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运用过哪些心理学效应在孩子的教育上?

如题所述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会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想,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理念,面对成长中的孩子,如果父母多了解一些心理知识,运用恰当,用更科学的方式去面对、指导孩子的成长,才能够起到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1、标签效应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做“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是指当一个人被外界用某个/某些词汇描述和分类(也就是贴上标签)时,他的想法和行为会受到影响,会下意识地按照标签行事。

儿童更容易受到“标签”影响,因为他们的思辨能力有限,同时大人的话语在他们眼里又有一定权威性。

所以我们要避免孩子被各种负面标签定性和伤害,找出最能帮助孩子的正面意义,不仅可以改变家长对问题行为的看法,变得不那么焦虑,更重要的是能让家长不再是一个“破坏性”的评判者或者批评家,而是成为一个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建设性”顾问,能够从正面去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比如“胆小”的正面意义是“安全意识强,注意保护自己”;

比如“内向不合群”的正面意义是“喜欢观察和安静思考”;

比如“害羞”的正面意义是“与人建立关系比较谨慎,需要花更多时间去观察”……

简而言之,就是让问题行为,从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2、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指的是同一刺激对人的作用时间过长、强度过大、频率过高,会使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让人产生极不耐烦的心理体验,最后产生反感和反抗行为。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

比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

3、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指拥有两块以上时间显示不同的手表,并不能准确判断时间,反而会制造混乱,而失去对判断的信心。

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那个人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双重规则”和“双重标准”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要统一观点。

父母双方一定要保持“统一战线”,意见不一致时,在孩子面前,就以先提出意见的为主,然后可以趁孩子不在的时候再好好沟通。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父母双方对孩子的教育要求应该做到充分沟通、协调一致,尤其是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上更要统一。

父母双方均衡地扮演各自的角色,在对方管教孩子时,不要轻易掺和进去,除非是对方需要你的支持和帮助,也不要自己在孩子面前扮演“好人”,让另一半在孩子面前扮演“坏人”。

4、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的寓言:一群孩子在老人家门前大声嬉闹,老人难以忍受。他出来给了每人10美分,对他们说:“感谢你们让这儿变得热闹。”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人5美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人2美分,生气地喊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老人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钱而玩”,而他操纵着钱这个外部因素,也就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外部奖励的使用方式,多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强化内部奖励,比如口头上表扬,精神上的鼓励,让孩子懂得,取得好成绩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是自己赢得的收获,强调孩子的努力有收获的成就感,满足感。而不得强化努力可以得到物质奖励,物质最终还是外在的,内在的收获,精神上的满足才是持久的,而且会让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的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23

    条件反射:通过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例如奖励和赞扬,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共情:接纳和共情,通过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和情感共鸣,可以获得孩子的信任,并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自尊心和信任。

    社会认知理论:作为家长,通过正确的示范行为,以及积极的反馈和激励,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和模仿新的行为和技能。

    情感调节:教会孩子认知情绪,帮助孩子认识和应对情绪,以促进情感健康和社交互动。

    自我效能感:通过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孩子发展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提升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第2个回答  2024-10-18

一、孩子教育中常用的心理学效应

在孩子教育中,有许多常用的心理学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人际期望效应”3。这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们从一所小学挑选出部分学生进行看似专业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后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18名学生名单给教师,其实这份名单只是随机圈出来的。但因相信专家的权威性,老师对这份名单上的学生期待提高。等8个月后再回到这所学校,罗森塔尔等人发现被他选中的那几个学生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收到实验者的暗示后,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家长和老师应常对孩子给予积极的肯定,通过期待的眼神、赞许的笑容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自觉向上。

(二)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3。俄国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寓言叫《杰米扬的汤》,热情好客的主人杰米扬用鲜美可口的鱼汤款待客人,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他一盆接一盆地请客人喝汤,没有休止,最后客人忍无可忍,纷纷拂袖而去,再也不敢登门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幼师和家长都应该要注意这个效应,要给孩子适度的爱和适宜的教育。例如在批评孩子时,应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指责批评孩子时抓住重点,点到为止,这样孩子就不会容易产生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并且超限效应不仅发生在批评上,过度的爱、关心、期望也同样会产生超限效应。

(三)南风效应(情感效应) 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之为“南风效应”1。在教育中,教育者应从心理的因素研究入手,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消除被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创造心理相容的条件,从而开启儿童的心理围城,让他们脱去紧护心灵的外衣,敞开心扉,达到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当孩子犯错时,严厉的斥责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而温和的引导和启发则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主动改正错误。

(四)门槛效应 门槛效应是对儿童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其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也称为“循序渐进原则”,其策略称为“目标分解法”1。例如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时,要善于“铺门槛”,贯彻“小步子、低台阶、勤帮助、多照应”的原则,间距不宜太大、太陡,做到扶一扶,托一托。比如让孩子从简单的学习任务开始,逐步增加难度,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孩子布置非常难的任务,以免孩子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退缩心理。

