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和努力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内卷和努力有什么区别?

努力是发自内心的,内卷是迫不得已的。

努力:每搬100袋砖拿100元,搬得越多拿的越多,上不封顶。内卷:每天搬砖排名前10%拿100元,以下依次递减,排名最后10%淘汰。

两种模式,工人看上去都是越努力挣得越多,但区别在于:第一种模式,搬1000袋砖就能拿1000元,工人们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和老板分蛋糕。第一种模式,搬1000袋砖就能拿1000元,工人们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然后和老板分蛋糕。

我们可以重三方面来看:

一,目的不一样

内卷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这种人把自己的成长依托于外界的评价。努力是为了追求自我成长,一切行为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人如果常常以外界评价来评价自己,这样的人往往会自信心逐渐丧失,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对你持有持续的正面的评价。

二,心态不一样

内卷的结果一旦不如意,自己就会非常失落,感到万分沮丧。努力的结果一旦不如意,自己会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下次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而不会对未来绝望。自我决定努力的人,往往能够百折不挠,能够不轻言放弃。

三,性质不一样

内卷几乎是被迫的,就如剧场里,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其他人被迫也站立看戏。努力是主动的,是自己要前进,是自己要完善自我而选择的。

为什么这几年内卷越来越严重呢?除了老板的良心这个主观原因之外,另一个客观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了,蛋糕不容易做大了。比如一家东北的搬砖公司,刚开始按照第一种模式分配,最后把东北的搬砖业务都垄断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的砖可以搬,那怎么办呢?也只有两条路,要么就南下山海关,去新市场抢新业务,让工人有更多的砖可搬,要么就只能进入第二种模式,让工人们卷起来,这样老板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对老板们来说,后者可比前者容易多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00 导语

自从“内卷”这个词火了之后,合理竞争与恶性竞争之间。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明确的划分,反而更多地变成了“哪里有努力,哪里就有内卷”!内卷的身影甚至泛滥到了但凡有人稍微认真一点就会被起外号。

“内卷”与“努力”之间的概念也在慢慢地被混淆,越来越多人区别不出“内卷”与“努力”的区别,无论看到什么事都会往“内卷”上靠。而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就是那些整天把“内卷”“卷王”挂在嘴边的人,与那些自愿躺平做一条咸鱼的往往又是同一拨人。

01 什么是内卷?

“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最早是由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研究水稻种植提出的概念。意指“向内演化”,任何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之为“内卷”。

如今,多用以形成高校和职场里的“非自愿”竞争。

先做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分析:已知努力和拼搏这样的词语有明显的积极意义,那么如果“内卷”描述的是努力拼搏的状态,为什么内卷是非理性的,为什么要去内卷呢?换个方式说,努力拼搏、积极向上难道是非理性的吗?

显而易见,“内卷”≠“努力”

“内卷”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畸形的竞争。

“内卷”的目的不是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不择手段地解决竞争对手。

02 什么是努力?

努力是个很有意思的词。传统中华文化认为努力是一个褒义词。但我们细想一下,努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努力,努力的作用。

努力是什么?

多干一点么?多投入一些精力么?多投入一些汗水么?但人一天仅有24小时,人只有一颗大脑,人只有两只手。那么努力会有其极限值,就是一个铁人二十四小时不眠不休不吃不喝不睡觉的产出就是极限。

那么尴尬点一来了:努力是有天花板的

再想个问题:对于一个人自己而言,努力和不努力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不努力的人,一天只有24小时,一个努力的人也只有24小时。那么可以猜测一个推论:努力的人对24小时在关键事项的投入比例高,不努力的人对24小时在关键事项的投入比例低。而评价者的评估标准是以关键事项为准的。

因此才有了努力和不努力之说。

所以抽象一下:努力就是资源调度能力,将个人有限的时间集中在重点事项上的能力。一切努力的背后,都是对自我要求的提升,是使命感驱动的。如果并非出自意愿,只是被环境裹挟着做事,别人做什么你做什么。那不是努力,那只是“劳动”而已。

03 努力和内卷的区别

① 努力是向内求,内卷是向外求:

努力的人眼里的成功,是忠于自己的。为了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和精神面貌,我想要减肥,为了实现目标,我克服自身懒惰,开始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这叫努力;

而在内卷人看来,人生的意义就是要超过其他人,在世俗意义上被大众认可。内卷人不考量自己的背景、阶层,也不看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愿意,总之,用尽一切手段,取得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比如,进体面大厂,拥有美貌的妻子,买大house,他就是人生赢家。

② 努力是增量竞争,内卷是存量竞争

一个个体要获得更高收益只有两个选择:把蛋糕做大或者抢夺更多的蛋糕。在能够把蛋糕做大的时候,大家越努力,拿到手的蛋糕也就越大,但是,当蛋糕已经不能再大的时候,那么最优选择就是抢别人的蛋糕,所以为了能吃到跟以前一样多的蛋糕,就不得不比周围的人更努力一点,于是,当所有人都变得更加努力时,到手的蛋糕反而并没有变多。

