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7-25
一、教学艺术的功能,指的是教学艺术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①高效果功能:指教学艺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并充分发展其认识能力的作用。A、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运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有的教师的教学能引人入胜,有的教师的教学却使人昏昏欲睡呢?恐怕就在于方法的创造性与灵活性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别。内容一样,对象不同,其他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因而用于传授相同内容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B、能有效地“因材施教”一个班有四五十个学生,教师能否因材施教,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体现一个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测量器。大凡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兴趣、能力、知识水平的实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适合于每个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法,使每个学生的长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发挥。C、有效地减少教学信息的损失首先,能有效地寻求“最佳剩余度”剩余度=一堂课的信息总量—教学信息量=非教学信息量(教学辅导信息、无用信息等)教学中,存在着两种现象,一是剩余度过少,教师为能在极少的时间内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过分强调“高效率”,只考虑扩大教学信息量的传授,减少了一些必要的重复、提醒、及一些生动的实例。结果是教师语言压缩到象电报一样“精炼”,极少“剩余度”。学生听得干燥无味,实际效率也不可能高。一是说书式教学,这种教学,生动有余,学生所获真实有用的教学信息量甚少,“剩余度”过大,水分过多,也不足取。为此,必须寻求教学的最佳剩余度,使教学既生动有趣,又避免重复繁琐。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艺术。其次,可减少错误,避免信息量损失。在传递教学信息的过程中,如出现错误,整个教学系统的信息量就会减少,因而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仅如此,一个经常出错的教师,不只是当时使教学信息量减少,且在后继的教学中,即使其讲解是正确的,基正确性往往会受到怀疑,从而使学生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减少。以往的错误越多,减少的信息量就越大。②高激励功:指教学艺术具有明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存在着两种方式,一种是外部激励,由外在的刺激因素,如奖励、表扬及物质刺激所引发的动机,另一类则是来自学习过程的内部刺激因素,如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就会产生对学习的进一步需求。两种动机的诱发作用都是必要的,但两者的功能有所不同,外部激励会因外部的刺激而消失,内部激励则会不断地得到加强。教学艺术水平高的教师,往往注意两种不同动机的诱发因素的作用,使两者作用定期更替,使外部激发作用转化为学习过程的内部作用,使学生真正生动活泼的学习。如魏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从方法入手,使学生会学、善学。美国的布鲁姆、布姆纳强调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③审美功能:指教学艺术能引起学生的美感,进而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净化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艺术把科学美与艺术美嫁接,产生一种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美,融语言、造型、视听艺术于一炉,引起学生的美感,以美引真、以美储善、以美怡情,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键全他们的审美判断力,进而发展他们的审美创造力。如李吉林的情景教学法。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的目的、任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信息方面的、认知技能方面、情感态度方面的。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如:知识信息方面——选择讲授、讲解。认知技能方面——可选择练习实验法。情感态度方面——情景陶冶、欣赏法等。2)依据学科及其内容特点:学科:语文、外语——讲读法物理、化学讲——演示,实验法数学——讲解、练习学科内容:如外语,对话、课文——听说语法——讲解3)依据学生的特点:心理的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适用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若一项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完全新的,可用讲解法;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包含有与新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概念,可采用谈话、发现、讨论等方法。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质条件5)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6)依据各种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条件五、不正常。生搬教参、抄袭教案:即教案既不考虑学生的实际,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生搬硬套,依葫芦画瓢。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强,教师上课发挥的余地不大。六、如何提高教学艺术?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教师必须有五个“一”基本功五个基本功即是:普通话,好板书,好口才,好文章,好方法。教师有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天天保养一个好嗓子,在听觉上给学生以美感。教师有好板书,在视觉上给学生以美感。再加上教师有好口才,好文章,徐徐道来,娓娓动听,就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听你的课是享受。好方法就是通过钻研各种教法,发挥自己优势,形成自己特色,这样教学法就活起来了。二、教师必须是德才兼备的引路人教师是五种角色兼具的人,即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毕业事业的引路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此教师是社会的重要角色。有人说过:“你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你自己首先应成为什么样的人。”甘地说:“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因此德才兼备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是提高教学艺术的基本保证。三、教师必须拥有渊博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必须具有“一桶水对付一碗水”的本领,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实践证明,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能决定了教师不但必须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努力学习,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这不是一件容易达到的事情,虽然许多教师为科班出身,但所学未必精到,有的教师表面看来知识游刃有余,实则浅薄寒伧,学生很难从其身上体会到教师应有的文化底蕴,而教师也难于以识服人。因此,教师能够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才是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学识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力量源泉,教学艺术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具体途径。光有渊博的知识,如果没有精湛的教学技艺,也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 四、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教学规律,即指研究教学内容的规律、教学方法上的规律和认知上的规律等。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普遍易于接受的规律是从具体到一般,即从感性到理性。当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对此,笔者认为,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教师必须从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逻辑的连贯性、积极的创造性角度出发研究教学、钻研教学。例如,将书上的知识进行重组,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具体化等。这样使学生既学得具体、轻松,教师也教得愉悦,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互动。五、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愤怒出诗人,激情见水平。情感之于教学,犹如能源之于发动机。