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分为哪三类?

如题所述

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分为:殿堂、亭台楼阁和寺庙园林。

1、宫殿:作为皇家园林,圆明园内的一些主要景区都有独立的宫墙和高大的门头等宫殿式建筑,这些建筑多为两层或三层,雕刻精美,气势恢宏。例如大水法就是一座典型的喷泉群建筑。

此外,一些清帝在园内的私人住所如长春园“万花阵”西洋楼遗址东部的小屋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宫殿性建筑。

2、亭台楼阁:这是圆明园中最常见的景观之一,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它们大多数都是模仿北京故宫及各地名胜古迹建造的。其中一部分直接安置在水面上,形成一处又一处的水榭山房。与此同时,“四爱舫”、“安乐佛窝”等地名也暗示了其仿照某处私家花园建筑的痕迹。

而有些则布置在福海四周的山丘之上,俯瞰全湖;有的还建在人工土山上,以显示高耸入云之势。另外还有许多临水的长窗池槛、曲廊斋坊点缀其间,供游人休息赏景。

3.、庙宇型建筑:除了大量的中式建筑外,圆明园中还有一些西式的宗教建筑,包括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雍和宫以及天主教徒用来祭祀的天主教堂。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复杂的宗教环境。总的来说,这三类建筑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圆明园丰富的空间层次与错落有致的视觉景象。

扩展资料:

圆明园,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由圆明园、绮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康熙末年和雍正年间,圆明园开始兴建。清雍正二年(1724年),圆明园的扩建工程正式开始。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1860年,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圆明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清朝灭亡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建国后,中国政府对圆明园开始了保护整修工作。

圆明园大量仿建了中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其主要建筑类型包括殿、堂、亭、台、楼、阁、榭、廊、轩、斋、房、舫、馆、厅、桥、闸、墙、塔,以及寺庙、道观、村居、街市等;建筑平面布局共有38种。

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部分建筑包含大量宗教元素。

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圆明园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景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