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及产生的标志

如题所述

    萌芽阶段:

    国内主要是在“诸子百家”时期。比如孔子主张,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结合、温故知新;墨家认为知识的来源有三方面:闻知、亲知、说知;道家认为“绝学无忧”,主张培养“上士”或“隐君子”

    国外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遵循自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独立形态阶段

    这需要一个过程,起点是17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问世,终点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

    期间,大师频出:自然主义教育的卢梭写了《爱弥儿》;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学者之一;裴斯泰洛奇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洛克著有《教育漫话》,主张绅士教育;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更是对现代教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陶行知先生便是师从他,为我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里的几个标志:《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20世纪以后的多元发展

    主要有:实验教育学的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的杜威、克伯屈;

    以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国因为那个年代的关系,百业皆废。蔡元培重塑北大;黄炎培关注职业教育;晏阳初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梁漱溟寄希望乡村教育;还有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在教育学的理论专业领域,国外积累的比我们雄厚;但是,从保证国家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比国外差多少。未来可期!

    到了当代

    三大流派是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论”;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

    以及,现在被全球大多数国家意识到和我国倡导的朗格朗的终身教育。

    那多说一句,目前我国的课改借鉴的是建构主义的理论。

    如果说,人工智能的到来取代了很多的岗位。但是,教师的岗位确实无可替代的,因为除了知识的授受,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传递和培养,这是机器所做不到的。教育和教育学将会伴随我们的始终而不断发展下去,有人的地方就有教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1

可以看下教材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