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出一张考试卷初一第六单元 包含加点字注音10分 加点解释20分 翻译句子30分 填空(重要句子简答课文心

第六单元的课题有 论语六则 世说新语2则 伤仲永 木兰诗 诗五首 求求大家了

初一语文上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给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10分)

乡人皆恶我鸣(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复裈( )

溯流而上( ) 可汗大点兵( )( ) 朔气( )

阿姊( ) 倾圮( ) 贫者语于富者(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1分,共10分)

guǎ ( )人反取病焉 jú( )生淮南 圣人非所与xī( )也

吏二缚一人yì( )王 东xǐ( ) 朔气传金tuò( )

子何shì( )而往 zhào( )数小舟 日初出cāng cāng( )凉凉

shú ( )为汝多知乎

三、一词多义(20分,每空1分)

一儿以日初出远 ( ) 其一贫,其一富( )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 ) 其

吾欲辱之,何以也 ( ) 为其来也 ( )

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 ) 鸠曰:“子将安之?”

孰为汝多知乎 ( ) ( )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为 王曰:“何为者也?” ( ) 之 ( )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众服为确论 ( ) (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 今方来,吾欲辱之



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 ) ( )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

四、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0个)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去: 2、孰为汝多知乎 孰:

3、出郭相扶将 郭: 4、赏赐百千强 强:

5、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究: 物理:

6、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越: 明年:

7、子何恃而往 恃: 8、贫者语于富者曰 语:

9、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异: 国器:

10、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 折枝: 11、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

1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徒: 其实:

1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得无:

14、及其日中如探汤 汤: 15、王曰:“何坐?”曰:“坐盗。” 坐:

16、诸儿竞走取之 竞: 走:

17、齐之习辞者也 习: 18、子将安之 安:

19、吏二缚一人诣王 诣:

20、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 欣然:

21、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已: 遂:

22朔气传金柝 朔: 23、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

五、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共7分,每字1分)

1、熟为汝多知乎? 通 , ; 通 ,

2、缚者曷为者也? 通 ,______________ 3、圣人非所与熙也 通 ,

4、沿河求之,不亦傎乎? 通 ,

5、对镜帖花黄 通 6、出门看火伴 通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共13分,每空1分)

1、婴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3、《木兰诗》用比喻讴歌木兰谨慎、机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七、翻译句子(共20分,每空2分)

1、日出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鸠曰:“子将安之?” 3、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7、子何恃而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文阅读(10分)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尝,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令育与其子同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育常有暇拾薪 (2)以雇书生抄书

(3)后截蒲以学书 (4)令育与其子同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育常有暇拾薪

2)亡失羊豕,其主笞之

4、王育年少,父亲就死了,很穷苦。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3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3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2个回答  2010-11-04
《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