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元的历程

如题所述

1997年在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基于东南亚各国尤其是东盟成员国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的直接教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最早提出了“亚元区”设想。2001 年上海APEC会议期间,“欧元之父”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发表了自己对未来世界货币格局变化的看法:“世界将出现三大货币区,即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亚元区)。”2003年蒙代尔建议,设立由亚洲地区某一组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争取在每个国家不放弃本币的情况下,能让一种叫做“亚元”的区域性货币在亚洲流通。这个建议获得许多亚洲国家的积极响应。
2006 年初,亚洲开发银行曾推出一种名为“亚洲货币单位”(Asia Currency Unit,ACU)的货币符号概念。与欧元推出前的“欧洲货币单位”相似,这不是可以流通使用的实际货币,而是一种根据亚洲若干国家货币价值、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及贸易规模等的加权值制定的虚拟货币。亚行将核定其对美元及欧元的汇率,通过网站对外公布,借以衡量亚洲货币汇率变化规律及波动可控性;有关国家可以据此调整金融和货币政策,使货币机制逐步向“亚洲货币单位”靠拢,从而为将来亚元正式出台奠定基础。但因亚洲货币单位应包括哪些货币以及它们的权重如何分配等问题上存在政治和技术上的争论,该计划已被推迟。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金融危机爆发,催促亚洲国家和全球范围最高决策层,充分正视亚洲货币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亚洲有关国家应将谋建亚元大业提到正式议事日程上来,设置专职机构主司其事,积极推进亚洲货币合作框架的设计和建设。
借鉴欧元发展过程的经验,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于成熟的前提是经济一体化、共同的政治意愿、以及文化上的广泛认同和必要的凝聚力。
经济上大体的均衡发展是建立“亚元”的基础性条件。亚洲已经拥有一些自由贸易协议网络,可以在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各方保持自己的货币,从经济一体化入手,分地区、分阶段,实行区域整合。通过建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经济共同体,货币合作同盟,以及金融危机防范体系等,加强区域内经济合作,寻求共同稳定发展,采行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大幅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缩小国家之间经济体制和发展水平的差距,并为跨越地区,扩大合作范围创造条件。
为此应及早推出与政治主权相分离的“亚洲货币单位”型虚拟货币,在贸易计账、清算和储备领域由对照观察发展至实际试用,经由“虚拟亚元”、“贸易亚元”、“小亚元”而“大亚元”,分阶段过渡、提升,最终实现亚洲单一货币区。
与欧洲相比,亚洲幅员广大,国家众多,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地缘政治、价值观差异悬殊(包括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差异),以及存在领土纠纷、恩怨纷争的历史性深刻隔阂,致使这些前提的成熟程度相去甚远。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亚元将是各国经历反复磋商磨合的、艰辛的、渐进的、长期的过程;但可以从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做起。
这个“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首先应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十国的“10+3”东亚地区。“10+3”领导人在2004年就已经将“东亚共同体”作为一种长远的目标和共同的努力方向。(蒙古和朝鲜也是东亚国家,适当时候也可加入。)此外,印度地处南亚,不是APEC成员,但已成为东盟的观察员,近年颇为积极地参与东盟的谈判,表现出了加入亚洲货币一体化的强烈兴趣,可能会成为“东亚共同体”的近期合作伙伴。
东盟是实行地区一体化的积极推手;中国以非常明确的立场,尊重和支持东盟推进地区一体化的主导作用。东盟内部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宗教传统、民族习惯、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等差别极大,内部常常会有很多矛盾,但是东盟似乎特别善于把多元特征作为一种正面资源利用,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还是能够形成共识。东盟的这些特点,对于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具有非常好的经验借鉴作用。
东盟10国的领导人已达成共识,在2015年前消除贸易壁垒,以创建一个类似欧盟那样的经济共同体。
1997年,日本提出了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并承诺为这一基础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2000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年会上,各国财政部长在泰国清迈签订了“清迈协议”,协商通过了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范围扩展到中国、日本和韩国的金融合作条款。在此基础上,2004年推出亚洲债券基金,亚洲债券市场协定得到强有力的推进。目前各成员国在“10+3”框架下先后签署了16项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规模达365亿美元。
2002年11月4日,中国与东盟十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达成时间表规定,2010年中国与东盟老成员,即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将建成自贸区,2015年和东盟新成员,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建成自贸区,届时,中国与东盟的绝大多数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双方的贸易将实现自由化。该自由贸易区涵盖逾18亿人口,GDP总量近4万亿美元,面积约 14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最具经济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
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等亚洲13国领袖2008年10月24日在北京达成协议,将于2009年6月前成立800亿美元的联合基金,以防止区域金融危机与捍卫本国货币,特别是针对出口萧条等引发的美元枯竭问题,确保成立外汇的共享渠道。其中,中、日、韩已同意提供80%资金,约640亿美元,其余160亿美元由东盟会员国共同出资。这个举措,无疑意味着朝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的方向迈前一大步。
