部门对接,争取各方面对本村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状况进行实际支持。特别要注意把本村人才优势发挥出来,主动争取原籍本村党员干部或本村在外成功人士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给予实际帮助。

第七步:融进去、求共识、树典型

走完以上六步后,驻村干部一般会对本村发展形成总体思路、具体措施和路径考虑。但此时,驻村干部要防止自以为高明,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名就不必归我的胸怀,主动把自己的思考和认识贡献出来,通过适当方式把转换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识,进而形成村里的整体发展思路。通过加强与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沟通,形成共识后,及时把议定事项形成条目,具体到每个班子成员头上,然后分开去办。暂时不能形成共识的,不要过于坚持,先从大家都认可、最容易做的事做起。农村工作若是万事俱备再行动,认识完全一致再开干,“黄花菜早凉了”。只要能够行动起来,就是好的开始。骑上驴再找马,慢慢往一起归拢,就能逐步把队伍引上正道。抓两头带中间,以身说法、以点带面是最有效的办法。推进工作过程中,要及时向上向下通报情况,形成多方互动。要善于发掘先进典型,对落在后面的要重点予以督促。

第八步:办实事、惠民生、暖人心

帮扶要办实事。不办实事,群众不信,干部不认。驻村干部下去,要想办法靠自己、借外力帮助群众办事。办事可大可小,有条件的给钱、给物,没条件的讲政策、搞宣传,组织参观学习都可以。要一件事一件事办,一点一点争取。一要注意用好用足扶贫政策。从规范农村低保发放、粮食补贴发放、贫困户识别、学校营养午餐、残疾人补贴、“五保”补贴等做起,协助抓好民生政策落实。二要注意关心帮助特殊人群。锦上添花好,但雪中送炭最暖人心。要关心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帮助失独家庭、因灾因学因病致贫家庭,把他们的苦和难当成自家事,千方百计帮助他们。三要注意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当好群众的“暖心秘书”,努力团结村干部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发挥优势,协调项目资金解决群众安全饮水、垃圾处理设施、村寨道路硬化等群众生活中的困难。一件一件实事办下来,驻村干部就会逐步赢得群众信任。

第九步:定计划、帮产业、助项目

脱贫致富,没有产业拔不了“穷根”。驻村干部要在争取各方资助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下功夫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一要帮助所在村选定发展产业的方向。产业要符合国家区域发展定位,符合州县发展战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产业要考虑群众意愿、群众特点、群众习惯,立足本村实际来选择,重点发展那些有群众基础、有历史传统、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把优势做足。

二要帮助所在村定好产业发展的计划和规划。帮助村里把产业的上下游链条分析清楚,把市场的利弊风险分析透彻。支持村民建立经济合作组织,把抱团脱贫、携手致富的组织体系建起来,把诚信机制和契约意识培养起来,团结起来闯市场。

三要帮助村里抓好重点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重点项目能够起到龙头作用。要下功夫抓1-2个重点项目,凝聚村、乡、县及社会各方帮扶力量,整合政策、项目和人力资源重点推进。四要帮助村里抓好以土地林地确权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党组织对村民凝聚力和带动力。

第十步:强组织、带党员、育人才

脱贫致富关键在人,关键在组织,关键在党员。一要下功夫强组织。组织建好了,就是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建组织,首在选好带头人,其次是要帮助定规矩,再次是要帮助长本事。要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行“十户一体”经验做法,把群众组织起来。二要下功夫带党员。帮助农村党员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学扶贫政策、学致富技能,努力做合格共产党员,努力成为群众离不开的贴心人。三要下功夫育人才。重点在农村复退军人、回乡青年学生、外出务工返乡青年、创业致富能人中发现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各类人才源源不断成长起来,农村才能真正走上脱贫致富路。
第2个回答  2020-09-11
驻村干部
驻村干部应做方针政策的宣传者。驻村任职干部应深入到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的谈心,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宣讲农村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做掌握实情的调查者。驻村任职干部应把推进工作落实牢记在心,在调查摸底基础上,认真分析所驻村特色、修订完善所驻村发展规划。做党群关系的联络者。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勤俭节约的带动者。驻村任职干部大部分时间吃住在村,要严于律己,朴素节俭,做到在艰苦环境中迎难而上,用艰苦朴素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感染村组干部,为转变干部作风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第3个回答  2020-09-11
履行好村干部职责,服务好村群众
第4个回答  2020-09-11
为人民服务,带着大家一起发家致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