(五)蝴蝶效应 一个极微小的参与和作用,可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蝴蝶效应”1。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都可能成为心灵的“超链接”,正确恰当的,如沐春风,可能影响儿童一辈子;错误专断的,也可能贻误儿童一辈子。例如老师的一句鼓励可能会让孩子充满自信,不断努力取得好成绩;而一句不经意的贬低可能会让孩子陷入自卑,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六)刺猬效应 从心理角度看,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特殊的心理地位,产生刺猬效应1。保持亲密有间的关系,爱而不宠,养而不娇,严格管教,精心培养才是真正的爱。比如家长不能过度干涉孩子的私人空间,要让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同时也要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约束。

(七)禁果效应 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禁果效应在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对于孩子来说越是被禁止的东西,他们想要尝试的欲望越强3。禁果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只要能巧妙、恰当地利用禁果效应,那么在处理某些事情时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例如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茶杯倒扣在茶盘里,孩子则毫无兴趣,但在进行的过程中对孩子说“不要乱动杯子”,孩子的好奇心就会被激发,忍不住要打开杯子看一看,如果杯子下面有水果或者糖块等物品,则孩子的兴趣会大增,会把每个杯子都翻开仔细观察一番。这个实验启示家长和老师,巧妙利用禁果效应,就可以充分调动孩子正面的积极性,在培养孩子时,正确、有效地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就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也能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学习。

(八)德西效应 当学生本身对一件事情有很强的内部动机和兴趣时,期望的奖励这种外部动机会损害内部动机的强度,而外部动机带来的效果远不及内部动机强大,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3。例如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德西效应给教学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当孩子没有形成自发的学习动机时,从外界给予激励,有助于推动孩子学习,一旦内在动力形成,这种外在的奖励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教育孩子,要创造他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滥用奖励。

(九)印刻效应 印刻效应是指刚获得生命不久的小动物追逐它们最初看到的能活动的生物,并对其产生依恋之情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之中,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3。以狼孩卡玛拉为例,卡玛拉在襁褓中即脱离人类社会生活与野兽为伍,错过了发展人类言语的时机,丧失了言语能力。8岁时回到人类社会后,虽然经过精心教养,但言语能力始终难以恢复。这表明:儿童言语发展有一个可印刻的关键期。印刻效应告诉人们,在特定的关键期内,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兴趣,学习起来就非常容易,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比较困难,甚至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十)霍桑效应 在不改变投资的情况下,善于耐心倾听而产生积极巨大的效应1。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尽多地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困惑、不满,得到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学习中就更加努力,生活会更自信。

二、成功运用在孩子教育中的心理学效应案例

(一)罗森塔尔效应案例 有一位老师,在新接手一个班级时,发现班级里有几个学生比较内向,成绩也不太理想。但老师没有放弃他们,反而总是在课堂上给予他们更多关注的眼神,课后也经常鼓励他们,说“老师觉得你们很聪明,只要努力一定能取得进步”。慢慢地,这几个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期待,开始变得积极起来,主动参与课堂互动,课后也更加努力学习。经过一段时间,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中的成功应用,老师积极的期望传递给了学生,让学生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二)超限效应案例 一位家长看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非常生气,于是不停地数落孩子,从这次考试的错误,说到以前的各种小毛病,持续了很长时间。结果孩子不仅没有因为家长的批评而努力学习,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学习更加抵触。后来,家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了教育方式。当孩子再次犯错时,家长只是简单地指出错误,并表示相信孩子下次能做好。这样一来,孩子的抵触情绪消失了,并且能够接受家长的建议,积极改正错误。这表明家长之前的过度批评产生了超限效应,而后来适度的批评则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南风效应案例 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因为想要购买一个昂贵的玩具而与家长发生争执。家长没有强行拒绝或者严厉批评孩子,而是耐心地跟孩子说:“宝宝,这个玩具确实很贵,我们现在的预算有限。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储蓄计划,等你存够了钱就可以买它了。”孩子听了家长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接受了。这种温和的、顺应孩子需求的教育方式就是南风效应的体现,避免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同时也引导孩子学会了理财和等待。

(四)禁果效应案例 在一个幼儿园里,老师想要引导孩子们多读书。于是,老师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神秘书架”,并告诉孩子们这个书架上的书是特别的,只有在大家完成了一定的阅读任务后才能看。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都非常渴望能看到“神秘书架”上的书。于是,孩子们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阅读其他书籍,以争取早日看到神秘书架上的书。这就是巧妙利用禁果效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三、适合孩子教育的知名心理学效应介绍

