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湖乡的乡镇发展

如题所述

地湖乡地处黔东湘西的结合部,与湖南的6个行政村杂居,基本上每一个寨子都是贵州人和湖南人杂居。在地湖街上,一侧是贵州,一侧是湖南。
地湖乡立足于边界群众杂居实际,加强边界协作,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湘黔苗侗群众团结互助,共同发展,处处呈现着省际边界的和谐。
和谐的地湖乡也出现过不和谐的音符。
山林、土地、河流界线交错,使得两省群众有时为争地、争水、争山林闹矛盾,甚至发展到械斗的地步,关系曾一度恶化。
为扭转这一局面,塑造省际边界门户形象,地湖乡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实现了村村通电、公路、广播电视、程控电话,完成了大湾(湖南会同县)至地湖乡永兴村通乡公路的镶边改造工程。这些成绩的取得,令湖南乡镇领导和群众刮目相看,乡镇与乡镇间的协作、村与村的协作逐渐增多。现在,不少湖南群众又接贵州的电,安装贵州的电话,有些甚至安装有两部电话,用两省的信号。
2004年,地湖乡在实施大湾至永兴通乡公路的镶边改造工程时,沿路需要部分田土,其中湖南田土占70%。湖南地灵乡、广坪镇得知情况后,积极配合地湖乡召开协调会,共同商议补偿标准。许多被占田土的湖南村民说:“贵州搞建设,我们两省群众都受益,我们全力支持,你们需要多少就用多少。”据介绍,3年来,湘黔两地群众共架“连心桥”5座,共建“致富路”8条、“同心水坝”3座、“团结市场”1个。 地湖乡党委书记杨绍军告诉记者,为使边界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双方加强了边界协作。地湖乡与相邻的湖南广坪、地灵、坳上、大堡子等4乡镇签订了边界联防联调协议书,并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负责对接边地区各类纠纷的控制和处理。建立互访制度和联访、联防、联查、联治的“四联”信访工作机制,领导班子每年互访两次以上。
在毗邻、杂居的接边村寨聘请信访联络员,互相向对方通报社情民意和信访问题,做到小问题相互通气,一般问题座谈协商,重大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同时,每年举办一次文体联谊活动,5个乡镇轮流举办篮球友谊赛、文艺联欢晚会等活动。这些措施的落实,加强了与周边乡镇的协作,维护了省际边界的和谐稳定。7年来,该乡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治安案件。
在永兴村委会办公室,记者看到该村与湖南团结、新开、罗家等村寨联合制定的《湘黔两省四村护林联合公约》。
公约上对联合看护职责、处理处罚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村委主任吴宜平说,《公约》签订执行8年来,两省群众都认真维护和遵守。近3年来,没有出现一人违反《公约》的事情发生,林木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永光村甄家墓自然寨是一个典型的湘黔两省人民友好杂居的山村,共居住着70来户人家,其中贵州60多户,湖南10余户。
村支书吴兴平告诉记者,大家不分省份和睦相处,农忙时,你帮我插秧,我帮你打谷。去年两村群众共同投工投劳,修建了进寨水泥路,并延伸到各家各户,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寨子里还有一支由湘黔两省群众共同组成的龙灯队,每逢寨上有人建房、红白喜事,龙灯队都要去热闹一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