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寻找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的语言”,举些例子,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在阅读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看似不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事理却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不受习见的语法规范的限制和束缚,给人以新颖、强烈的审美刺激,我们把这类语言称为“陌生化语言”。它主要出现在诗歌中,小说、散文中也常可见到。由于它具有独特的表意功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语言“陌生化”的主要类型
1.名词并置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句由名词组成,写早行情景,历历在目,脍炙人口。
2.主谓反常他配
①潮湿的鸟声还沾在睫毛(采莲子)
②晨钟云外湿(杜甫《夑州雨湿不得上岸》)
例①“鸟声”(主语)与“沾在睫毛”(谓语)反常搭配。例②“晨钟”与“湿”反常搭配。
③蛙声在故乡的田野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
④夏也荷过了/秋也蝉过了/今日适逢小雪(洛夫)
例③说“蛙声”(主语)“长势良好”(谓语),主谓反常搭配,展现出“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意境,清新宜人,耐人寻味。例④诗人别出心裁,“夏”与“荷”、“秋”与“蝉”反常搭配,既点时间推移,又蕴含着“夏荷”与“秋蝉”之形象。
⑤得得的马蹄声又仿佛一路轻的撒到山上去了。(吴伯箫《山屋》)
⑥可惜的是这张脸填错了性别,竟然长在男子汉马而立的身上,使一个三十七岁,非常干练的办事员,却有着一张不那么令人放心的娃娃脸!(陆文夫《围墙》)
例⑤和例⑥分别出自散文或小说,例⑤用“撒”形容马蹄声,突出了马蹄声细脆轻快的特点。例⑥说“这张脸填错了性别”,颇有意趣,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⑦罗汉大爷的双耳底根上,只流了几滴血,大爷双耳一去,整个头部都变得非常简洁。(莫言《红高粱》
“简洁”通常形容语言,莫言创造性地用“简洁”来形容头部,新奇、贴切,令人叫绝。
3.动宾反常搭配
①我是你河边破旧的老水车,/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梦想,好像一张有奖有息的奖券,买了至少也不会赔本。你可以向梦想的银行透支快乐。(姜丰《痴人说梦》)
例①“纺”与“疲惫的歌”动宾反常搭配,例②“透支”(动)与“快乐”(宾)反常搭配,都显得新颖别致。
4.附加成分与中心语反常搭配
①窗外/被秋风吹得很瘦很瘦的虫鸣/戚戚地咬着我的心(王一飞)
②黄昏/绕过风景中的池畔/荷塘里浮动的/是朵朵鲜绿的诗词(王媺《等待》)
③根须扎进《诗经》/伸出一枝枝唐诗/一叶叶宋词/柔风的唇 轻吟/押声声 柳韵依依(伊德超《折柳》)
例①用“很瘦很瘦”修饰“虫鸣”,富有质感。例②用“朵朵”和“鲜绿”修饰“诗词”,与前面的“池畔”“荷塘”协调一致,扩大了诗词的容量,开拓了诗的意境。例③不以常见的“首”、“阙”而以“枝枝”“叶叶”来量化“唐诗”“宋词”,使之与“柳”浑然一体,自然推出后面的“柳韵依依”。
5.词语交互错位
①云飘在水中/帆飞在天上(冰夫《莲塘月》)
②文人放下锄头/农人放下眼镜(陈黎《在一个被地震所惊吓的城市》)
例①本应为“帆飘在水中/云飞在天上”,“云”与“帆”交互错位,逼真地表现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意境。例②“文人”与“农人”交互错位,形象地表达了“被连续地震所惊吓”后的人们手忙脚乱的情状。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语言“陌生化”,有利于破除所思维定势,增强语言领悟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有一则阅读训练题,要求从括号中选出一个恰当的词语,举例说明如下:
有名的峨眉山,所谓风景奇特,五步一小变,十步一大变的,我欣赏过一个星期。虽然多变化,可是气势{磅礴 非凡 急促 局促},岩石峰峦,近近地迫在眼前,往往看得透不过气来的样子。(《鉴湖风景如画》)