把情感贯穿整个课堂,融入“精,气,神”,即精力充沛,气势旺盛和神采飞扬,就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动力作用,而且能起到消除疲劳、激发创造力的作用。充满感情的教与学,在很大程度上使主体乐此不疲,而且思维敏捷,并富有创造性。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应该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没有教师的情感就很难激发学生对知识、对真理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情感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这种爱可以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块”,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成为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和纽带,更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原动力;否则,教师搞好教学就是纸上谈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发挥情感的作用,即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合作、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努力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教师充满激情的讲授,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都能品尝取得进步的快乐。六、教师必须把新的、正确的思想和理念贯彻到教学中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学也如此。“教有教法,教无定法”,教学对象因时代不同、生源不同而有诸多差异,教学方法也不能一层不变。教师在教学艺术的研究中,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浅层次上,这就要求教师竭尽所能,努力探究教学技法,以实现教学的真正高效。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层出不穷,教师不能死守教材吃老本,而应该乐于接受新事物,努力学习、不断进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上“与日俱进”。 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学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只有这样,学生的知识才学得牢固,积极思维兴趣才浓厚。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的讲课能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优雅、亲切的姿态,炽热、动人的情感,清楚、漂亮的板书,准确、恰当的讲评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以激励学生求实、求真、求善、求美。八、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求知。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预先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可能遗忘的知识点、上次教学没有听懂的地方、或是难度较大的课题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具有精湛教学艺术的教师能科学地设计课堂教学过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全面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进行教学评价,从而及时地获取反馈信息,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九、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数学教学为例。数学内容的高度抽象性和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要求比其它学科高,致使数学教学必须更加强调形象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善于运用严密的逻辑武器,而且还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法宝,通过直观性语言和感性化材料的辅助来展开数学问题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把理论与形象融为一体,完成从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数学应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于比喻、类比、模拟、描绘等艺术手法,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产生七、试分析当前影响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的因素有哪些一、教学动机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使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也就要充分调动个方面的心理素质。比较而言,在动机因素尤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成就心理和期待心理。(一)、教师的成就心理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力求达到成功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研究表明,个体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弱,是以对成功概率的估计和对自己工作能力挑战度为转移的。教师的成就心理是由强烈的心理需要产生的,几乎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上作出一番成就,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成就心理使教师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动机,这使他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全力以赴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成就心理还使教师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即使课堂中出现偶发事件的情况下,他们也会千方百计的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定的目标发展;即使课堂教学遇到某些困难和曲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排除困难和干扰,使课堂教学沿着正轨前进。所以说,教师的成就心理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前提。(二)、教师的期待心理期待意指自己对未来结果的预先性认知。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很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来源。教师的期待心理是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体表现在向教学目标的接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等,教师则以期望和等待的心理处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期待心理主要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1.对教师来讲,这种期待心理实际上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相信形成的。2.教师的期待心理运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处理中,给学生以思考和回旋的余地,既可以缓解学生的心理紧张,又可以促使学生的积极思维。3.教师的期待心理使学生感到一种信任,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待心理,优秀教师都很注重期待心理的运用。教师的职业动机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基本动力,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学生,对教育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对学生产生强烈的义务感,才能发挥教师的巨大潜力。奥苏伯尔指出:“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乃是他们对学生智慧发展个人承担的义务达到何种程度。大家一致同意,这是教师专业动机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师是否施展了必要的努力,使学生的智慧得以发展,还是不过做出了教学上一般的、形式的姿态而已。” 二、教师的情感与教学过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使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的情感必然成为课堂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1、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待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情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教师情感的最大特点是对学生的爱。他把自己对事业的爱迁移到学生身上,既对学生严格要求,又给予温情厚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平等的,教师的这种良好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凡是得到教师爱护、帮助的学生,必然尊敬和喜爱老师,在心理上同教师有了亲近感和理解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漠不关心,甚至经常训斥、惩罚学生,就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不满情绪,往往使学生对学习抱应付甚至放弃的态度。