(一)罗森塔尔效应

    含义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强调教师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表明积极的期望能够激励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可能阻碍孩子的进步。

    原理 当教师或家长对孩子抱有较高期望时,会通过言语、行为、表情等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接收到这些积极的信号后,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动力,他们会认为自己有能力达到期望,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成长。同时,教师或家长也会因为这种期望而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支持和鼓励,进一步促进孩子的发展。反之,如果对孩子期望较低或者总是给予负面评价,孩子可能会失去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发展。

    应用建议 在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多给予孩子积极的期望。例如,经常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孩子,像“你很聪明,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做到”;给予孩子信任的眼神和微笑;为孩子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并且在孩子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但也要注意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超限效应

    含义 超限效应是指当外界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时,个体可能会产生不耐烦、逆反等心理反应。

    原理 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持续受到过度的刺激,就会启动心理防御机制。在教育中,孩子如果长期接受过度的批评、表扬、关心或者压力,就会产生厌烦或者逆反情绪。例如,过度的批评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被否定,从而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过度的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变得骄傲自满或者对表扬产生依赖;过度的关心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没有自由空间;过度的压力则会让孩子不堪重负。

    应用建议 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把握好度。批评孩子时要就事论事,简洁明了,不要翻旧账或者长篇大论;表扬也要适度,要具体指出孩子值得表扬的地方,而不是泛泛而谈;给予孩子关心和压力时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避免过度。

    (三)南风效应

    含义 南风效应也被称为情感效应,它强调在教育中要顺应孩子的内在需要,采用温和、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原理 当教育者采用温和、理解、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时,孩子会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从而更容易接受教育者的引导。这种方式能够消除孩子的对立情绪,使孩子的内心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进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应用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犯错或者遇到问题时,家长和教师不要急于批评或者命令,而是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然后用温和的语言和方式引导孩子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参与者。

    (四)门槛效应

    含义 门槛效应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即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从小的、容易实现的要求开始,逐步增加要求的难度。

    原理 如果一开始给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孩子可能会因为觉得难以达到而产生退缩心理。而从小要求开始,孩子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使他们更愿意接受进一步的挑战。

    应用建议 例如在学习方面,可以先让孩子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任务,然后随着孩子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作业的难度和量;在品德培养方面,可以先从一些基本的礼貌要求开始,逐渐引导孩子形成更高层次的道德品质。

    (五)禁果效应

    含义 禁果效应源于孩子强烈的好奇心,越是被禁止的东西,孩子越想要尝试。

    原理 孩子的好奇心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当某种事物被禁止时,这种禁止反而会增加事物的吸引力。在孩子的认知中,被禁止的事物往往具有神秘色彩,这激发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应用建议 家长和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禁果效应来引导孩子的学习和行为。例如,可以设置一些带有适度挑战性和神秘感的学习任务或者活动,激发孩子的兴趣。但也要注意把握好度,避免利用禁果效应引导孩子做一些不适当的事情。

    四、不同年龄段孩子教育的心理学效应运用

    (一)0 - 3岁幼儿期

    印刻效应的运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语言能力、情感依恋等。印刻效应表明在特定关键期内,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容易,错过则困难。例如,在语言发展方面,0 - 3岁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家长要多与孩子说话、讲故事、唱歌等,让孩子充分接触语言环境。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缺乏语言刺激,可能会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就像狼孩卡玛拉因为错过语言发展关键期,即使后期接受教育,言语能力也难以完全恢复。

    在情感依恋方面,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孩子会对经常照顾自己的人产生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关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依恋。

    南风效应的运用

    0 - 3岁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他们更多地依赖于家长的理解和满足。家长采用南风效应,顺应孩子的需求,如孩子饿了、渴了或者需要陪伴时,及时给予回应。例如,当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不是简单地制止,而是耐心地去了解孩子是因为饿了、困了还是有其他需求,用温和的方式安抚孩子。这种情感上的呼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安全和爱,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3 - 6岁学前期

    禁果效应的运用

    这个阶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禁果效应可以被很好地利用。例如在孩子的学习探索方面,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一点神秘感的学习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告诉孩子在一个盒子里有一个很神奇的东西,但是只有完成了某个小任务(如背诵一首儿歌)才能打开盒子看。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在品德教育方面,也可以利用禁果效应。比如,告诉孩子某个行为(如诚实)是非常珍贵的“宝藏”,如果做了不诚实的事情,这个“宝藏”就会消失。孩子为了保护这个“宝藏”,就会努力遵守品德规范。

    罗森塔尔效应的运用

    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积极期望尤为重要。例如,老师对某个孩子说“老师觉得你画画很有天赋,以后一定能画得更好”,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后,会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更有信心,并且会更加努力地练习绘画。家长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如在孩子搭积木时说“宝宝搭得真棒,以后说不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