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喜剧电影《来电狂响》?

该片改编自2016年意大利电影《完美陌生人》,主要讲述了七位好友聚餐时公开手机信息、暴露各自秘密的故事

《来电狂响》算是一部中规中矩,稍显得还不错的外国经典电影改编的国产电影。但不要对这部电影,有着过高的期待。

虽然但凡写贴子的都会重复一篇,但不得不说,《来电狂晌》的原作,2016年意大利的经典电影《完美陌生人》。

大家都知道,能卖遍全世界的商业大片,基本只有美国大片。但是这几年,欧洲涌现出几部神作,比如2017年上映的那部西班牙悬疑神作,《看不见的客人》。

这部《完美陌生人》,感觉取名的方式都很相似。这两部电影确实也非常类似,以极小的成本,开拓的类型,完美的故事架构,完善的逻辑叙事,再到演员丰富的表演,和隐射现实的细节。

再加上悬疑片,观影过程当中,牢牢把抓住了观众的眼睛。

但意大利的《完美陌生人》,还是比《看不见的客人》要厉害一些,毕竟翻拍的国家太多了嘛。

而《完美陌生人》经典在哪里,无非就是提出一个议题,从现代人的手机,因为一个放下手机的游戏,从而延伸出社会现实事件,当中夹杂参与者和代表社会大众的人性,和浓郁的悬疑风格。

这个游戏虽然有趣,但对于中国电影并不新鲜。冯小刚虽然口碑不好,但他拍的《手机》,讲的也是这个事情。

手机和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身体的延伸。所谓公开手机,就是公开自己的隐私。而每个人的隐私,多多少少是不能与外人说的。

原作有多经典不提,《来电狂响》既然已经改编成中国版本,那么自然要本土化。很多例子证明,照搬别人也是会水土不服的,毕竟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

《来电狂响》最大的改编,就是本土喜剧化。

首先是显而易见的主演阵容,演员除了佟大为和霍思燕两个,其它演员,从“大保健哥”乔杉,再到开心麻花当家花旦玛丽,《夏洛特烦恼》的王老师田雨,代乐乐等,全部都是喜剧明星。

中国电影但凡看到这种喜剧明星阵容,有很大的几率成为烂片,何况这原作是部悬疑片。

《来电狂响》在本土化上,确实非常努力,也比较接地气。

比如乔杉饰演的角色,一名被广大网友定义的中国中年油腻男。虽然和妻子感情还不错,但乏味的生活,精神实际早已出轨,但实际又没有任何行动。

于是乎,这个角色就把精神放到虚拟的网络女主播身上,觉得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而霍思燕饰演的妻子李楠也是如此,本身是一位家庭主妇。和网友产生了精神共呜,但身体还没有出轨,觉得自己也没有对不起婚姻。

其它的角色设定也是如此,佟大为饰演的有才贫困才子,与天真漂亮的富家女的联姻。再到田雨饰演的大学老师文伯,代乐乐饰演妻子戴戴,知性的心理医生等等。

各种能够反应中国阶层的职业选择,特别是乔杉这一对,中年夫妇共同精神出轨的形象,简直非常接地气了。

这个就是《来电狂响》改编合理成功的一面,但之所以评分不如原作。也不如其它国家版本,首先是降低了悬疑感。

这部电影本土化改编是必须,但它本身是一部悬疑片,导演选择喜剧明星,制作笑点无疑就会降低悬疑感。

很多观众看到乔杉和玛丽的那张脸,就有点想笑是怎么回事。所以,那种悬疑代入感,自然就轻了。演员的表演和诠释问题,也有一定的问题。

最终千万的问题,就是原本一部欧洲悬疑经典电影,改编成一部带着笑点,内核却是社会现实的悬疑的杂糅作品。

《来电狂响》在悬疑上,既不能成为《催眠大师》这种中国本土悬疑片。在喜剧片上,又无法比肩《疯狂的石头》,或者2018年的《无名之辈》这种黑色喜剧,最终便有点两头不讨好了。

更多关于《来电狂响》和《完美陌生人》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8

《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经典电影《完美陌生人》,有着前作扎实的剧本做支撑,只要不改变框架,演员表演在线,质量是可以预期的。但恰恰是因为原作太过出名,所以很多观众难免会将两者进行对比,如何将剧本本土化、做出新意,是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

电影在这方面的改编,说实话,是超乎我的预期的。很多地方都做出了明显的改动,原作中各位主角的碎碎念聊家常,由于幽默感上的地域差异,很多时候是并不能让中国观众get到笑点的。而在《来电狂响》中,编剧大刀阔斧地改动,安插了大量新鲜的梗,确实使得喜剧效果较之原作,提升了一个档次,乔彬饰演的吴小江,佟大为饰演的贾迪,也不再有意大利演员表演中所带有的矜持,十分接地气甚至有些许油腻的表演,为电影增色不少。

这类喜剧效果的提升,使得影片相比于《完美陌生人》,多了几分趣味,少了几分晦涩,也更容易让普通观众接受。但与此同时,关于手机和隐私的话题探讨,也少了几分严肃性,以至于影片很多时候出现了说教式的对白,这一点确实很遗憾。

除了这个缺陷以外,电影还有两处不足之处,第一点是关于“饱了么”外卖的叙事线,植入太过生硬,虽然主题是好的,也探讨了送外卖小哥的苦处,但整体来看,这条叙事线是多余的,和主线剧情并没有多少关联。

第二点不足之处,在于影片末尾插入的各类感人肺腑的手机通信画面,内容是非常棒的,但和探讨沉溺手机,隐私是否应该被公开的主题是相冲突的,这一点使得整部影片的结局显得有点不伦不类,实为败笔。

总的来看,《来电狂响》还是一部挺有诚意的改编之作的,虽有瑕疵,瑕不掩瑜,值得一看。

(文/星夜行)

