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护肤品的成分表?

如题所述

一、全成分标识规定详解

1. 全成分标识的成分表中,成分名称应按加入量由多到少排列。排位越靠前,表明这个成分在该化妆品中占的比重越大。例如,水是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媒介,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它一般在成分列表的第一位。

2. 因此,成分排名的先后顺序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比如水和其他的一些物质如甘油、丁二醇等,则是常用的溶剂,他们的作用除了基本的保湿以外,更多的作用是帮助溶解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帮助有效成分接触到我们的皮肤或者毛发,发挥作用。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如水高,成分表中排位在水之后,但是它们却是发挥化妆品功效的重要因素。

另外,全成分标识中,成分加入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排列不按先后顺序。所以,在全成分表中,最后的几个成分之间可能并没有加入量多少的关系。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香精香料统一以香精标注在全成分表中,色素则以着色剂的编号或者中文名称标注。

二、怎样通过成分表大概了解一款化妆品?

1. 己二醇通常在中间,浓度一般是0.5%,如果看到这个成分后可以判断其他成分的量,如果看到肽在己二醇前,这个成分表肯定假的。

2. 凡是表述正规的全成分表中都存在2个重要的“参照物”,那就是防腐成分和胶质成分,而这两类成分在配方中的浓度绝对不会超过1%!所以可以以它们来作为有效成分含量的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也尤其适用于主打植物概念的保养品。

3. 如果一款产品中植物提取成分排在卡波姆、黄原胶、苯氧乙醇这些防腐剂和胶质之后,那它所起到的作用就基本可以被忽略,只能被理解是一种宣传概念或是噱头;反之,如果植物提取成分在成分表中的位置远远前于防腐剂和胶质,那添加了这个浓度植物提取成分的保养品就基本可以起到成分本身诉求的护肤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8

成分表涉及到一些化学名称,有些比较深奥,但没关系,你并不需要全部看懂这些名词。每个成分包含四个属性:安全风险、功效成份、致痘风险、使用目的。

1.安全风险

评分用于表示长期累积使用该成分对人体皮肤和身体健康存在的风险,数字越高代表风险越大。关于安全风险的更多疑问,还请参考安全VS风险

2.功效成份

为了让用户能一眼辨识那些对皮肤提供良好功效和防护的成分,美丽修行把成本较高,皮肤需要的活性成分,以及对保护皮肤很重要的防晒成分列为功效成分。

美丽修行定义的活性成分通常为主流医学界皮肤科都认定为对皮肤有不错功效,成本相对较高的成分。一些对皮肤有功效,也在工业领域常用,并且在化妆品里及其广泛应用的成本低的成分,实在太多,我们没有在功效成分中特别列入,比如甘油,凡士林等。

3.致痘风险

有些成分会容易导致毛囊堵塞,诱发毛囊发炎,皮肤角质增厚等,这样的成分对于油性肌肤可能会诱发粉刺,或者让已经长粉刺的肌肤更加恶化,美丽修行将这些成分列为有致痘风险的成分。有图标代表了该成分有导致粉刺的可能性,没有图标则表示没有致痘风险;

4.使用目的

指该成分在配方中使用的用途和目的,化妆品的组成需要很多起作用的成分,常见的用于改善皮肤的目的有保湿,美白,抗氧化,抗炎,防晒等,常见的用于化妆品稳定的目的有增稠,乳化,防腐,酸碱调节等。每一种成分在配方中都有它的使用目的。

第2个回答  2017-11-18

1.所有成分,都应使用标准成分——inci名称,如果暂时没有inci名称,才使用俗名。

2.成分不能使用修饰语。例如:XX提取物,若写成“天然XX提取物”或“法国提取物”、“有机XX提取物”等,是不允许的。

3.所有在中国出售的产品,都必须用简体中文标注成分表;进口产品本身是使用外国的,应加贴中文成分表。

4.所以成分的排列顺序,按含量/浓度由高到低,依次降序排列。含量在1%以下的成分,可在最后一种含量大于1%的成分后面随意排列。

5.所有成分都必须列明,除非是不可避免的自然带入,或者已经是某种原料的天然组成成分,不得隐瞒成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1-19

跟我一起学会看护肤品成份,不再踩雷

第4个回答  2020-11-19

网红产品鉴定,大家有投稿可以评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