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与树为友 为题5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把地上的脏东西捡起,把没有盖好的井盖盖好,把盲道上的障碍物推开,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借给别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都是一个又一个文明的体现。 文明很小很小,但是只要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文明的好事,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社会上迈出的每一小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用处却很大很大。每一份文明就是一份力量,无数文明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力量,文明好像一滴水,聚多就是一片海。这种力量如破土的小苗,在每一个人的心里萌发;文明好像一盏灯,照亮每个热情;文明好像星星之火,熊熊火焰可成燎原之势。 我们要提倡“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让点燃圣火的火炬在心灵中传递。文明,有时只是举手之劳;文明,有时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文明,有时只是一点点关爱。这一点点关爱,也能让人感动,感到温馨。 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008北京奥运就要来了。到时候,世界各国各地的人都会到我国来领略中国人的风采,欣赏中国的名山胜水。我希望,他们到时候见到的是文明的中国人。虽然现在我们的文明意识还不强,但我坚信在我们的努力改进后,会展现全新的中国人 。 真诚,美好,善良。与人心贴心的交流也是我心中理想的文明,这是个发达的时代,有最先进的技术,最完美的一切。在这样的社会里,唯一缺少的,就是我们真挚的话语,关爱的眼神,保护环境的意识。生活在21世纪里,我们只有先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才能建设起美好、和谐社会。 每每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孩子上车,有人主动让座时,我的心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当在报纸上阅读到有人拾金不昧的时候;当看到有的学生捡香蕉皮扔进路旁垃圾箱的时候;我都会轻轻告诉自己:其实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相信我们,相信自己,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就会更强。就让我们一起放飞努力奋斗的心,去追逐成功,让梦想的王冠上镶满成功这光彩夺目的宝石。 我们要让别人领略中国人的文明举动;让别人欣赏中国的民族文化;更让别人感受中国的发展进步。只要人人迈出一小步,社会就会跨越一大步,我始终相信这一点。我们要参与到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中。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动中带个好头。要从具体的事情抓起,把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不断引向深入。从长远着眼,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从日常的具体行为抓起。改掉不良的恶习,养成良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贴乱画;不攀折花木;不损害公物;不违反交通规则;不打架斗殴;不吸烟等等。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开展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的活动,来学习科学的生活方式,作真正的中国人!
————————————————————————————————
社会正在进步,时代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公民,我们就必须讲礼仪,有着高素质才能跨进新世纪的门槛,成为一个合格的新时代公民.
古人云:“自修齐,至治平”.不错,要干大事,就必须先学好礼仪.罗曼 罗兰也说过“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正在接受着知识教育,更应该知书达理、举止文明、谈吐得体,提高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样才能学好知识,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合格中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像普列汉若夫所说的“道德的基础并不是对个人的幸福的追求,煞是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一个有高素质、有道德,懂礼仪的人,必定会引来旁人的赞许和祝福.即使你再怎么不出众,但是你那处处为人民着想,毫无怨恨、纯真的神情,足以让人记住你的名字、记住你这个人.在一个穷困潦倒的乞丐面前,你只要伸进口袋,拿出十分之一或者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钱给他,就会在他心中默默的为你祝福.在一个已经失去勇气活下去的人面前,你或许只要给他一个对生活充满快乐的微笑,说一句激励他的话,那么就会令他充满对生的希望.在这一瞬间,你的面容也将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中.在生活中,很多不经意间发生的事,足以反映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礼仪文化,哪怕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一个很小很小的动作.
“孔融让梨”—— 一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故事.四岁的孔融之所以使大家敬佩,正是因为他懂得谦让,懂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懂得使别人快乐,懂得别人的快乐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他虽然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但是他的那种精神足以让人敬佩一生.比那些满腹经文,却只懂得说,不会做的大人要强百倍.这件小事之所以会被后人所传颂赞扬,就是因为四岁的孔融做到了道德礼仪.如果一个文化程度很高,但不懂得礼仪的人,那他也是一个对社会毫无用处的人.因为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自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17
与树为友(期中考试作文)

——看一幅漫画有感

我看过许多幅漫画,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幅意义深刻的环保漫画了,漫画的内容是:

意义贪得无厌的伐木者举着斧头,拼命的砍着一颗高大粗壮的树,“咚咚咚”,斧头一下一下的击打着木头,他的双眼死死的盯着一起一落的斧头,嘴上挂着一丝得意的笑容,他的腿兴奋的直发抖,两眼直冒金光,随着口子越来越大,他的眼睛直直的盯着大树,幻想着以后的生活……轰隆一声,大树倒了,扬起浓浓的尘土,在飞扬着尘土中,他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大笔大笔的金钱装进他的钱袋和口袋,许许多多的前装满了屋子,家里到处是名牌家具,高档电器,看到这儿,他在嘴里念叨着:“我要发财了!我要发财了!”可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伐木这砍掉了树木,随之而来的就是沙尘暴、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呀!

