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锐奉军反水,张作霖差点烧帅府逃命,郭松龄大好形势为何兵败?

如题所述

1925年11月22日,原奉系军阀郭松龄倒戈反奉,号称“国民四军”或“东北国民军”。但此次倒戈战争,历时不过一个月零一天而已。而关于郭松龄为何要倒戈反奉,我们在以往的文章中都有写到了,简单来说就十个字,即——奉系内部矛盾的表面化。

而这样的矛盾,实际上也是当时整个中国内部矛盾的一部分而已。

当时的奉系内部,大致可以分为三派:元老派、士官派和陆大派。所谓“元老派”,实际上指的就是跟随张作霖招安而来的那批人,比如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等。这一派人虽然是奉系的元老,但基本上都是一些无雄才大略的老粗,有胆识而无谋略。

而“士官派”,主要指的是从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回国的士官生,其以杨宇霆为首。最初的时候,士官派是依附于元老派的,后来渐渐地,士官派便掌握了元老派,成为奉系中的实际当权派,属于中上层骨干。

至于“陆大派”,则指的是从“陆军大学”和“东北讲武堂”出来的学生,其精神领袖是张学良,但实际领袖则是郭松龄。

奉系中的这三大派系之间矛盾尖锐,其中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和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之间的矛盾最为典型。

因此,郭松龄倒戈反奉的根本原因,其主要就是奉系内部矛盾激化所致。



郭松龄起兵之后,一路进军,势如破竹,奉天城危在旦夕,城内更是人心惶惶。就连张作霖此时也心生胆怯,一面他准备烧掉大帅府,一面找来他的“钱袋子”王永江,对他说道:“我现在决定走了,省城的事情就交给你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汽油,等我走后,就把房子烧掉,让他(郭松龄)进来住不着。”

王永江听后,笑着说道:“现在还不是走的时候,您为什么要走?就是走,也是我们一起走,不能让你一个人走啊!再说,走就走嘛,干嘛要烧房子呢?你在东北这多年,也应该给东北人留个念想。据我从《易经》上的推算来看,等大雪之后,郭松龄就完蛋了!再者,我已经和吴兴权谈过了,黑龙江骑兵,驻扎在辽源一带,催促他们星夜兼程赶来,我看没什么问题!”

张作霖被王永江的这番话给镇住了,短暂思索一番后,对王永江说道:“行,岷源(王永江的字)老兄,既然你心中那么有数,我听你的。”



可以说,此时的王永江正如同张作霖心中的一根“定海神针”,只要他在,张作霖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在与郭松龄对阵期间,王永江每天早上十点和晚饭过后,必定前往面见张作霖。王永江除了安定人心之外,还积极与张作霖商议战事,指挥调度奉军以拒郭松龄。

王永江不仅将驻守在东边凤城道凤城县归省署直接指挥的一个独立营,调往巨流河阻止郭松龄的进攻,同时又催促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军队,迅速从侧后方截击郭军。

但此时形势危急,为了确保能平定此次叛乱,王永江还专门派人去与日本人商议,并借力日本,内外夹击郭军。

终于,在一番努力之下,郭松龄的倒戈反奉战役,仅仅维持了一个月就失败了。



按理来说,战争胜利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王永江却始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前两次的直奉战争和现在的郭松龄反奉战争,已经将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全部消耗一空了。最重要的是,张作霖的穷兵黩武,已经大大加重了东北财政的负担。

此时的王永江,急切希望张作霖能停止内战,退兵关外,好好休养生息,以图自强。他甚至还将北京比喻成一根没有肉的骨头,谁得到都没有肉可吃,还不如避虚就实,返回东北,积蓄力量。

但此时的张作霖一心想逐鹿中原,哪里能听得进去王永江的劝告,仍然坚持率军入关。他还对王永江说:“我们的力量够打他们的了,你放心吧!”

王永江无奈,看着自己的东家决心已定,便不再多言,此时他不由想到了当年王树翰说的那句话:“边疆大吏如果财政过于宽裕,将会助长其练兵攻取的野心。”

而此时王永江的心里,已经不再想为这个东家工作了,因为在他看来,他千辛万苦积攒起来的财富,并没有用到国计民生上面,而是用在了统治者实现野心和抱负上面。

这个时候,王永江已经有辞职之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6
虽然有一部分的奉军反水了,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拥护张作霖的,才使郭松龄的阴谋没有得逞。
第2个回答  2021-03-16
是因为郭松龄不会笼络人心,也太过于刚愎自用,才导致自己的兵败。
第3个回答  2021-03-16
因为他根本就不会领兵作战,更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会失败是一种必然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