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语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这个意思 很高的地方特别寒冷,只能够对着

请问语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这个意思
很高的地方特别寒冷,只能够对着月亮的影子翩翩起舞,让月亮的影子来陪伴自己。这样理解对吗?敬请高手赐教好吗谢谢

这句话的意思是: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具体分析如下:

这句话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在密州创作的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部分节选如下: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句话的译文如下: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扩展资料:

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赏析:

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3

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

该句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所在段落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译文:

怎么才能知道月亮圆缺的规律呢?我举杯遥问苍穹。不知道天宫里,现在是何年月?我本可以和着这清风扶摇而上去问问故人,只怕高楼红墙、层楼叠榭,我经不住那高处的寒意。而那九天之上的风光又哪里比得上此刻银光乍泄下,犹如宫娥起舞的影和这水波微荡的风呢?

文学鉴赏: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

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

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1-16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轼对月饮酒怀念弟弟,亲人.这句是说作者想乘风归去,做仙人,但是想到月亮上广寒宫中不胜寒冷;自己起舞,影子在明月之下陪伴自己.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11-16
站在高处经受不住寒冷,对月起舞,清影随人,是这个意思,你说对了!
第4个回答  2015-11-16
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