以前的寒暑假,老师、学生都正常放假,现在老师要加班,学生要补课,但是高考是通过排名来录取,当大家重新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结果和之前是一样的,大家得到什么好处了吗?没有。

③ 努力是正反馈调节,内卷是负反馈调节

正确的努力,可以有效地实现自我价值。比如,为了解决某个业务上的难题,不仅下班了还加班研究,周末还特意请以前的老同事吃饭,跟他交流业务上的这个问题的相关解决思路,有不懂的地方,通过看书或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并且还因此升职加薪。

而同样为了升职加薪,获得认可,内卷的人更常见的做法就是被诟病已久的996,即使我明明没那么多工作,我就非要996,让老板觉得我很勤奋,周围的同事也不好意思提前下班,于是996开始变得跟呼吸一样自然,久而久之,不仅职业能力得不到任何提升,身体也被长期996搞垮。

04 怎样打破内卷?

第一、拥抱竞争,打铁还需自身硬

既然大家都在内卷之中,不妨摆正心态。

我们要清楚竞争比拼的不是“量”而是“质”,不要让自己陷入“越穷越忙,越忙越穷”的怪圈,最后锁死在无效重复的循环里。要多反思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多总结,多复盘。然后找准自己的定位,分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着重打造培养,确保自己是在不断成长进步。

最后要制定一个长远的规划来驱使自己前进。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清楚了自己的能力,再不断把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挖掘放大,结合当下的社会需求,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

人就是需要经历无数次敲打,抗住了无数次挫折,最终才能“百炼成钢”。

第二、跳出内卷,换道超车天地宽

今天的社会,蓝海并非没有,只是大部分人的眼睛都盯着那些红海行业,试图从中杀出。打破内卷,要有“破局思维”。那什么是“破局思维”?

例如,有一颗苹果树,人人都可以摘。但是,别人摘了我就没有了,所以我得提前一天去摘。你知道我的心思,就抢先我一天去摘。其他人也知道你的心思,又抢先你一天去摘。大家都想摘苹果,都想着去早一点就能摘到苹果。这其实就陷入了思维定式之中,结果是彼此内卷,没有苹果吃。怎么化解呢?去另找一颗苹果树,或者自己培育一颗苹果树。

这就是“破局思维”。

低手“内卷”,而高手“破局”。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内卷”中,不妨升维你的思考力,用“破局”思维看问题,在正确的方向,做出正确的努力。


结语

在《心灵奇旅》这部电影里,22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灵魂,它曾经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一度迷失自己,但是,当它终于来到地球,尝到了披萨的味道,听到了地铁站的音乐,也见过树上掉下来的第一片叶子,它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人生不一定要成为谁,拥有什么,认真的活在每一个当下,就很好了。

我们拒绝内卷,也绝不躺平,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努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4-15

“内卷”很多高等学校学生用其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俗称报复性“努力”。


“努力”意思是尽量的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事。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比如说努力工作,努力学习。


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可以从这两个字的解释看出,内卷这个词是带有贬义,而努力是带有褒义的。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发生这个动作的动机不同,内卷是被动的,同龄人的攀比以及内心的焦虑驱使内卷,但是努力是主动的,受到不同方面的激励,想要改变自己而驱使的。适当的内卷可以说是“努力”,而过度的内卷会使人身心疲惫,得到的结果也不理想。

把这两个词代入以下场景可以更能体会到这两个词的区别。

我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非常迷茫,不会主动去学习,但是一看到舍友在学习,我就如坐针毡,手上的手机就像烫手的山芋。表面上是在刷短视频,其实内心非常焦虑,看到舍友如此努力,我已经想象到她期末考试分数比我高出一大截的场景。所以我也强迫自己去写作业,但是我发现即使是在写作业,我的内心根本无法平静,根本没有认真的投入,仿佛只要我抓起笔好像在学习,我的焦虑就减轻了。有时候甚至写作业写到很晚,我们谁也不关灯,暗自较劲看谁学得更久。几个星期这样下来,我因为身体过度劳累,并且过度焦虑,整天都郁郁寡欢。然而事实上,被动学习导致我的效率不高,并且对身体不好,我只是假装在学习,以此来缓解我的焦虑,这种行为成为报复性内卷,实则效率非常的低。


到了下学期,我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我决定强迫自己不要去关注舍友在干嘛,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且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希望毕业后能得到某公司的offer。所以我每天按照自己的计划努力,即使舍友在学习,我在玩手机,我也不会焦虑了,因为我今天的任务已完成。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驱使我去真正的努力心无旁骛的努力,这样的效率非常高,而且也给我带来了积极的心情反馈,周围人的努力的脚步不会影响我,导致我自乱阵脚。


