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对策中的手段有哪些

如题所述

英盛观察分析风险控对策主要有风险承担、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转换、风险对冲、风险补偿、风险控制七种基本类型:
1.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集团或子公司采取风险承受的策略,或者是因为这是比较经济的策略,或者是因为没有其他备选方法(比如降低、规避或分担)。采用风险承受时,管理层需考虑所有的方案,即如果没有其他备选方案,管理层需确定已对所有可能的规避、降低或分担方法进行分析来决定承受风险。
在考虑做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层需要评估各种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及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降低所带来的收益,选择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2. 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
采用风险规避的目的是,预期出现不利后果时,一并化解风险。比如集团可以认为某个投资项目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而又不能承受也不能采取措施降低,集团则可以选择退出投资项目,或则勒令子公司退出投资项目,从而规避风险。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企业通过合同或非合同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另一个人或单位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
一般说来,风险转移的方式可以分为财务型非保险转移和财务型保险转移。
财务型非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经济合同,将风险以及与风险有关的财务结果转移给别人。常见的财务型非保险风险转移有租赁、互助保证、基金制度等等。
财务型保险转移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人)。个体在面临风险的时候,可以向保险人交纳一定的保险费,将风险转移。一旦预期风险发生并且造成了损失,则保险人必须在合同规定的责任范围之内进行经济赔偿。由于保险存在着许多优点,所以通过保险来转移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管理方式。
4. 风险转换
风险转换是指通过一些特殊手段,将一种风险转换成另一种或几种 其他风险,使得转换后的风险更容易管理,或者获得额外盈利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转换策略的典型应用就是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是指一种发行人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以转换为股票(通常为普通股)的公司债券。在持有该债券时,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可转换债券发行失败风险、股票上市失败风险、可转换债券到期不能转股的风险、转股后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摊薄的风险及可转换债券价格波动风险等,当该债券成功转换为普通股票后,持有者面临的风险转换为股票价格波动风险、股票套牢风险等,并且可能带来一定盈利。
5.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通过承担多种相关风险,使这些相关风险之间产生对冲关系以降低这些风险大小的管理策略;另一种解释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套期保值业务和期权交易业务。
6. 风险补偿
风险补偿是指在事前(损失发生以前)对承担风险措施制定必要的补偿机制,以增加个人或单位承担风险的信心和勇气。
通常来说,对于那些无法通过风险对冲、风险转换或风险转移进行管理,而且又无法规避、不得不承担的风险,可以采取这种风险补偿策略。比较典型的应用是在市场营销对营销人员考核激励的补偿机制。例如,公司派小张开拓西北新市场,按照公司当前以业绩为导向的销售考核方式,小张很难完成销售任务,因此获得奖金的概率很小,工作积极性也不高,于是销售总监单独为他制定一条补偿方案:假如小张未能完成销售任务,但只要每月比上月有20%的增长,就能够获得额外奖金。这样一来,小张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多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风险补偿策略。
7. 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企业在权衡成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03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风险是由其内外众多因素引起的。如果我们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诱发商业银行风险的因素大致有三个。   1.主体因素,指商业银行本身。由于商业银行具有资产负债不对称的特征,决定了其资产的流动性必须保持在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出现清偿力不足的风险;由于商业银行具有高负债经营的特征,容易导致其内在的不稳定性;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征,一方面会使银行产生不良资产,另一方面容易引起公众的不信任,从而影响银行的安全。   2.客体因素,指直接与银行打交道的企业、公众等。从商业银行的负债方面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建立在各个存款人不会同时提款,存款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的假设基础上的。但是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并不取决于银行本身,而取决于公众对银行的态度。因此公众的行为可能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从商业银行的资产方面看:银行的多数资产是贷款,而贷款一般难以交易和不具备客观决定的市场价值。当一笔贷款成为逾期之后,就很难确定这笔贷款未来的现金流量准确的现值,从而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另外,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后还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借贷市场的道德风险有三种具体表现形式:一是改变资金用途,一旦贷款放出去,贷款人就很难对借款人进行监督,借款人处于利益的驱动,很可能去投资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二是一些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可能隐瞒自己的收入,不归还银行贷款;三是借款人取得资金后,对于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益漠不关心,不负责任,不努力工作,致使信贷资金发生损失。   3.环境因素,指商业银行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制度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同样会对商业银行风险的产生起着关键的作用。(1)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使政府宏观调控与干预必不可少,但是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失灵”的现象也同样存在,其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带来了直接的冲击。前些年,我国政府对银行、企业经营有较大的干预、指导和保护主义政策,这种体制在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如商业银行在政府的指导下对企业无限制地放款,形成了“银行导向”型金融,只是在经济增长乏力时,企业亏损,银行仍需对企业继续支持,最终不良资产越积越多。同时在政府的保护下,银行不思进取和产品创新,竞争力下降,稳定性差。   除此之外,监管不适应也会导致银行风险。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政策的失误;二是监管水平不高,如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资源不足等。同样,银行监管过度会使银行感到被管得太死,从而影响到银行的业务创新,降低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加大银行风险。(2)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对银行稳健经营具有决定意义。在一个宏观经济的总量和结构都比较协调的经济体中,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起到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作用,经济运行的效率较高,银行成长所赖以生存环境良好,因此其经营也相对稳健;相反,如果经济运行不健全,则会带来银行风险。(3)金融全球化在降低融资成本、给金融业提供新的牟利机会的同时,也给银行的稳定性带来了风险。一是全球化使银行进入了很多原来并不熟悉的区域,增加了学习的成本,加大了经营风险;二是全球化打通了银行风险传导的国际通道,使银行风险的传染性更大,同时也加大了银行风险解决成本;三是全球化为银行跨国“监管套利”创造了条件,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同时加大了银行的风险
第2个回答  2016-11-03
  风险承担 风险承担是企业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集团或子公司采取风险承受的策略,或者是因为这是比较经济的策略,或者是因为没有其他备选方法(比如降低、规避或分担)。采用风险承受时,管理层需考虑所有的方案,即如果没有其他备选方案,管理层需确定已对所有可能的规避、降低或分担方法进行分析来决定承受风险。 在考虑做出风险应对的过程中,管理层需要评估各种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及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影响程度降低所带来的收益,选择一种风险应对策略。
第3个回答  2016-11-03
任性的青春里,删除键阻隔了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