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过了50岁,应该远离哪些坏习惯?

如题所述

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也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主要包括出血性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其中脑梗塞最为常见。每年我国大约有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其中70%为脑梗塞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的风险也随之增加。50岁以后,人们不仅正式步入中老年时期,而且随着身体的各项机能衰退,各种疾病也逐渐变得高发。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可以说进入到“爆发期”。据数据显示,我国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达到了40%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呈现增高趋势。心血管疾病中,中风是最常见又最危险的一种!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中风的死亡率也有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由于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认为预防是最好的措施,因此,加强对全民普及中风危险因素及先兆症状的教育,才会真正获得有效的防治效果。
那么中风发生时有什么信号呢?身体失去平衡:最常见的是突然跌倒,也有人表现为走路总是偏向一侧。视力突然下降:可以是突然视物模糊,也有人突然间眼前一片漆黑而失明。四肢用不上力:手脚不听使唤,什么东西也拿不住,可以只表现在一侧肢体。面部口歪眼斜:表现为合不上嘴流口水,眼皮睁不开,脸部麻木无知觉且下坠。张口说不出话:最常见说话含糊不清,旁人听不清、听不懂在说什么。
中风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50岁后,不想中风,务必远离这四个生活习惯。1. 三高疾病不重视:高血压是造成中风的因素之一,它会让患者的脑动脉硬化发展加速、加重。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塞、脑溢血的几率比常人高7倍。而根据数据研究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中风的几率是没有患糖尿病的人的10倍。高血脂会造成血管堵塞,引发心梗或是脑梗等重大疾病。高胆固醇也会引起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是引发冠心病、脑梗、心梗的重要因素。2. 饮食不当:长期高盐、高脂的饮食可能引起高血压或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而这些疾病就是脑梗的诱因。日常饮食要注意低盐、低脂。此外长期大量喝酒的话,血液中会存在过多的酒精,容易引起脑血管痉挛、收缩。大量抽烟也会因为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作用,导致人体的血液粘稠度升高。3. 生活习惯差,精神压力大: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脑、手机的大面积普及,很多人经常出现熬夜,不爱锻炼等习惯,其实对于心血管健康都是非常有害的。此外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比以前更大,竞争更加激烈,长期高压状态也是非常不利于心血管健康的。4. 饮水不足: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主动或被动的不吃早餐的习惯,再加上平时没有良好的喝水习惯,综合之下,会导致血容量减少,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微小血栓,这样就很容易在小动脉里形成血凝块而阻塞血管。
不想“中风”,牢记“3补”“3降”。“3补”包括:1. 补充硒元素:硒可以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动脉血管壁上细胞膜的完整,阻止动脉粥样硬化,起到减少血栓形成,预防中风、脑梗塞的作用。来源:紫阳毛尖。紫阳毛尖生长在紫阳富硒生态谷,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天然硒元素,每1公斤茶中含有150ug硒元素,每天冲泡一杯紫阳毛尖,可有效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硒元素,长期饮用对于养护、软化血管很有帮助。2. 补充膳食纤维:适量摄入膳食纤维,有利于产生饱腹感。来源:果蔬、杂粮、坚果、豆类等。经常食用,不仅能和肠道内的胆酸、胆盐结合,还能刺激大肠蠕动,将胆固醇排出体外,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3. 补充维生素C:可增强血管的弹性,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另外,其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可防止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预防衰老。食物来源:草莓、橙子、猕猴桃等。“3降”包括:1. 降血压:如果能够将血压始终控制在一百四十九十毫米汞柱以下,就能减少近一半的小中风的发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将血压控制在一百三—八十毫米汞柱以下。2. 降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将自己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常年控制在6.5%以下。3. 降血脂:对于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朋友,最好能够控制在1.8微摩尔每升以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