这两个词的区别很大,但是我认为它们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我觉得“轻度内卷”就是“努力”,轻度内卷有一定的好处,而“重度内卷”我们应该去抵制。毕竟压力就是动力,努力是需要动力的。比如,受到舍友激励,我也跑去学习,开始投入学习,这是轻度内卷,也就是努力。但是如果生怕舍友比我多学一分钟,一直熬夜学习看谁先顶不住,这就属于重度内卷,双方都被这恶性竞争弄的精疲力尽。

在学习上或工作上,大家总是把别人认真学习或工作的努力行为说成是“内卷”,这是对他们努力的行为的强加罪名,也是你内心焦虑不安的证明,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有可能跑去“内卷”的人是你。所以,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把焦虑化为动力,努力起来,加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11

内卷的努力与正常努力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有些情况是内卷,有些只是个别人的努力。

有人说:内卷是焦虑感驱动,拼命要赶上别人;而努力是使命感驱动,赛道上只有自己。

正常的努力还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努力获得人生回报具有特别的生命意义;而今天,很多人以别卷了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还以此阻碍别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试图将别人变得和自己一样的平庸;而且,在卷被全民唾弃的时代,仿佛有人只要以卷为名,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获得了指责别人的权力;其实,这种不分情况,统统认为是卷的行为,只是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做合理化辩解。

如何避免:

内卷基本上都发生在同质化,竞争充分的市场中,大家能给出的能力,条件差不多;想要胜出就只能多付出,带来体力,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想要避免这样的内卷,做为个人,变换赛道是关键;变换到另一个竞争没那么充分,参与者没那么众多的行业;尤其是行业门槛高,进入者寥寥,而行业需求很大的行业;此时,个人才能掌握更多选择权和话语权。如果只是自我重复,只要有任何人达到和自己一样的能力水平,两人就只能拼谁更便宜,拼谁付出更多,内卷就不可避免。

而作为企业,如果处于内卷状况,不是那么容易变换赛道,此时行业规范很能起到作用;建立行业联盟,商户联盟,集体约规,约束每个商家的行为,减少不必要的过度竞争消耗;除此以外,可能内卷很难避免,它是经济达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只能提前预防,及时调整,减少影响,而不能完全避免。

内卷的产生有几个条件:

第一:好资源人人都想要,但是好资源是极其有限的,而人很多;想要获得好资源,就必须互相竞争;

其次,所有人都去竞争好资源,但是资源总量却是固定的;激烈竞争并没有改变资源的整体格局,并未带来效率或者价值的提升;

还有,为了激烈竞争,每个人付出的成本越来越大,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人维持正常生活和幸福度的承受范围;

每个人在这样的竞争或者叫努力中都疲惫不堪,即使竞争胜出也带不来更多愉悦,成本的边际效用很低;最后,只有小部分最终胜出的人是既得利益者。

第4个回答  2022-04-15

        人们对于内卷和努力这两者并没有一个十分清晰的界限认知。努力和内卷有着本质区别:努力是自己主观上想要前进,而内卷则是焦虑情绪驱动,被迫努力;努力的关注点是自己,内卷则是关注他人;努力是放眼未来,内卷则是停留当下。近日,沈阳农业大学大四学生王同学拍摄的一段视频走红,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凌晨6点的图书馆门前早已排起了长龙,学生们想要早点进入图书馆占座学习。而且考研、期末、四六级临近,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图书馆已人山人海。

        新闻一经发出,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太辛苦了!”“少年强则国强”等等,本应彰显大学良好学习氛围的现象,却出现 “别卷了别卷了”“现在大学生都这么卷了吗?”等具有调侃性质的评论。“内卷”“躺平”这些词最近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有很多人跟风附和“宁愿累死自己,也要卷死别人”“我只想躺平”“今天,你卷了吗?”“这都要卷?”这类话。我们近期常听到的内卷到底“卷”的是什么?怎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卷”?大家又为什么把“卷”挂在嘴边呢?其实,应对内卷,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是,重新思考“努力”二字。

       就这条新闻来说,学生早起去图书馆占位置学习是否能被划分为内卷?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此时临近各大考试,学生去图书馆学习备考是十分正常的,学生备考不应被解读为内卷。只是大家本来都没有焦虑感,一旦有一个人开始这样拼命学习,剩下的人不努力就无法抚慰心中的焦虑感,有些甚至靠挖苦努力的人来获得内心所谓的安宁,在这看似“卷”的行为当中,反而透露出了作为一名大学生的努力与自律。去图书馆这件事本身就是学生个人主动努力的一个动能,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义务,是借自律来提升自我的表现。也就是说,努力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内卷不该是我们不努力的借口。

       努力并不等于内卷,希望时代鼓励努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