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封功臣时为什么会忘了介子推?

如题所述

晋文公封赏功臣时并没有遗忘介子推,而是介子推不愿接受功名利禄,遂与母亲隐居绵山。


可能很多朋友们对介子推的了解比较少,因为史书关于介子推的记载本就不多,这里我也只能说个大概。


大家都知道,晋文公重耳当年因为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被迫逃亡别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他的足迹先后踏遍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由于重耳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所以周围聚集了很多品德高尚,富有才能的人,当他开始逃亡生涯的时候,很多人义无反顾的抛家舍业,追随他而去,介子推便是其中一人,在流亡途中,介子推因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成汤给晋文公吃而受到了晋文公无限的感激,当然了追随他的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助他回国。

所以当晋文公返回晋国后,便开始封赏他们,在追随他的人当中,很多都成为晋国数一数二的大臣,而他们的家族也都对以后的晋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像赵衰,三家分晋之一赵国的先祖,魏犨,三家分晋之一魏国的先祖,先轸,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先后在城濮之战,崤之战中打败楚军,秦军,开“兵者,诡道也”之先河,成为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等等。


可以说,也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人才,晋文公才能完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然而与这些大臣完全不同的是,介子推却没有像赵衰,魏犨,先轸等人一样,接受晋文公的封赏,因为在他心里,他认为晋文公乃是一代明君,他返国实乃天意,自己助他回国也是天职所在,根本无需封赏,并以接受封赏为耻。

然而晋文公却不能理解介子推的这种想法,在他心里,他认为介子推放弃一切,任劳任怨的帮助自己,甚至还为自己割肱充饥,如此忠心的人,他又怎能不给予封赏而令忠臣心寒,令自己心中有愧,令天下人耻笑呢?所以介子推与母亲隐居绵山后,晋文公希望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他们母子二人,最后晋文公误听他人之言,下令在绵山三面放火,企图逼介子推出山,可是他太小看介子推了,大火烧光了整个绵山,介子推也没出来,最后人们在一棵焦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母亲的尸体,虽然晋文公万分悲痛,却也只能好好安葬他们。介子推成了晋文公这一生永远的痛与悔恨,我想看见介子推尸体的那一刻,他才开始了解了介子推的这种忠心思想吧。



介子推的这种忠心,并不是单纯的忠君思想,更多的是忠于国家,在他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单纯的为了一个人,而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所以他不惜一切的追随晋文公,是因为他觉得只有晋文公才能使晋国走上强大之路,也是因为有这种思想,他才认为自己为晋文公做的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忠于国家而不是忠于某个人。


我想,介子推的这种精神才应该是我们最应当学习和传颂的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1
重耳赏赐不是忘了介子推,还是认为没有必要赏赐。介子推割肉为重耳充饥,在重耳看来,这是最低贱的奴隶做的事情,他只赏赐那些有品德的功臣。
第2个回答  2020-12-01
介子推不愿意做官,介子推对于做官没有兴趣,后面重耳想让他做官,结果介子推自己烧死自己。
第3个回答  2020-11-30
重耳没有忘记介子推。因为介子推已经死了,晋文公无法分封他,因此用寒食节来纪念介子推。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