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仔猪黄痢?

如题所述

仔猪黄痢又叫“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为最多。经常1头仔猪发病,很快会传至整窝,死亡率极高。

病猪主要症状是突然腹泻,初期拉黄色糊状软粪,不久转为半透明的黄色液体、腥臭。严重的病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眼球下陷,迅速消瘦,皮肤失去弹性,外阴部、会阴部、肛门周围以及股内等处皮肤潮红,很快昏迷而死。发病最早的常在生后数小时、无拉稀症状而突然死亡。

剖检病猪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肌肉苍白,肠道黏膜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尤其是十二指肠最严重,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管松弛,肝、肾脏常有小坏死性病灶,脑部充血或有出血点。

【防治措施】

(1)由于本病的病程短,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但如在一窝内发现1头病猪后立即对全窝做预防性治疗,可减少损失。常用药物有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嘧啶等。由于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最好先分离出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品用于治疗,能收到好的疗效。

(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工作。母猪产房在临产前必须清扫、冲洗,彻底消毒,并垫上干净垫草。母猪产仔后,先把仔猪放入已消毒的产仔箱内,暂不接触母猪,再彻底打扫产房,把母猪乳房、乳头、胸腹及臀部洗净、消毒、擦干,挤掉头几滴乳汁,再固定乳头喂奶。产后头3天每天要清扫圈舍2次,乳房清洗消毒2~3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2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1~7日龄的仔猪发生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便、迅速死亡为特征。

初生仔猪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连用4天,能有效控制仔猪黄痢发生。预防仔猪黄痢要从母猪入手,用大肠杆菌疫苗在母猪预产期前15~30天接种或取已发生黄痢的仔猪粪便,在母猪预产期前15~20天拌入饲料中喂母猪,连用3天。仔猪可从初乳中得到母源抗体,从而起到预防作用。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第2个回答  2019-02-21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新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黄色水样稀粪为特征。病发率几乎100%。引起仔猪黄痢的大肠杆菌的血清主要有菌体抗原O5、O8、O138、O139、O141等,荚膜抗原K88、K99、K9879、F41等(但不同地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不同)。同一地区或同猪群有1个或2个血清型起着致病作用。多侵害1~3日龄的仔猪,7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带菌的母猪是传染源。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乳头和皮肤,新生仔猪吃奶通过消化道感染。

[症状]

一窝仔猪有一头发病,一天内全窝几乎全部发病,最急性的10小时或一天内死亡。有时突然急性腹泻,排出含有水泡的黄色或灰黄色水样粪便,肛门松弛,排便失禁,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消瘦衰竭,昏迷死亡,整窝死亡或部分死亡。

[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暖,做好产前、产后的消毒工作。

(2)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接种大肠杆菌二价或三价基因工程苗。

(3)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仔猪初生后全窝进行肌内注射或口服。

(4)仔猪出生后可灌服益生素、双歧杆菌、促菌生等,连用5~7天。

[治疗]

由于发病时间短,常来不及治疗,如发现一头得病,应当全窝做预防性治疗。

(1)庆大霉素,内服1毫升,每天2次。

(2)5%葡萄糖生理盐水1毫升+庆大霉素0.5毫升混合后腹腔注射。

(3)乳酸诺氟沙星,1毫升/头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4)痢菌净5毫克/头,内服,每天1~2次。

(5)磺胺脒每千克体重100~200毫克,灌服,每天2次,连用2~3天。

(6)盐酸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内服,每天1次,连用5~7天。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