亚洲地域辽阔,情况复杂,就近期前景而言,亚元的现实性在于首先推出东亚共同体的虚拟货币、贸易货币,以至统一货币;而非包含西亚、中东,以及独联体各国的整个亚洲。名正而言顺也,这个由东亚共同体发轫的统一货币,严格地说,应称之为“一期亚元”;但作为亚洲地区经济最强,人口最多、起步最早,意在扩容全亚的区域性统一货币,直呼亚元,并无不可。对照欧元,从起步至今,不也是一直没有包括全部欧洲国家,那大英帝国还坚守着英镑阵容吗。
就眼前利益而言,美国不会希望世界金融市场出现美元、欧元和亚洲圈的三极化局面,但美国不可能阻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亚一体化不会排斥美国的合法利益,而将尊重美国参与东亚地区多边事务的必要权利。因此,美国虽然最初表示过反对,但现在已经不再反对。2006年06月19日,美国副财长蒂姆·亚当斯在东京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表示,美国不反对创建亚洲货币单位,这显示美国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亚当斯表示,有关美国对于亚洲货币单位的态度上存在“一些混淆”,美国并不惧怕亚洲崛起中的经济体之间增强货币合作,“我们并不反对创造一个亚洲货币,相反我们希望能够在此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帮助亚洲货币成形”。
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波,国际社会当务之急必定要大力推进全球合作协力救市,争取及早恢复金融系统正常运转;并聚焦于改革金融监管事宜。至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涉及美元地位和发展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这一重要议题,也要提上日程,而且非常需要世界主要经济体领袖建立明确共识,大开绿灯,通力支持,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当今世界金融霸主美国有担当的承诺,将是走向国际结算货币多元化的重要一步。但不能期望某个神仙会作出回归金本位那样的决策;也无可能就此脱离开放市场的基本原则,在缺乏刚性价值保证的情况下强行规定必须接受的非美元主导货币。
最近欧洲领导人强力提出了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口号。法国总统萨科齐表现格外突出,他说,应该“重新建立自二战以来统治整个国际金融交易的资本主义体系”。“我们没有权利让建立在21世纪的金融体系的运气与机会从我们手中流走”。而欧洲的另外两位政治巨头,英国首相布朗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都是萨科齐的坚定支持者。
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等为代表的一些欧洲官员则提出,为了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有必要重新制定类似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原则。
显然,这些雄心勃勃的领导人希望建立起一个欧元大有作为的全新国际金融体系,取代如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而欧元和所有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一样,在今天的“无体系的体系”中的实际地位或分量,系由市场决定。如果欧元表现出色,本来可以在市场运行中与美元分庭抗礼;事实上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前,已有一些欧盟之外的国家接受欧元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佛得角共和国、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科摩罗以及法国海外法郎、中非法郎、西非法郎的汇率都直接与欧元挂钩。石油输出国组织也经常讨论用欧元标价石油,委内瑞拉和萨达姆统治时期的伊拉克都支持欧元石油计划。
然而,欧洲在称为人类史上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中显示,创造力和竞争力远远落后于美国;欧盟成员国之间缺乏统一的政治环境,以及采取统一行动的能力;欧元创立后一直存在内在的贬值趋势,它一度显现对美元增值的强势,很大程度上是美元主动贬值衬托出来的结果。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会公布的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Currency Composition of Official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COFER)数据,近年来欧元在官方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有所上升,但是远未达到取代美元主导地位的程度;2007年底,美元外汇储备占比仍达63.9%。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工业国或是新型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变化。美元仍然是国际信贷和计价结算的标准,仍然是国际清算的主要支付手段,仍然是国际储备货币的主体,美国的规则制定权并没有变化。
这场金融危机中,美元没有像不少经济学家相信的那样倒地不起,恰恰相反,美元被视为风暴中的安全港湾,受持续的避险买盘推动,美元升势愈益明显。2008年年8月初以来,即便美国不断降息,美元对欧元汇率上涨了23%,对英镑上涨了34%,对一些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升幅甚至更大。美元再次走强说明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带来美国整体实力的迅速衰落,而且可期最先走出困境的也还会是美国。尽管雄心勃勃、咄咄逼人的法国总统萨科齐急于带领欧元出位,但是面对依然强大的美国,面对难以化解的欧元区内部矛盾,萨科齐们恐怕还是力不从心。
换言之,欧洲单挑美元争雄,其实有心乏力,难成气候。当今世界经济总量业已形成美国、欧洲和亚洲三分天下的大格局,东亚新兴经济体是带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力量,唯有三者在现代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中以相当的份量共同发挥应有的作用,方能有效建立一个更为公平、公正、健康、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很难设想中国和日本等亚洲主要国家会愿意放弃自己的货币,但可以首先设立由亚洲地区某一组货币组成的共同货币,争取在每个国家不放弃本币的情况下,让一种区域性货币在亚洲流通;进而扩大效应,从“小亚元”而“大亚元”,逐步形成一个美元、欧元、亚元鼎立的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
与此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震慑、敦促作用,本来似乎非常遥远的统一世界货币前景,也出现了构建某种初级“世界元”的可能性。这就是类似于上述“亚洲货币单位”,或曾经流行过的“欧洲货币单位”的全球化运用;好比“瓦格纳歌剧的序曲”,在世界上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独立使用各自的主权货币的情况下,发挥虚拟测试、对照标准,以至国际贸易记账、清算和货币储备的实用功能。对此作者另有专文进行论证。
初级“世界元”一旦就道,同创设亚元的前期任务在不同层次上异曲同工、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