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李商隐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  杜甫

释义: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  白居易

释义: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 清  郑燮

释义: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寻雍尊师隐居》 唐  李白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远师》 唐  白居易

释义: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唐  罗隐

释义: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近代  鲁迅

释义: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唐  杜甫

释义: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释义: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9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无题
李商隐
释义: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释义:
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3.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白居易
释义:
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4.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新竹》

郑燮
释义:
新长的竹子要比旧竹子高,它们的生长全凭老的枝干扶持。
5.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寻雍尊师隐居》

李白
译义: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6.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远师》

白居易
释义:
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
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

罗隐
释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简介:
教学生知识的人,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老师一词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学生的学习引路人,是生活的指导者,人生的方向标。
我们平时虽然称呼学校里某教师为“某老师”,但这里的“老师”其实是教师这种职业,“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功能。明清以来,一般称教师为“先生”;直至19世纪末,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等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便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开始,并一直沿用至今。
事实上,现在“老师”的外延比“教师”的外延要大,除可以称“教师”为“老师”外,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某老师”表示对别人的尊称,类似“老师傅”的简称。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3407443986216780.html?fr=iks&word=%B1%ED%B4%EF%B6%D4%C0%CF%CA%A6%22%B8%D0%BC%A4%D6%AE%C7%E9%22%B5%C4%CA%AB%BE%E4%D3%D0%C4%C4%D0%A9%3F&ie=gbk
第2个回答  2019-04-20
桃李满天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