唉!是金钱的诱惑使他们走上了这条道路,看过这幅漫画,我觉得十分好笑,可笑罢之余,更多的是悲伤。想想看,如果我们地球上的最后一棵树木也被砍伐了,人类会怎样?洪水、地震……这些怪物会轮回向我们攻击,沙尘暴、泥石流也会对我们进攻。这样一来,我们地球上的绿洲越来越少,我们的生存环境会被毁坏,我们每天所需要的水资源也会逐渐枯竭,人们会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因为沙漠正向我们生存的地方扩大,许多会因为找不到水源而渴死。

可恶的伐木者们,难到你们没有想过树木没有了,人类会怎样吗?难道你们不知道森林给我们带来的重要性吗?所以,从现在起,从小事做起,多种一棵树,就是一个地区的幸福和和谐,多种一棵树,就可以挽救许许多多的人的生命,停下你们手中的斧头吧,与树为友,不要伤害他们,让我们的地球母亲越来越年轻,越来越充满活力吧!
第2个回答  2010-11-11
今年的笔会,冠以“森林笔会”之名,且名副其实,还真的把我们这帮人,运到了深山老林里。我在龙池的一个名为“鸽子树宾馆”里,面对窗外那莽莽森林,所能联想到的,也只有关于树、关于森林的事了。

我首先想起的是,前年从一部古书上读到的一篇《柳村杂咏题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人安致远。由于这篇文章感动了我,我又耗费了不少精力,对其作者进行考证。查了一些工具书,只是在编成于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找到了他的线索。但在这个辞典里,也没有准确记载他的生卒时间,只有这样一句:约公元1660年在世。经考证得知,他生于1627年,卒于1702年。他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他与一棵柳树的情感。他说,他“匿影荒村三十年来,不交一人……或酒罢、或睡余、或负手而思、或侧弁而哦,辄信步至村西古柳下,摩挲爱玩。见其枵腹空洞,常容小儿三四辈,跳踯戏嬉其中,外则苍皮断节,轮肤立,树罅葳蕤红藓,生意尚尔婆娑,其老根横耕地上,盘曲拗怒,作虬龙攫之形,坐憩其间,俯瞰前湾渺然有濠濮之想焉。追念生平,我与我周旋之日久;次则我与柳周旋之日久也。”

如果弗洛依德这位把我分成自我、本我、超我,并因此而把世界搅得沸沸扬扬的人看到这段文字之后,看到居然有人比他早三个世纪,就把“我”分成两个、也可能是三个,他也就没有那么强烈的自豪感了。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到一颗孤独的心。安致远在几十年中,面对芸芸众生,能与他交流的,惟有村口的一棵老柳树。那棵老柳树在他心中的地位,他与老柳树之间的情感,是可想而知的。

我国从古到今,都有人把老树当成神,并予以祭祀。四川有许多老榕树,我常见到一些老榕树身上,挂着许愿和还愿的人们系着的红布。从把树当成神,对树的敬畏,到把树当成友,对树的爱,是情感上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不是始于安氏,陆放翁,在他那篇《古楠记》中,所表达的也是这种情感。

对树的爱,也不只是我国古人,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大诗人海涅,对树木,也有着无限的爱。他在临死之前,最担心的是有人在他死后,砍伐他深深地爱着的那片森林。我没有去过海涅的故乡,虽然那里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在海涅去逝后的这一百多年里,不知道是否有人违背了他的遗愿。我相信不会有的,如果有,除了兵燹之灾外,就应该是一个或者一群没有文化的人所为,至少那个或那些人,不懂得作为艺术的最高形式——诗。

海涅对森林的爱,不知道是否源于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解。德国是一个哲学家辈出的国家,也可以说是一个长于思辩的国家。如今的德国,以环境优雅享誉世界。我认为,这可能得益于这个国家的国民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解。我们的先哲们的光辉哲学思想,哺育了异乡的子民。

外国有一个哲学家说过,当今世界上尽管哲学流派纷呈,但都能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找到根源。但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哲学,也只有先秦哲学。梁漱冥先生,通过中西方古今文化和科技的比较,得出了让我们今人感到悲观的结论: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早熟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我虽然不愿意接受梁先生的结论,但是,又找不到过硬的事实来驳斥这个结论,更何况还有许多支持梁先生的事实呢!比如说,我们的先人制造于二千多年前的一把越王勾践剑,锻造它的温度高达七千度,这样的冶炼技术,即使是美国,也是到了本世纪七十年代,才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早有高见。天人合一,是中国的传统思想。我老觉得我国古代的人们比我们今人活得自在,至少他们生活的天地比我们宽广。他们可以归隐山林,笑傲林泉,而我们呢,可怜得连一片像样的树林也没有。

今天的我们,老认为人是宇宙的主宰者,人定胜天。只顾求得自我生存,谁还管天、自然环境呢!当生存有了保障后,这才发现,在为了我们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由于该关心的事情没有关心,因此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也由于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肆意砍伐树木,毁坏森林,酿成了1998年的长江特大洪灾,让数千亿财产付诸东流,许多宝贵的生命被洪魔所吞噬。

我们到非关心自然环境不可的地步了,因为它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爱树吧,爱森林吧,我们应该也必须以树为友。否则,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对我们人类更大的、更残酷的报复行动将会发生。
第3个回答  2010-11-11
我首先想起的是,前年从一部古书上读到的一篇《柳村杂咏题辞》。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人安致远。由于这篇文章感动了我,我又耗费了不少精力,对其作者进行考证。查了一些工具书,只是在编成于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找到了他的线索。但在这个辞典里,也没有准确记载他的生卒时间,只有这样一句:约公元1660年在世。经考证得知,他生于1627年,卒于1702年。他在这篇文章中,写了他与一棵柳树的情感。他说,他“匿影荒村三十年来,不交一人……或酒罢、或睡余、或负手而思、或侧弁而哦,辄信步至村西古柳下,摩挲爱玩。见其枵腹空洞,常容小儿三四辈,跳踯戏嬉其中,外则苍皮断节,轮肤立,树罅葳蕤红藓,生意尚尔婆娑,其老根横耕地上,盘曲拗怒,作虬龙攫之形,坐憩其间,俯瞰前湾渺然有濠濮之想焉。追念生平,我与我周旋之日久;次则我与柳周旋之日久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0-11-11
建议童鞋写议论文。写出树的优势,我为何与它是朋友。
当然,用一人称也不赖。写出我与是的深厚情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