第2个回答  2018-12-28

《来电狂响》是《完美陌生人》中国版,它提档了一天,豆瓣6.7分(预计还会降),我观影后认为本土化改编有亮点,但对表演失望。

《完美陌生人》这部2016年的意大利电影因为题材有特色、拍摄形式像密室悬疑片,在全球口碑大爆,杀进了“豆瓣电影Top250”,各国都纷纷翻拍,而且在豆瓣评分都不错,例如西班牙版同名影片8.4分、韩国版的《完美的他人》7.4分、法国版的《无可隐藏》6.5分,另外墨西哥、美国、土耳其、希腊也都翻拍了。

手机里的隐私被搬上桌面,就像一个成年人穿了开裆裤没有安全感,这样一个故事之所以被热衷翻拍,是因为它实在深深触及了当代人的痛点。

因为有珠玉在前,故事整体构思和剧情大体走向没有什么秘密了,关键看怎么做出本土化移植,有点本国特色。《来电狂响》的汉化还是很用心的,聚餐是吃烧烤喝啤酒,加了更多室外戏,把月全食改成了婚礼闹场,引入了中国的酒桌文化还有很火的直播打赏现象,更看得见中国特色的永恒难题:婆媳、养老、买房,最后还祭出了毛阿敏的《诺言》。

导演于淼是编剧转型,此前没拍过电影长片。马丽演一个女强人并不如她自己说的“是个突破”,编剧不敢明着讨论同性恋(但出现了彩虹旗),就设置了一个男人婆;霍思燕和乔杉这对夫妻很违和,乔杉的“大保健”式喜感我get 不到;佟大为的泡面头很油腻,和奚梦瑶也没火花,奚梦瑶演得很尬;代乐乐和田雨演的夫妻相对最有真实感,两人演技也最稳。

“女人不容易”、“男人是个屁”,这样的主题先行,就导致所有人物的情绪都很浮,舞台感很重,如果说原版像话剧,中国版则像小品。戏剧冲突全凭编剧手指一挥,当然没少了总结陈词和强行煽情,当巧合太多了,就变成了刻意。

其实想起来,我们15年前就有冯小刚的《手机》了。

第3个回答  2019-02-22

总体上来说《来电狂响》不能算得上一部好的电影,但是如果只是把它当做喜剧来看,它确实是一部还算不错的喜剧,但是把电影的各方面整体来看却不能算作是一部好的电影,因为相比较于意大利原版的《完美陌生人》来说不能够算是一部好的电影。

这部片子其实围绕着一个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的手机,现在我们的手机被我们赋予了太多的功能和意义,而且它里面装着我们太多的秘密。而且片子中,随着游戏的一点点推进,会一点点的发现有很多与人性有关的东西。《来电狂响》在翻拍的时候,对原版进行了改编,加入了很多我们中国的元素以及我们能够理解的笑点,还有很多近几年比较火的段子。所以整个看下来也是很好笑的。作为一部翻拍作品,如果把《来电狂响》仅仅作为一部喜剧片,那么它是很成功的。但是意大利原版的《完美陌生人》其中除了有喜剧的成分之外,更多的是隐藏在喜剧的背后关于人性的展现以及对人性的探讨。在意大利的版本中,观众很少能够想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手机里隐藏着的秘密随着电影的一点点推进被一点点揭秘,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其中所隐藏的人性,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紧张气氛。相较于这一点,《来电狂响》的改编并不成功。

在文化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翻拍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更重要的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抓住整个影片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及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国家的真实情况,社会基础进行适当的改编,但是核心思想不会改变,只是换种表达方式。但是《来电狂响》却没有抓住核心思想。而观众却会因为翻拍的原因与原版对比,因此翻拍作品,并且在前作口碑很好的基础上翻拍压力更大。而《来电狂响》在原版口碑极好的基础上翻拍却没有拍出原作的深度难免会遭人诟病。

但是本片聚集了大量的一线演员,佟大为、马丽、乔杉以及霍思燕的演技还是在线的,特别是马丽和乔杉对其中的剧情和台词的喜剧化的处理使得本片的笑料还是很足的,特别是针对原片中本来就具有的一些搞笑段子,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不太能够理解其中的笑点,所以电影对其中的一些段子进行了中国化处理,而且加入了很多现在很流行的段子很好的跟上了潮流。

所以,作为一部喜剧片,《来电狂响》是很不错的。如果你仅仅是想看一部有些深度的喜剧片,想要开心一下,那么我觉得《来电狂响》是值得一看的。但如果你看过原版或者其他国家翻拍的口碑不错的版本,那我不是很推荐你看,因为在看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的对比,一对比就会发现其中的不足。因此对于这部片子我们需要辩证来评价。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12-27
我觉得《来电狂响》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它作为一部喜剧在娱乐我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原本没注意的深思。

作为被手机绑架了的一代人,我可以肯定现代人至少有百分之九十每天手机不离手,只要一有空闲就会低头成为低头族的一员。

至于那剩余的百分之十估计是在为了生存而努力打拼,所以没有时刻关注手机的时间。

我们已经和手机亲密到不了分离的地步了,我们的私密大部分都在手机上。所以电影中当手机公开出来时,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

电影主要讲述了七个老朋友聚餐,有人提议玩一个将手机公开的游戏:所有人当晚收到的每一条短信、每一个电话,每一个弹窗都要和在场的人分享,由此掀开了一场轩然大波。

一条短信,拆散一对恩爱夫妻;一个电话,推翻多年发小感情。

为什么人们的感情变得如此脆弱,我想着很值得我们去反思了,在我们忠心与低头一族时,是否将我们的亲人,朋友都推远了呢???

我认为这部电影意义深远,是一部很真实的电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