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

如题所述

坚守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这三方面合力而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青年,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取决于对青年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灌输,不单指学校,更要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合力而为。只有文化的自觉自醒,才能最终实现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及其每一个体对既有文化形态、文化成就及其作用影响的尊崇礼敬态度和积极自豪情感,包括对其内在精神要求的躬身践行和对其未来发展前途的满怀期待。

理想信念则是对社会现实状态及其未来走向的内心认同和思想信任,表现为群体或个人对民族、国家、政党发展前景发自内心的一种崇敬追求、一种矢志不渝的意志坚守,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凝结与鲜明呈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7
(一)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较感性,深度不够,思考问题较简单,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做人做学问的根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较差。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仪表,沟通不讲技巧,举止随便。
(二)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过度重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薄弱。所以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是建构仁义济世、敬业乐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担负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思想教育中
偏重专业知识与技术,忽视人文知识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设置范围相对狭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单一,难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2-27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现代人落入商品崇拜的泥潭中,人品人格也在逐渐失落,精神境界也在逐渐降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目前已成为教育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针对教育改革和思政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为人文素质的培养提供新的视角。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了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杨叔子先生曾说:“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文精神、民族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
  一、人文素质的内涵
  人文科学,最早出自于拉丁文,即Humanita,系指人性、教养。在我国“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周易.贲卦》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明确提出“人文”概念,“天文”指自然之理,“人文”指人事之理,也就是人性教化。关于人文素质的内涵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进行讨论。人文素质是以文化为底蕴,以人为主体的、内在的、本质的社会文化综合能力。人文素质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因此,人文素质的教育在当代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一)思想教育不深刻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体系、理想信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较感性,深度不够,思考问题较简单,学生文化底蕴不足,缺乏做人做学问的根基,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能力也较差。此外,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不注重个人仪表,沟通不讲技巧,举止随便。
  (二)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
  在高职学生的培养中过度重视技术的学习和掌握,缺少对多元价值的挖掘,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薄弱。所以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就是建构仁义济世、敬业乐群、追求自我完善的人文精神,为其未来走向社会,担负社会责任打下良好的精神文化基础。
  (三)思想教育中
  偏重专业知识与技术,忽视人文知识学习,过于注重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生活态度、情感、思想品德、价值观等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设置范围相对狭窄,忽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基础单一,难以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过于注重社会价值,忽视个体价值,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国务院批准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阐明了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和内涵,指出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在人文素质教育”和“提高全体在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因此,当前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核心始终是如何做人,包括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追寻,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探寻等。
  三、发挥传统文化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课内外结合,丰富课程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通过通识教育,拓宽基础课程,精炼专业课程,扩大选修范围。通过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的调整,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利用地方传统文化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
  传统文化不仅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历史文化古迹也是传统文化的载体,生动记载了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学生通过班级活动、社团活动、探访文化古迹、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发挥地方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观摩 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高尚品格大学教师,其文化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行为方式,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成长成才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是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根本基础,提高整个学校文化品位。
  (三)严格考核,广泛开展传统经典阅读
  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薄弱原因在于读书少,学习习惯差,课余时间用于读书的时间很少,阅读的主要书籍类型是言情小说等,传统经典著作涉及很少。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严格的考核要求,倡导经典阅读,传播文化精髓,或者是通过探讨热点问题,提高学生们的人文素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向上、文明、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生活中,发自内心热爱祖国文化,树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信。通过组织书法、辩论、演讲、歌唱、戏剧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对人文学科的兴趣;通过举办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系列讲座,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五)通过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礼仪的塑造
  礼仪是一种日常生活的行为,是一种待人处世的态度,是一种素质涵养的体现。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在不同场合的礼节,学习关于日常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较高的人文素质,达到内在文化修养与外在礼仪的完美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用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引导,培养成为讲文明有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塑造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和对审美情趣追求,在潜移默化和不断强化中培养个体综合能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完美统一,从而更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