语段中的“气势”后应从括号中选取哪一个词与之搭配最佳?检测结果,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不假思索地选取了“磅礴”,因为“气势磅礴”是人们习见的说法。教参的答案是“局促”,而作家许钦文用的是“急促”这个词。孰是孰非,细细斟酌,不难发现。“急促”和“局促”词义相近,都有时间短促之义,一般不与“气势”搭配。但“急促”从主观感受的角度渲染了峨眉山景观的特点,对比反衬鉴湖景观的特征。下句是“岩石峰峦,近近地迫在眼前,往往看得透不过气来的样子”,这是对“急促”的进一步阐释。由此可见,“气势急促”这一“陌生化”的搭配方式,的确堪称别具匠心。思维定势化,对“气势急促”一说难以一下子理解和接受,解答阅读训练题时就不可避免地犯错误了。又如,说到“时间似乎已经睡去,潭水碧澄无声”,“小松鼠自由自在地啃着阳光”这类句子,如果用习见的语法规范去判断,得出主谓搭配不当的结论,就毫无美感可言。总之,缺乏“语言陌生化”意识,不利于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参考资料:http://www.zxxk.com/Article/0606/17837.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28
关于诗歌语言陌生化的探索
尹才干

1979年,我在学习中华古体诗歌的基础上,想探索一种比格律诗容量更大,表达更充分,语言更新颖的新体诗歌,于是提出“十六行诗”理论,尤其重视“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探索。因为诗歌,是语言皇冠上的明珠,其语言最忌“熟”“俗”。“熟”“俗”是诗歌同质化的特质,是平庸作品的明显标志。而“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精神的闪光剂,它能增加诗歌本身的骨质硬度和光芒。要避免“熟”“俗”,就要注重提炼语言,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白石诗话》)并总结出“词语的反常搭配”“词语的异类并举”“语义(或语境)上下对抗”等方法,后经过修改打磨,作为诗歌创新方法写进《诗歌创作入门》讲义;作为歌词创新方法写进《歌词创作概论》教材,读者纷纷转发,掀起了“诗歌(歌词)语言陌生化探索 的浪潮”。
1、词语的反常搭配
遣词造句,不按常规进行,而出人意料地将一些不合搭配习惯的词语偏偏巧妙地搭配在一起,以达到出新(陌生化)的效果。如尹骞《朝天门》中的“石梯走不完岁月的坎坷/滑竿抬不尽轿夫的艰辛”;王珂《我是你一生的思恋》中的“无论时光牵出多少白发”,“无论脸庞染进多少夕阳”;邓成彬《天下中国人》中的“黄皮肤是张通行证/黑眼睛是张介绍信”;才干《甜甜的歌谣》中的“你(葡萄)是一串串甜甜的歌谣”等等便是。其中“石梯——走坎坷,滑竿——抬艰辛,时光——牵白发,脸庞——染夕阳,皮肤——通行证,眼睛——介绍信,葡萄——是歌谣”等等都是词语间的反常搭配,让人耳目一新,拍案称奇,取得了别具匠心的艺术效果。
2、词语的异类并举
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在前后多个格式、色彩相同(或相近)且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句子中,将多个意义不同的词语并举,也能获得“创新”(陌生化)的效果。如王希异《老巷》中的四句“捧一块秦砖,捧一部传奇/读一片汉瓦,读一页华章/品一盏绿茶,品一份淡泊/沐一轮斜阳,沐一身清爽。”其中的“秦砖”与“传奇”,“汉瓦”与“华章”,“绿茶”与“淡泊”,“斜阳”与“清爽”等词语并举。这些词语的意义本是风马牛各不相及的,但运用在这一组句子中联系就十分确切和紧密了,让人读后浮想连篇,倍感新鲜。
3、语义(或语境)上下对抗
语词(或语境)的上下意义相互对抗,也能达到出新(陌生化)的效果。如孔庆智的《山野寻线》“鹰也为伴,鹿也为伴/飞禽走兽豪壮你的肝胆”,读到此句,内心一惊,一种新鲜之感油然而生。原因是:鹰、鹿为伴,的确可壮肝胆;虎、狼为伴,也壮肝胆乎?上下句意义隐性对抗,意义就出了新。赵长兴的《光照自我》“雪地里做一堆篝火吧/温暖别人也温暖自我/黑夜中点一盏灯火吧/光照别人也光照自我”。按照常规思维,人以“奉献”为第一要——温暖别人光照别人,而讲“温暖自我”、“光照自我”,这种提法就有失恰当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思维:假设自我无法生存了,进而不存在了,哪能去“做一堆篝火”、“点一盏灯火”呢?还到哪里去找光和热去温暖别人光照别人呢?为了更好的温暖别人光照别人,自我也必须生存下去呀;要生存下去,也必须需要温暖、需要光照。因此这种习惯语境的对抗,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给人以创新之感。
