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教育学和非师范类教育学区别

如题所述

1、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本专业基础课程外,师范类专业还需要学习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课程论、教学论、走进新课程、普通话等等教育相关的一些课程。毕竟是师范生,当然一切以教育为主。

并且师范生在大三、大四阶段还有教学实习、模拟课堂、备教案等。非师范类专业则没有这些专业课程。

2、师范类专业和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是不一样的,学位证上会注明你的具体专业和授予的相关学位,毕业证上也会注明具体专业。而师范类,也会注明,师范类的院校成绩还是相当高的,毕竟教书育人,首先教师自己要足够优秀。

3、师范类院校毕业的师范专业生会直接颁发教师资格证书,但是近几年,教师资格证改为全国统一招考,一视同仁,无论你是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都要通过全国统一招考笔试和面试获得资格证书。另外,教育部又一次进行改革,未来一些重点师范院校,还是可以直接颁发资格证书的。

4、从理论上说,只要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参加教师招考。只是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就会有先天的优势条件,会优先录取,而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人们就会收到严格的审查。



扩展资料:

师范类,泛指一类高校,而不是具体指某些专业。具体说,过去师范类高校中的所有专业均可算为师范类专业,包括不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心理,教育学等专业。

很多师范类高校改为综合类高校了。因此习惯上将师范类高校中的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外语、政治、体育等与中小学教育科目相关的称为师范类教育。同样,将中小学教育的科研基础性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也称为师范类专业。

1998年上半年教育部有关部门曾就教育部直属的师范院校做过统计,需求较大的专业主要有数学、汉语言文学、英语、日语、物理、计算机等专业;需求相对差一些的专业主要有俄语、生物学、地理学、幼儿教育、教育管理、经济管理、经济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学等专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师范类专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30
  师范类更关注教育方向即学校教育学心理学,非师范类更宽泛,同时更关注社会大众心理现象。同时,师范类更适合做学校教师;非师范类可能更多的适合做其它教育、心理工作。相同的是,都可以考教师资格证,也都可以考国家相关心理行业资格证书。
  教育学就业方向:
  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机关、文化机构和中外企业等部门从事教学、培训、科研、管理及其他与教育工作相关的工作。学院历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30%左右的学生通过保研、考研和出国深造继续学习,其中不乏国内“985高校”和国外名校;每年有近10%左右的学生进入中小学担任教师,40%以上的同学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IT行业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07-0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作为学科而言它是与教师教育(师范)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所以实际上几乎没有非师范类的“教育学”,所谓师范就是与“教师教育”有关的,哪儿教育学与教师没有关系的呢?
不过在具体实践中,会有一些综合高校设置了教育学大类的专业,一般是以高等教育研究为主,例如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高等教育研究都比较有名气,上交的大学质量排行榜在世界有一定影响,清华大学的《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复旦教育论坛》,北京大学的《北京大学教育评论》都是很有声望的教育期刊。这些高校的教育研究以高等教育为主,主要培养教育研究者可以算非师范了。
另外,教师资格证考核政策发生了变化,绝大部分省份2016之后即便是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的学生要想获得教师资格证也得通过专业考试,这样师范类与非师范的区别就更小了。
第3个回答  2016-07-20
  师范类教育学主干课程:
  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量与统计、教育社会学、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管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教师资格,其在学校学习期间曾经选修过教育学(含教育学原理、普通教育学、教育学理论、教育学基础)、教育心理学课程,且每门课时达到32学时或2学分以上,并取得合格成绩者,需出具加盖学校教务处红章或档案存放单位人事部门红章的在学期间全部成绩单,可以免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0

现在任何综合类大学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那非师范学校也可以称之为综合大学与师范大学在培训老师上有什么差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