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可控核聚变?

如题所述

可控核聚变,一定条件下,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以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的核聚变反应。有激光约束核聚变、磁约束核聚变等形式。具有原料充足、经济性能优异、安全可靠、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因技术难度极高,尚处于实验阶段。
可控核聚变主要的方式大概有3种:引力约束、惯性约束和磁约束。
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与氚的聚变,这种反应在太阳上已经持续了50亿年。可控核聚变俗称人造太阳,因为太阳的原理就是核聚变反应。(核聚变反应主要借助氢同位素。核聚变不会产生核裂变所出现的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不产生核废料,当然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基本不污染环境)人们认识热核聚变是从氢弹爆炸开始的。科学家们希望发明一种装置,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的输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1
核聚变和核裂变,顾名思义,都是发生在原子核之间的反应。随着原子核发生了裂变和聚变,大量的能量被释放了出来。看到这里有的小伙伴就会问,原子核那么小,发生一点细微的变化怎么还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呢?

这一切,都要从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说起:

根据质能方程,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哪怕是再小的质量变化,由于光速这一个二次项的存在,也会产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举个例子,铀(U)-235和钚(Pu)-239这两种重原子核在受到中子的轰击时,通常会分裂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新核,同时再放出2-3个中子和200兆eV的能量,也就是接近0.003焦耳的能量,这个能量看似很小,但是要知道,在一个裂变系统中,第一次裂变时放出的中子还会继续参加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的裂变,而每次裂变都会产生新的中子,随着中子的数量以指数形式增长,产生的能量也随之剧增。当下一代中子有两位数时,1KG的U或Pu中,会有2.5*10^24次方原子核发生裂变,而裂变需要的时间极为短暂,在不到1微秒的时间内,这个反应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2万吨TNT的当量,而这,也就是原子弹的原理。

谈完了裂变,我们再来说说聚变:

刚才提到发生裂变反应式可以释放出巨大能量,但是裂变所需要的都是类似于U或Pu的重金属元素,而这类元素在地球上含量极为稀少;同时,裂变反应堆会产生长寿命而且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参考日本福岛),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裂变的使用,因此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视线投向了聚变。

聚变与裂变恰恰相反,需要的元素种类越轻越好,因此科学家们对氢元素的同位素-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9年,美国科学家贝特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个氘原子核用加速器加速后和一个氚(氢的另一种同位素)原子核以极高的速度碰撞,让人意想不到事情发生了两个原子核竟然发生了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原子核-氦外加一个自由中子,在这个过程中时放出了17.6兆eV的能量,而这也恰恰是太阳持续45亿年发光发热的原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这就是聚变的原理,那么什么叫可控核聚变呢?

早在1933年,核聚变的原理就被提出,而5年后,改变世界格局的核裂变才被发现。核聚变反应堆的原理很简单,很好理解,只不过实现起来对于当时的人类技术水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足够高到使得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才可能使得原子核发生直接接触,这个时候,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温度。第二步,为了克服库仑力,也就是同样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得到这个速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继续加温,使得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要使原子核达到这种运行状态,需要上亿摄氏度的温度。然后就简单了,氚的原子核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赤裸裸地发生碰撞,产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这个过程只要氦原子核和中子被及时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输入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大部分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看起来很简单是吧,只有一个问题,你把这个高达上亿摄氏度的反应体放在哪里呢?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任何能经受1万摄氏度的化学结构,更不要说上亿摄氏度了。这就是为什么一槌子买卖的氢弹已经制造了50年后,人类还没能有效的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唯一原因。好了,人类是很聪明的,不能用化学结构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们就用物理的试验一下。早在50年前,两种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就产生了,一种是惯性约束。这一方法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然后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内层因而向内挤压。球内气体受到挤压,压力升高,温度也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需要的点火温度时,球内气体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热能。这样的爆炸每秒钟发生三四次,并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释放出的能量就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的水平。这一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另一种就是磁力约束,由于原子核是带正电的,那么我的磁场只要足够强大,你就跑不出去,我建立一个环形的磁场,那么你就只能沿着磁力线的方向,沿着螺旋形运动,跑不出我的范围,而在环形磁场之外的一点距离,我可以建立一个大型的换热装置(此时反应体的能量只能以热辐射的方式传到换热体),然后再使用人类已经很熟悉的方法,把热能转换成电能就是了。苏联科学家塔姆和萨哈罗夫提出的这种方法相对于惯性约束,世界受控核聚变研究,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上。

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有先天的优势,加上机遇很好,走到世界第一集团,不是偶然的。说先天优势,是因为我们有王淦昌先生这样一批理论上的大师,使得我们的基础并不落后。国家对于能源的重视不是一天两天了,自1956年的12年科学规划以来,核聚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还有一个祖宗留给我们的好礼物: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资源。它使得我们的超导工艺和激光技术并不落后——这可是受控核聚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我们机遇好,一方面是当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贱卖家底,我们得到了俄国的HT-7超托卡马克,使我们跨越性的认识了这一系统。另一方面,国际扯皮使得ITER拖了近20年,我们赢得了追上去的机会,试想1985年ITER正式开建,怎么可能有中国的事情?中国人在这个关乎人类生存的领域,总算占有了一席之地,希望能良好地发展下去,早日求得正果,若如此,不仅为华夏之福,更是寰宇之大幸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