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杜酱酒的香气是怎么得来的?

如题所述

  我就酱香型酒的香味成份进行分析,让你了解老杜酱酒此香的原因:

  酱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有三种,一是酱香,二是窖底香,三是醇甜香。
  酱香型白酒的第一种典型主体香味为“酱香”,是由芳香族化合物发出来的一种香味香气。
  根据气相色谱分析表明,酱香型白酒所含的芳香族化合物很丰富,特别是酚类物质,而这些物质成分又主要来源于酿酒原料。如高温制曲,就为芳香族化合物的形成提供了大量的前驱物质。
  酱香型白酒的第二种典型主体香味为“窖底香”,是已酸和已酸乙酯及酱香成分浑然一体的香味香气。
  它既有浓香型酒的特点,又区别于浓香型酒。香味香气浓郁,且凸显柔和。
  酱香型白酒的第三种主体香味为“醇甜香”,含多元醇较多,是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的产物。
  醇甜香这类成分在酱香型白酒中,不但起到呈甜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三种典型体的香味香气成分中发挥一种奇特的缓冲作用,从而形成了酱香型白酒独树一帜的“复合香”。
  醇甜香还可以对其他香型白酒起到“改善酒体,覆盖燥杂,延长后味,提高酒质”的重要作用。
  酱香型的白酒,在生产工艺上完全与众不同。
  古人曰:“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酱酒的生产工艺,从投料、制曲、烤酒等都与天时地利条件高度相关,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有“重阳下沙、端午制曲、一年一个生产周期烤酒”的规律。
  重阳下沙,农历九月重阳节,是酱香酒每年开始生产的节令,磨碎后的红高粱称为沙,下沙就是投料。重阳投料首先是顺应农时,其一正是高粱收割的季节;其二是顺应当地气候特点,避开高温时节,有利于微生物交互培养,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其三是赤水河每年自重阳节至次年端午节期间,河水清澈透明,清水期刚好是投料、烤酒、取酒需要大量用水的时期。而端午节至第二年重阳节期间,河水浑浊呈赤红色,这是投料已毕,进入制曲,不需要太多河水。
  端午下曲:端午是中国传统的驱毒除疫的节气,据《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酱香酒生产选在端午下曲,有采曲药防病害之意。端午正值南方酷热火旺,按《易经》的说法,阳极而生阴,是阳退阴进交替之际。此时制曲所需的微生物的繁衍生殖活动从剧烈趋于平稳,正是曲料质量最为稳定的时候。踩曲工序由女工来完成,是顺应天地阴阳调和理念的典型。
  一年烤酒:酱香酒的生产分为:一次下沙,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秋、冬、春、夏,生产周期长达一年。这是酱香酒特有的工艺。
  重阳下沙后,经磨沙、润沙、拌曲、蒸煮、摊凉、翻造、堆积、发酵......直到年尾的腊月,才开始接第一轮次的酒,这种第一轮次的酒醅也叫做头酒。
  酱香酒每烤完一轮次酒,其酒醅都要被送回原来的酒窖封存起来,再次发酵。封窖期,用窖泥将酒醅掩埋在窖池中,让其中的微生物充分进行化学反应,等下一轮次烤酒时又取用,如此往复循环,要到第二年的8月,接了7轮次的酒,一年的烤酒工作才结束。
  我们知道酱香型的风格是酱香突出,优雅细腻,回味悠长。
  酱酒之所以如此香其很大原因跟水质有关。赤水河全长523公里,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上游称鱼洞。赤水河在梯子岩以下水量增大,即便是枯水期,赤水河上游平均水宽也达到80米,水深1.4米,能满足酿酒需要。而且为了保护酱香型白酒生产水源地,赤水河上严禁修建任何有污染的企业,至少赤水河水都可以直接饮用,水质达到II类标准。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宣指出,赤水河是长江上游自然环境保持最好的流域。如今,在中国和世界河流都在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背景下,赤水河仍然固守着最好的自然环境,作为长江中上游惟一未被开发的一级支流,至今这条河上没有构建任何水利水电工程。

希望对你有用,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9
用生物方式解释吧,粮食带的淀粉会水解为葡萄糖,糖类在缺氧条件下发酵为-OH(醇类),有氧条件下发酵为-COOH(羧基,有机化学中就是羧酸)食用酒精就是乙醇,醇类和羧酸反应生成脂类(-COO),脂类(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脂肪,是一种化学命名方法)是很香的,所以时间越久的酒越香。
第2个回答  2015-10-09
发酵啊,酒香就是这麼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