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党政干部的能力建设

如题所述

一、统揽大局,进一步增强统筹谋划能力。所谓“领导”就是带领和导向。当好领导干部,具备统筹谋划、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当其冲。要审时度势、统筹谋划、驾驭全局、把握全面,必须要有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怀、深厚的理论、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要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就必须狠抓学习。要按照“争做学习型领导,争带学习型队伍”的要求,始终保持一种“本领恐慌感”、“时代落伍感”,牢固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一些阅读,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玩乐,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孜孜以求、苦学不倦,不断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提高修养。在学习中,要善于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中去谋划,学会怎样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学会调查研究,学会做群众工作,把向理论学习和向实践学习结合起来。
二、运筹帷幄,进一步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新时期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要有情系民生、统筹全局的战略思维,要有迎难而上、尽心竭力的责任担当,要有大胆创新、强力作为的机遇把握。这些都是领导的领导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勤于领导、善于领导,勤于管理、善于管理,善于统筹、勤于统筹。即要懂得领导艺术,注重工作策略和方式方法,善于抓关键、抓重点,既要运用好重点论,又要把握好两点论;既要弹好钢琴,又要吹好口琴。要把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不坏事,作为领导干部最宝贵的品质之一。要坚持有为就有位、无为就让位,让能干事的有岗位、肯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让那些不想事、不干事的干部换位子,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埋头苦干的人吃亏,以风清气正的用人导向,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心如明镜,进一步加强修身自省能力建设。党的十八大深刻指出:腐败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损失、最大的社会污染、最大的政治挑战”。全国“两会”获取的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盼迫切解决的事件中,腐败问题位居第一。七情六欲,人皆有之,特别是美色欲、金钱欲、享乐欲。但自我们从政为官之日起,就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担当,更意味着我们要甘于清贫、甘受平淡,严于律己、廉政为民,真正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在从政为官中我们要加强道德情操修养,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追求什么、禁止什么,管得住小节,止得住欲望,禁得起诱惑,过好美色关,经营好“生活圈”、“社交圈”。当面对各种令人垂涎的诱惑时,当欲望难以把持时,要保持清醒,心如明镜,知足常乐,记住生活中还有比金钱、比美色更宝贵的东西??健康、快乐和自由。
四、顾全大局,进一步加强团结奋进能力。团结是一种境界,能否达到这一境界,反映出一个人的品德;团结也能体现出能力,反映出一个领导干部将意见相同和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谋事创业的协调能力。面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分歧,领导干部要善于弯下腰去征求下属的意见并与之沟通,对意见做到择善而从,不固执已见,坚持在大局下求同存异,这样才能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实现更加稳固的团结统一,才能使所领导的队伍发挥出最大限度的战斗力。领导干部之间要谦让虚心,做到补台不拆台,到位不越位,当好兵头,做好将尾,切忌互相猜疑、攻击,搞小团体、搞小动作,这样才能凝聚集体智慧的结晶,作出正确的决策和定论。领导者善于团结、关爱同志,但在原则问题上却不能“和稀泥”、“睁只眼闭只眼”,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始终做到旗帜鲜明,特别是对无视组织纪律的现象要敢抓敢管,对单位内部一些违法违纪的苗头性问题应毫不留情地进行制止和处理。这样才能推动形成一种公正、正义的组织目标,积极、互助的组织精神,进取、宽松的组织风气,正直、诚实的组织道德。
五、居安虑危,进一步增强临危处变能力。“处顺知惧,处逆知忧”,这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我们在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我们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人人都应当“让身后永远有一只狼”,对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件有前瞻性、预见性和危机感,充分评估事件的性质,简单地找出自己能够解决的办法,才能在遭遇地震、洪水、河流污染、土地沙化等自然危机,民族冲突、恐怖事件、群体性事件等社会危机时找准症结、灵活应对、转危为安、化危为机。
六、诚信公关,进一步增强网上作战能力。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社会舆论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积极研判、回应网络舆情,提高与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已经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随着网络媒体的井喷,拥有3.5亿网民的网络世界足以让“猫”变成“老虎”,如果我们不与网络接轨,一味地采取“捂”、“压”、“盖”,只会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让谣言满天横飞,那么党政机关失去的不仅是主动权、话语权,还有公信力。因此,面对网络舆情,我们既要与公众真诚相待,尊重其应有的权利,更要说真话,不回避问题和错误,敢于负责任,才能让“猫”还原本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