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三角的快速发展来看:东北经济为何会衰落?因为气候?

如题所述

首先声明我不是东北人。另外低气温发展好的国家城市有很多,很多说温度低发展不了的一般都没来过北方,你们以为北方冬天哆哆嗦嗦,实际上舒服的不行,真正打哆嗦的是南方长江流域。东北也不是只有黑龙江,吉林辽宁过的室外也不太冷,零下二十度比南方夏天40度舒服的多。

最服的就是你们这些东北被南方媒体洗脑的,东北发展慢的根本原因是国企改革太彻底,很多东北人被改的底朝天,生活一夜巨变。而且南方系基本都有很大政策扶持。就先不论土地广袤的黑龙江,起码北欧跟吉辽的冬季平均气温基本相差无几吧,沈阳长春冬季最冷的几天零下20来度就见底了,怎么可能东三省冬季平均气温冲30。大连北京也不是没去过,大连冬天表面气温不低但是风力极大,与东北内地的干冷相比体感根本差不多,甚至这种冷让内陆东北人有些不适应,至于北京去的第一年冬就赶上鹅毛大雪不说啥了,气候类型跟沈长一样,纬度跟吉北的长春只差了4度左右。

我当然同意东北先天气候跟南方不同,但是不认为气候是决定性因素。何况有些人总把黑龙江北部最冷的地区指代东北全境,黑龙江本来就是农业大省和国家粮仓,而吉辽才是东北的工业重心,三个省份的战略作用就很不同。我不是说东三省也能像南方沿海这么发展,发展路径一定不同,但是不认为东北就不能二次上路,更不认为气候的问题是东北振兴的最大桎梏。你说东北冷,我们还说珠三角热呢,珠三角那纬度的世界上发达地区也不怎么多。

就算东北可能没法像南方那般腾飞式发展,但我认为同样有机会比现在发展状况得好得多,而不是因为气候问题直接锁死了这条路。东北和长三角、珠三角哪里条件一样?长三角地处中国海岸线正中,长江入海口,南北铁路中枢,江浙从唐朝就有扬一益二之称,不论做外贸还是扩大内需都很便利,而东北呢?蒙古、朝鲜、俄罗斯远东三面包围,这几个邻居不但穷,人还少。其实东北的发展是历史机遇,当年苏联和日本都急于在远东扩张。

重工业利润低。是高利润高福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而已,脱离了舒适区,产生了差异,导致的失衡而已。和近代中国地位失常一样,东北的崛起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事件而已,最终还是要回归。从陆权到海权,只能说东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东北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有不少南方人认为是日本侵华之后留下的设备,其实不然,东北从清朝就开始发展重工业,民国时期张作霖为啥在军阀里实力最强,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因为处在东北,是对重工业最了解的军阀,日本占领东北之前奉军的兵工厂已经有能力小批量生产150mm重炮,重工实力不可谓不强劲。
建国初期东北的重工业基本被苏联搬空了,国家想发展离不开重工业,有东北这么一个有雄厚的重工业底子的地区不重启,难道要在南方轻工业发达的地区重启重工?老实说,建国初期南方玩不起重工业,虽然有几个点也多少有点重工的基础,可和东北比起来是在不值一提,而且缺乏资源,东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南方比不起,东北地区可以从采煤到炼钢炉,从采矿到冶炼,从钢坯到成品,一条线的产出重工产品,建国初期除了东北和河北还有哪能做到?想要东北成为中国的重工产地就必须要对东北进行投资,所以好多人都认为建国初期中国的重点投资是东北,其实不然重建重工和投资扶持听起来很像,但那不是一回事,就像做生意,没有空手套白狼的,想赚钱想拿货物,必须得先投资先买机器。

活跃在网上带节奏的两波人,一个是怨天尤人,怪别人,另一个就是东北发展慢就是东北人差劲,活该这样,对立挺久了,然而现实中,生活还在继续,有钱人,过的好的人依旧那么多,省会房价依旧是两口人努力能拥有的那种,几十年各种政策影响下,男女平等,社会陋习较某些地区强多了,与其怪政府怪社会,还不如提高自己,认清自己能力,沈阳国中势在必得,哈尔滨松北新区蒸蒸日上,长春工业转型有条不紊,大连阵痛也慢慢度过,不在东北生活的人乱黑东北我一直不理解,黑东北能显示自己高人一等吗?

