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中说的给丝绢上浆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洗衣店要给衣物上浆?这和欧洲人的衣

习惯有关系?

是指浆洗 ,洗涤并上浆。
欧洲人很少人穿没有熨烫过的服装,讲究得连手绢也要浆洗熨烫。
这样做有两个作用,一是耐磨耐用,二是显得整洁挺括。
不知欧洲有浆洗,中国古代也是有浆洗的。
。现在是不是还这样就不知道了。但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常常见到。
浆洗其实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名词。看过《西游记》的人大约都知道何为浆洗,对名词也不会觉得陌生。。《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有这么一句话,“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傅……衣裳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还有《西游记》第七十一回也有,“娘娘见了,含忖道:大王,想是衬衣襢了,久不曾浆洗,故生此物耳”。可见,浆洗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洗衣方法。
京剧《沙家浜》中,指导员郭建光说沙奶奶时就有这样一段唱词:“缝补浆洗不停手,一日三餐有鱼虾……”那么究竟什么是“浆洗“呢?
“浆洗”就是洗净并浆挺衣物。古代就有浆洗房也就是洗衣店,有钱的大户人家人口众多,衣服被褥洗涤人手不够时,很喜欢把衣服送去浆洗房洗。浆洗房洗衣后要用浆粉(淀粉)浆过、熨斗(熨斗,在我国汉代时已是家庭的用具。)熨过,穿上身整洁庄重,显得富贵体面。浆洗过的衣物,有许多好处,除布料结实耐用板挺外,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冬一春过后再拆洗的时候,很轻松就可以把一块被面上一些诸如油泥一类的很大的脏物不用费太大力气就能很快洗干净了。在奥运时,奥运场馆中的各国国旗就是京工红旗厂用人工浆洗的方法洗涤、熨烫、包装再送往各会场的。
古代浆洗衣服:先将脏衣服用皂角洗干净一旁待用。在大锅中放入米汤水或淘米水小火煮开,(古代有钱人用淀粉稀释)再把衣服放入温浆水中,搅拌衣服让衣服吃透浆水,浸泡三五分钟,然后捞出用清水漂净,凉干。这样洗出的衣服清洁、干净,尤其是白色的衣服会显得更加洁白。衣服穿在身上服贴笔挺,看起来整洁更加有精神,而不是像皱巴巴的一团酸菜搭在身上。
浆的大致方法:
使用米汤 1、将衣物洗净、漂洗后拧干。 2、将米汤加开水稀释。 3、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米汤中浸泡约3-5分。 4、取出浸泡好的衣物,轻漂洗。 5、抻平凉干。
使用淀粉 1、同上 2、将淀粉用滚开水稀释,待稍凉后将需要浆洗的衣物放入其中浸泡约2-3分。 3、取出浸泡好的衣物,抻平凉干。浆洗之肥皂 古代不像现代有肥皂、洗衣粉之类的洗涤用品,那么衣服脏了,用什么来洗呢?主要有天然碱、淀粉、胰子三大类。
天然碱包括土碱和植物碱。天然碱俗称碱土,碱地经风化脱水,地表即有白粉状天然碱长出,扫去一层,隔几日复出一层,春秋干燥季节为扫土碱的好季节。碱土可食用,亦可做为洗涤剂去污。
没有土碱的地方就用植物碱。植物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和碱性的皂角等。据《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古人洗涤衣裳冠带,所用的就是含有碳酸钾的草木灰水。皂角就是皂荚树的果实,在古代被普遍用于洗涤衣物。宋庄绰《鸡肋篇·皂荚》记载:“京师取皂荚子仁煮过,以糖水浸食,谓之‘水晶皂儿’。”皂荚树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生长,为落叶乔木,满身是刺,皂荚果实富含胰皂质,将其捣碎即可代替肥皂使用。但需要提醒的是,豆荚、种子、叶及茎皮有毒,人口服二百克皂角的水煎剂即可中毒死亡。
还有一种叫无患子的一种落叶乔木,也叫肥珠子。据《鸡肋篇·皂荚》记载:“浙中少皂荚,澡面、烷衣皆用肥珠子。木亦高大,叶如槐而细,生角长者不过三数寸,子圆黑肥大,肉亦厚,膏润于皂荚,故一名肥皂,人皆蒸熟**乃收。”这可能是肥皂之名的由来。
此外,明、清时期广泛运用茶麸(俗称茶籽饼)作为洗涤衣物。茶麸是油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将它捣烂用水浸出的液汁中含有皂素,也有良好的去垢效果。
淀粉是吃的,用来洗衣物,实在是迫不得已。清陆以湉《冷庐杂识·麦粉》就记载:“嘉庆己卯年,杭城大火,一王姓家四邻俱毁而岿然独存。人询其家有何善行,则曰:“无他,惟五世不以麦粉洗衣服耳。’”
当然,无论是天然碱还是淀粉什么的,往往去污力有限,因此古人常常是采用洗涤物混合使用的方法,效果可能还不错。据先秦时期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载:“练帛,以栏为灰,渥淳其帛,实诸泽器,淫之蜃。”所谓蜃,就是蛤蜊,其壳中含有氢氧化钙,与“栏木灰”作用,可以生成氢氧化钾,用它的水溶液洗涤丝织品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油脂作用,生成钾肥皂,有清洁作用。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载:“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冷庐杂识·油污衣方》记载:“油污衣,面涂法最佳。用生麦粉入冷水调匀,厚涂患处,越宿干透,以百沸热汤和皂角洗之,油化无迹。”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