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光日月星”的由来?

如题所述

由来是苏东坡和辽国使者的对联。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

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扩展资料:

苏东坡的其他对联:

1、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2、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

3、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朔雪飞空,农夫齐诵《普天乐》。

4、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一位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参考资料:三光日月星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三光日月星”出自辽使对联的上联。

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故事发生在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

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苏东坡另补上三联。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

辽使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原来,先皇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属于“圣讳”,故删去一“贞”,亦成妙对。

扩展资料:

元亨利贞,通常认为语出《易经》乾卦的卦辞,原文“乾,元亨利贞。”实际在《易经》全文中,这个四字组合出现了相当多次。

自《易传》起,古人释此四字,大都一字一逗,认为代表了乾卦的四种基本性质,往往引申为四季、四德等等,各家之言不一而足。如“元”,为大、为始,引义为善长,为春;“亨”为通,引义为嘉会,为夏。“利”为美利,引义为义和,为秋,“贞”为正,引义为干事,为冬。

在人事上,“元亨利贞”分别代表仁、礼、义、正。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坚固。

但近代通过对甲骨文和其它出土文献的进一步研究,学术界基本认定此四字中的“贞”就是“占卜”(不但如此,整个《易经》中所有类似的“贞”字都是这个意思),因此此四字被重新点逗为“元亨,利贞”,是“大吉,吉占”的意思。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要求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4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另还有: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四德本为元亨利贞,此避宋仁宗庙讳)

三光日月星;
两朝兄弟邦。

三光日月星;
六脉寸关尺。

三光日月星;
一官归去来。

三光日月星;
八旗满蒙汉。(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

拓展资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有一次,苏东坡奉命接待辽邦派来的使者。辽使有意要难他,便对他说:“苏学士乃中原名士,在下有一非常简单的上联,只有五个字,请苏学士属对。”说罢,辽使得意地念道:
三光日月星;

苏东坡一听,倒也下了一跳。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应当用“三”以外的其他数目字,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字来对,下面跟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这是副绝对呀!好在苏东坡熟读《诗经》,他略一思索,就在《诗经》里找到了答案。他立即对道:

四诗风雅颂。

这下联对得真妙。以“四”对“三”,十分妥贴。但如果“四”以下,跟着要提出四个字,那就不能跟“日,月,星”相对。妙就妙在他提出的“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的“雅”这一部分,又可分“大雅”和“小雅”,所以通称为“四诗”。
辽使听了,不禁连连点头。

另还有:

三光日月星;
一阵风雷雨。

三光日月星;
四德元亨利。(四德本为元亨利贞,此避宋仁宗庙讳)

三光日月星;
两朝兄弟邦。

三光日月星;
六脉寸关尺。

三光日月星;
一官归去来。

三光日月星;
八旗满蒙汉。(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3-12-22
九章勾股弦

宋神宗年间,辽国派遣使者来中原。翰林学士苏东坡奉命招待。辽使者出一联:“三光日月星”,要苏东坡来对辽使者认为,这是副绝对。因为,联语中的数量词,一定要用数量词来对。上联用了个“三”字,下联就不应重复。而“三光”之下只有三个字,那么,无论你用哪个数目来对,下面跟着的字数,不是多于三,就是少于三。谁知,苏东坡略一思索,就对出下联:“四诗风雅颂。”妙在“四诗”只有“风、雅、颂”三个名称。原来《诗经》中“雅”这一部分,又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辽使说:“我还以为是绝对呢。不想让你轻易对上了。”苏东坡说:“什么绝对,我还可以补上三联呢。其一:一阵风雷雨;其二:两朝兄弟邦,其三:四德元亨利。”辽使问:“《周易》里‘乾’卦里的四德应该是‘元、亨、利、贞’啊,怎么漏了一字?”苏东坡答:“最后一字是先皇圣讳,臣不能随口念出。”原来,先皇宋仁宗名叫赵祯,祯、贞同音,属于“圣讳”,故删去一德,亦成妙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