日本虽然大发展了东北工业,但苏联移走许多机械,为抢战东北才全面开发东北,建国后,156项很多项目落户东北,全国资金,人才,大学生抽调东北,掀开一五二五三五建设东北,其次受益者属武汉,中南几省中心地位没有广州,但武汉开发远早于东北,明清湖广省政经中心,长江下游汇转口岸,南北马帮货物货集散地,清未50年的对外海关中心。上海本来工业强劲,清未东亚城市之首,但因民国内战,政府腐败,在民国时代才全面滑,抗战工业破坏,建国后仅恢复清末水平,并未获得东北全面资金支持,并且一直是转移支付首位,至到二千年浦东大开发,都是送血。

东北向全国输血是和苏联闹翻了,无法守,向内地转移,名字叫大三线建设,全面复制东北,有川渝陕贵鄂几省受益,央企有二汽,二重,成飞等,兵工厂则数不胜数,重庆山沟里大把,二千年后往外迁,湖北的也一样。全国一把牌,到了85年左右全面终止,92年和东北一样工人只余下下岗了。03年西北大开发,06年东北振兴,国家注入资金,之后才发现全国轮一圈,中部塌陷。现在各地发展不错,除了西北实在无法,东北有基础但无人口,无地利,到目前为至发展并不好,除了劣势,优势极大,有大连海港,但经济突不出来,自身也有问题呀。

江西山区吧,我们二百多人小企业,县长一年来两次,对口局长长年入住,年底请吃饭,东北莫讲吸血了,江浙全国上千年吸他们血,越吸越富,浙江企业大多本地人,广东大多港台外资外地人开,这就是江浙人自强的祖上本事。新中国一穷二白,前40年搞计划经济是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解决生存问题,先让国家“æ´»”下来,不再受到帝国主义的威胁和入侵而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大家不计个人得失,荣辱与共,努力保住老一辈的革命成果,这没有问题。

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就要解决发展问题,原本的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再适用,所以国企下岗改制是计划经济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让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这也没有问题。
但有些人先富起来之后却玩起了西方资产阶级私有化那一套,不愿意带动后富了,甚至觉得别人领养老金都是拖累,这就有问题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富了发达了,钱和事业都是自己凭本事赚的,跟别人无关,这就是没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就像中国没有黑社会,只有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一样,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只有民营企业家,没有资本家,宪法规定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也就是说个人用于事业发展的生产资料和资源都是国家的,而不是私人所有。

如果没有前人为了共同的事业不计得失的奉献,哪有后来的工业基础和稳定的营商环境,没有一个好的大环境,个人哪有机会发展自己的事业,赚那么多钱,所以他的一切其实都国家和人民给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是在前人铺好的“高速公路”上急速行驶的,让他反哺“铺路”的人民是合情合理的,当初东北支援和反哺全国也是这个道理。
同样的,南方沿海城市的企业能够安全稳定的发展经济,也是有人在替他们负重前行,各个地区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各不相同,有的是“前沿阵地”,有的是“战略腹地”,有的是“后勤保障”,这些都是我们在“强敌环伺”的国际社会立足发展的基础,缺一不可,没有孰强孰弱,都很重要,不能因为谁发展的好,就抛弃发展差的地区,甚至觉得别人的养老金是多余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3
因为东北海运和道路不通,和气候关系不大。长三角的快速发展,除了国家资源的倾斜,还有就是信息的流通比较快。而东北道路和海运都是比较落后的,消息闭塞,自然发展慢。这个和气候关系并不大。
第2个回答  2020-09-23
因为地理位置太偏了,而且没有经济发达的城市去带动周围的产业,好公司少,就留不住人才,经济也就衰落了。
第3个回答  2020-09-20
主要是东北一直摆脱不了重工业的依赖,并没有像沿海地区发展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天气寒冷其实只是占有很小的一部分因素。
第4个回答  2020-12-08
现在人都神得很谁有钱了不到南方买房子安家,谁会留在冰箱里冷库里过日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