对此,一些读者很不理解,加以嘲讽。但也有读者特别肯定,称我为“新一代诗歌写法的引路人”。于是,我将其观点收入《梦中的星空》出版发行;2006年再次撰文《浅谈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呼吁,收入《垂钓又一个春天》出版发行:2016年,收入《尹才干诗话》出版发行。
2011年,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尹祚鹏发表论文《尹才干图像诗结构造型艺术探析》,对尹才干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艺术进行了开创性研究;2014年,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刘玲玲发表论文《试论尹才干图像诗的陌生化艺术》,对尹才干诗歌语言的陌生化艺术探索进行了进一步总结。
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写法已经风行,其探索方法是值得总结的。

附录:梦想就会陪你去远航(十六行诗)
尹才干
/
当你在十字路口徘徊
请不要轻易地捏碎向往
时间是一个隐约的路标
风雨后会清晰你的方向
/
当你在悬崖边独自哀伤
请不要轻易地收拢翅膀
未来的路在远方招摇
打马的风会托起你飞翔
/
当你在黑夜里惊恐万状
请不要轻易地抛洒泪光
那一颗颗免费的星星
会把你前行的路点亮
/
只要你的歌喉愿意绽放
夜莺就会来给你伴唱
只要你大胆地升起云帆
梦想就会陪你去远航
/
1980年5月4日于响水滩
第2个回答  2024-05-12
开启你的文学之旅,探索语言的陌生之美!
在文学的世界里,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创造力、想象力和表达的画笔。作者们巧妙地运用语言,打破惯例,创造出令人着迷的“陌生化”语言效果。这些语言就像神秘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陌生化:语言的颠覆性力量
陌生化的语言是指打破常规的语言用法,以创造出新奇、惊奇或不熟悉的效果。它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词语的重新定义:赋予常见词语新的含义或用法,使它们焕发生机。
比喻和隐喻的拓展:以大胆或意想不到的方式使用比喻和隐喻,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意象。
语法规则的打破:偏离常规的语法结构,产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声音和节奏的运用:巧妙地安排词语,创造出独特的音韵效果和节奏感。
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语言范例
让我们踏上文学之旅,欣赏陌生化语言的魅力:
艾略特《荒原》:四月是最残酷的一个月,催生紫丁香从死地,混合着记忆和欲望。诗人赋予四月以残酷的属性,创造出一种不和谐的意象,将希望和绝望交织在一起。
乔伊斯《尤利西斯》:蒸腾式褐色云彩垂悬天上,肥硕软绵。它若降下,怎不尽数吞噬沃土!。乔伊斯巧妙地将云彩拟人化,赋予其垂悬和吞噬等人类动作,营造出一种奇异而迷人的景象。
卡夫卡《变形记》: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个硕大的甲壳虫。。卡夫卡颠覆了现实的常规,将一个人变成了昆虫,创造出一种荒谬而令人不安的陌生感。
普鲁斯特《追忆逝水年华》:时间失去的,只有失去的时间。。这一名言打破了语法的常规,将时间赋予了主观性,强调了回忆和时间的流逝对个人的影响。
加缪《局外人》: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确定。。这句开场白打破了传统的叙事时间,营造出一种冷漠而疏离的氛围。
陌生化语言的价值
陌生化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技巧,它更具深远的价值:
打破常规:它挑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语言习惯,拓宽我们的想象力和认知边界。
创造美感:通过创造出新奇和意想不到的效果,陌生化语言增强了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加深理解:它迫使我们以新的方式思考和理解世界,从而加深我们对文本和生活的理解。
激发情感:陌生化语言可以唤起强烈的反应,从惊奇到困惑,从愉悦到不安。
当你踏上文学之旅,请睁大你的眼睛和耳朵,寻找那些陌生化语言的时刻。它们是文学世界中隐藏的宝藏,等待着你发掘它们的魅力。它们将丰富你的阅读体验,拓展你的思维,让你对语言和世界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