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的作用

血小板很少 会怎样 通俗一点
会死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10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有形成分,其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临床上某些病人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无力症等,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因为血液中缺乏某种成分或功能异常。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9-07-31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三:一是血小板能够粘着在出血创口表面并聚集成团,如果破损的是毛细血管或小静脉,聚集成团的血小板就将创口堵塞而止血;二是血小板可以释放出一些物质如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能引起局部血管的平滑肌收缩,使管径变小,从而减慢或阻止了血流而促进止血;三是血小板破裂时可以释放出一些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从而加速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后能更好地堵塞创口。在血凝块形成过程中,血小板所含有的一种收缩性蛋白质发生收缩,可使血块缩紧成为坚实的塞子。如果血管损伤只限于管壁内皮,这时虽然没有出血现象,但因管壁失去平滑,血小板也会粘着并聚集于内皮损伤处而形成血检。总之,无论在止血过程中或凝血过程中,血小板都起着重要作用。
上面说的是皮肤血管损伤或破裂时的止血和凝血过程,至于人体出现出血症状和发生出血性疾病,则有的是由于止血机能障碍,有的是由于凝血机能障碍,或者是这两种障碍都有。
临床鉴别某些血液病时,常需要测定出血时间。所谓出血时间,是指从针刺后开始出血至出血停止所需的时间。出血时间的长短决定于止血机能是否健全,同时与血小板的数量也有着密切关系。正常人的出血时间为1~3分钟。
血小板或称血栓细胞,它的体积很小,直径仅2~4微米,外形呈双凸扁盘状,很像体育器材铁饼,当受到机械或化学刺激时,则表面伸出突起成为不规则形。我国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有血小板10万~30万个,平均计数为15.6万个,低于10万个者为血小板减少,低于5万个者为显著减少。如果血小板的数量显著减少或发生了功能障碍,便会导致临床上的出血倾向。例如血小板减少的人,常出现出血性紫癜。血小板的数量随着机体状况的不同而变动,饭后和运动后会有所增加,组织受到损伤大量出血后会有一时性的增加。
一般认为,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会在脾脏中遭到破坏而使血小板减少,以致引起出血倾向。这时,切除脾脏常有疗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人体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约含有10~30万个血小板,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就是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可以引起一系列症状,如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也可出血、还可出现月经血量多、血尿等。皮肤上可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多见于四肢,以下肢最常见,称为“紫癜”。医学上把这种病叫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7-31
血小板是人体负责止血的血细胞,由骨髓内的巨核细胞增殖分裂而来。血小板的作用:一、黏附作用,也就是血小板具有黏附在其他物质表面的能力,血小板可以黏附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从而发挥止血作用。二、聚集作用,就是指血小板之间具有互相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小板血凝块的作用,有利于发挥血小板止血的作用。三、释放作用,血小板还能释放各种促凝物质,促进血液的凝固,从而发挥止血作用。四、收缩作用,当血凝块形成以后血小板会进一步收缩,导致血凝块更加严密的堵塞在出血部位,进一步发挥止血的作用。通过以上作用,血小板就在人体止血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血小板数量降低后人体就容易发生出血的情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