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树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如题所述

班级是师生之间朝夕相处,共同培育心智,沟通情感的社会场,是一个变化多姿、生生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由班级中每个成员的心理个性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班级整体氛围,不仅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每个成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说:“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个人。”因此,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氛围,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就此作一个简要的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一个参照。
二、哪些因素影响了班级氛围

(1)班级的性质
班级的性质是一个无形的客观存在的场。它与班级成员之间产生动态的交互关系,影响着每一个人。一个结构稳定,关系和谐,富有生命活力和创造的班集体,会在潜移默化中激励每个学生在学业和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去追求真、善、美。反之,一个结构松散,关系混乱,缺乏凝聚力和拼搏精神的班集体,则会对每个成员的健康发展带来伤害,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班级的性质,扬长避短,细心、合理地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
(2)教师的领导风格
通常认为,教师的领导风格分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在20世纪30年代末研究指出:专制型的教师,总喜欢对学生发施令,乱指挥,给予非建设性的批评,很少进行表扬和赞许;型的教师,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多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而放任型的教师往往不给学生提供任何积极的信息和建议。
在专制型教师的领导下,班级氛围严肃,缺乏生气,学生对老师抱有敌对和反抗的情绪;在型教师的领导下,师生关系融洽,班级氛围健康、稳定;而放任型的教师往往导致师生关系松散,班级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新形势要求广大教师积极改变落后、极端的领导方式,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领导方式,培育新人。
(3)家庭因素
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家庭,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就是学生家庭生活空间的延伸和拓展。远者,如家庭背景状况,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期待、采用怎样的教育方式;近者,如学生某个时刻在家里的遭遇和感受,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在班级里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而这种影响往往是潜在微妙的,甚至是严重的。因此,细心的老师在接到一个新班级后,总要尽快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特别针对个别来自“问题家庭”的学生作好备案。
(4)校园氛围
班级不是学校中的孤岛,它是学校链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两者相辅相成,互动成长。大到校风的健康与否,小到其他班级、学生的风貌和彼此间的交往状况,都有可能影响一个班级氛围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建设一个理想的班级氛围,不仅是自上而下的领导的责任,也是自下而上的教师和学生的责任。
(5)社会因素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人”,班级是社会机体上的一个细胞。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若有一个和谐的社会风气,定能为我们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带来积极的动力。
三、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师采用积极合理的方式,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从环境、机制及领导方式三个层面,用心去建构和维护。
(一)群策群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关注班级氛围,树立主人翁意识。
教师要牢固树立师生共同建班的意识,积极动员学生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建设好班级氛围。
1、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尤其是每个学期的开学初和平常的晨会课),让学生明白建设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组织学生了解、讨论、研究本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协商如何解决困难的措施,共同制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发展计划。
2、要选拔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组成班级学生自治团体,并通过对他们经常性地培训、交流,使他们成为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承担学习和工作的 “排头雁”“领头羊”,从而带动全体的进步。
3、要充分利用墙报、节日活动等班级阵地,就本班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讨论,扬善除恶,宏扬正气,从而形成积极的班级环境。有了积极的环境,自然会在无形中激励、强化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园”的建设。
(2)全体任课老师都有责任参与班级氛围的建设。
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教学气氛影响班级氛围,又依赖于班级氛围。不仅是班主任,而且是全体老师,不仅在课内,包括在课外,都要认识到搞好教学活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服务学生的品质,使学生对每个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热爱学习,尊重老师,以至热爱自己学习的班集体,主动参与建设或维护良好的班级氛围。
每个教师在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并参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既做经师,又当人师。教师在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以下要求:
1、以身作则,做学生良好行为的表率;
2、待学生公平、公正,不能偏好或歧视某些学生;
3、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正常人格;
4、赏罚分明,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善恶;
5、真诚付出,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提高亲和力。
(3)学校和社会都应积极创造条件,为班级氛围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是学校和社会都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是要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这点不是本文所探讨的范围,此处就不展开论述了。
(二)科学,搞好机制建设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级管理也应该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有了完善的管理机制,自然会使班级管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保证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在建设班级的的机制上,教师应秉持 “全员参与,协商、分工合作、公平公开、赏罚分明”的原则严明有效、持之以恒地带领学生做好各项工作。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引入新的管理方式,活跃班级,缔造有品质的班级文化。
(三) 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更新领导方式
如上文所述,时代在发展进步,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教师应该积极更新领导方式。但我们反对教师全盘抛弃传统的领导方式,一味采用型的领导方式。其实,作为农村地区的学校,在经济和文化状况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对学生心智的引导更应当谨慎合理地展开。建议教师在管理中应以方式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参与班级氛围的建设和维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8
经常分组做各种小游戏,再一起集体班游之类的,反正这些都是用吃喝玩乐出来的,注意拆分一些各自为营的小团体,把所有人都随机分配,这样他们就得被迫认识同学了,一回生两回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