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功利主义教育 没那么多工作岗位

如题所述

在人类的社会发展历程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教育对社会乃至个人的功用,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功利性与非功利性两个方面,其功利的一面体现在: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在社会生存的实用知识、技术与能力,通过受教育者的劳动,给社会增加产品与服务等。教育的非功利性则体现在:教育是提升个人修养与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追寻和获得真善美的手段之一。[①]在教育的过程中,要保持功利性和非功利性的和谐统一和平衡发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深入,在当代中国教育中,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倾向,即把教育简单地定位于人力资源开发, 将知识及技能的取向推向极端与绝对, 出现了教育功能和价值工具化、功利化的倾向。可以说教育的功利性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每个层面。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②]
在批判一样事物的时候,我们应该了解事物的实质。因此在对功利主义教育批判之前,我们有必要回本溯源,了解功利主义教育。那么到底什么是功利主义?它对教育的影响是什么?功利主义教育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可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功利主义哲学派系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边沁和米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米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功利主义的核心思想在于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价值的基础和最高标准[③],主张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人利益,只有个人利益得到满足、个人幸福有保证之后才可谈社会利益。因此,边沁从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则出发,把教育作为实现功利主义伦理理想的工具,提倡实用性课程,强调实用学科的价值,忽略了人文学科在人的发展中的潜在的价值,有急功近利倾向。
教育功利主义倾向下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主要表现为对人的发展、教育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教育的本真是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是关注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功利主义则违背了教育的宗旨和方针,受教育者成为最直接的受害者。在高考旗帜的指引下,升学率成为衡量各个学校的指标,学生们接受的是填鸭式的学习,学习的乐趣,个性创造性的培养被扼杀在题海之中,人的全面发展谈何而言。也因此破坏了人才培养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功利主义追求名利的特点,各种对高等院校及教授的功利性评价,学术虚假繁荣和学术腐败愈演愈烈,真正的科学精神被湮没,进而造成文明进步和和社会发展的停滞。
那教育功利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呢?不可否认的是,教育功利主义的产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 是各种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某种角度上说,教育功利主义完全是社会功利主义在教育中的表现。教育功利主义泛滥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激发了人们对利益的无限追求,人们对受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谋求更好的前途;受传统封建利己主义思想和西方资本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学而优则仕,人们对金钱、名利的欲望极度膨胀,教育成为满足个人欲望,出人头地的工具。
但或正所谓“知易行难”, 教育功利化之弊几成共识,而反教育功利化之举则步履维艰。尽管如此,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并寻找解决措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既然明白了功利化倾向成因,那么消除其影响就可从此入手,因此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一、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培养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取代市场经济是势必不可取的,那么唯有遵循市场规律,将成人教育和成才教育有机结合,兼顾统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二、加强宣传力度,转变观念,培养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观也是必然存在的,封建残余思想及拜金主义的影响也很难消除,因此可以通过文化、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力量, 长时间、大范围、多层次、多角度给人们宣传人生、理想、信念、价值、奉献和服务等正面思想, 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讨论、扭转人们的思想淡化、肃清我国几千年来已遗留下来的封建残余———学而优则仕,强化现代教育意识[④];三、回归教育本质,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教育培养方案。教育的本质或意义,是健全人格,增强体质,提高素养,增长见识,掌握知识和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学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要注重综合性的、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在专业与功利的影响下,大学事实上存在着逐步变成职业养成所的倾向,人文与科学的基础教育沦为了专业教育或职业养成的点缀或装饰。要避免这样的现象,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反映人类文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如今,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教育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而当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同功利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密切相关。因此解决教育功利主义需要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在消除教育功利主义倾向时,要避免从教育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变革现实教育的过程中完全拒绝教育的功利性。正如 洪超先生所言:“教育本身并不排斥功利,或者说,教育在育人上确实具有相当程度的功利性。提升学生的智慧,改变人的生命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就具有功利色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