因此,教师要使教学获得成功,不仅要注意自己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使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 教师的情感决定着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的心理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情感的产生具有综合作用。在其它情况相同的条件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受课堂气氛的影响。在愉快的情境中,人容易产生快乐的情感,反之,则感到压抑、痛苦。对课堂气氛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情感。有的教师无视自己的情感对课堂气氛的影响,常常是平淡无味地照本宣科,学生则漫不经心地听课,这种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必差。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严师出高徒,势必出现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造成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感到压抑,教学效果必然不佳。所以,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以赢得学生对教师加倍的爱,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感染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教师的情感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的教学必须热情饱满,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使智力得到发展。因为学生的智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只有当学生愉快地、积极地并能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时,才有利于智力的发展。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教学的教育性。教师不是教学机器,不可能纯客观地进行道德说教,对学生的教育必然是老师本人的信念和情感的真实流露,只有教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用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意去教育学生,以情动情,以心感心地去达到教育目的。 4、 教师的情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动力教师对学生、教育事业和所教学科的热爱,是他工作的巨大动力。他会如饥似渴地丰富自己的知识,认真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在工作中即使有千难万难,也不以为苦,反以为乐,优秀教师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教师的情感对教学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教师必须注重情感的修养。三、教师品质与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后,影响教学效果的往往是教师的个性品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良好个性品质的教师是学生效法的楷模,而学生的个性品质又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第二,教师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创设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这种愉快的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教学效果就好。自我意识是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职业的价值,意识到教师工作的崇高,就会产生自豪感、光荣感、责任感,就会克服困难,自我奉献。教师必须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剖析、自我心理鉴定。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自我体验,体验自己工作的愉快和光荣,勇于和学生交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在工作中就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不断地克服工作中的缺点和困难,把工作做得更好。四、课堂管理与教学效果班级课堂教学是目前我国教学的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是提高整个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环节,搞好课堂教学管理,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教师的自我管理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主要是管理学生。其实,搞好课堂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自我管理。教师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管理学生的水平,一个教师课堂上不能清醒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那就不可能管理好学生,其教学也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二)、学生管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只有把学生组织好、管理好,课堂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才能完成教学与教育的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育科学理论,组织好对学生的管理,那种课堂上只管教不管学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很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维持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学生毕竟是学生,还不成熟,他们能否遵守纪律常以外部条件为转移。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以及师生关系有密切联系。因此,当班级出现纪律问题时,不应单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教师还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改进自己的教学管理措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纪律。(三)、信息管理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无论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都要求可靠性和高效率性。知识、信息离开一定的载体就无法贮存和传送,因此,除了主要管理知识信息外,还必须考虑信息载体,如教材、直观教具等的管理使用。信息管理中必须同时考虑信息内容与信息传送形式两个方面。总之,课堂教学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科学地有效地组织教学过程,处理好师生关系,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尤其是生动活跃的教学心理气氛,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五、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基础和重要条件。因为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其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准确性,而且取决于学生是否确信并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基本相同的教师,可以因为师生关系的不同而教学效果迥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恶化,教师就无法顺利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良好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其显著的特点是师生相互了解,情感融洽,彼此信赖,教师具有较高的威信。教师不仅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既要充满爱,又要严格要求。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交往形成的师生关系,尽管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由教师决定的。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有的烙印甚至是终生的痕迹。受尊敬的教师,学生总是把他看成自己效仿的榜样,产生向教师学习的心理倾向,因而对教师的要求和指导乐于接受,并容易转化为内心的需要和愿望。可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智力,也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日益增长的要求,又成为鼓舞和推动教师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动力。这不仅使教师得到安慰,感到生活充实,而且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更加热爱学生。如此良性循环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