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怎么样?

如题所述

很多的高校现在都有好几个校区,依据建成的时间差异划分为新区和老区。中央财经大学同样也不没有逃开这样的规律。新区的建成时间距离现今还没有多久,学校的设施设备还是很齐全和完善,环境也同样秀美,远远看去没有时间长河留下的印记,还是显得很新。

学校的宿舍是最新的那种宿舍环境,四人一间的大宿舍,虽然也是上下铺的那种,但是下铺现在都是那种书桌柜子,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很方便。不像有些高校宿舍没有这种大型衣柜,学生的衣服都没有地方存放,很是不便。四人一间是我觉得最适合的人数,宿舍人员太多太少都很容易拉帮结派,显得大家之间很不和谐,人员少了又会觉得孤单,四个人都可以凑成一桌麻将,这样的安排是真的很合适的。

虽然学校的宿舍没有那种独立的卫生间,但是每一层还是有浴室的,可能需要在洗澡的时候排队,稍微麻烦点,但是这样的条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有些学校的浴室都不是每一层楼或者每一栋楼都有的,这样的条件如果你经历过,你就会觉得中央财经大学的宿舍已经是很完美的了。至少不用洗个澡还跑很远的路。

而老校区因为建成时间距离现在比较久,学校的设施设备已经有了时间留下的痕迹,看上去就显得沧桑一点,再加上以前建成时经济的发展没有现在这么好,很多地方的建设都没有新区看起来好,学校的面积也不宽阔,走在学校的道路两旁时,那种拥挤的感觉是很明显的,至于宿舍条件,那肯定是不能与新区相比的。对于学校住宿条件要求较高的人来这就祈祷自己可取分配到新区那样舒适的宿舍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取名华北税务学校,曾用名有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政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中央财政金融学院,1996年5月16日,更名为中央财经大学。

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截至2018年9月,全校教职工17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13人。教授3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47%,副教授4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43%;具有博士学位者8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12%。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119人,硕士研究生4650人,博士研究生688人,成人教育学生2584人,留学生304人。

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本科专业自主设置权,拥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保险、资产评估专业学位研究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该校;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和法律等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第2个回答  2020-09-19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建设和首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著名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9年11月6日,2005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6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首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成为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长期以来,学校秉持“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校训,传承“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0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学校总占地面积1027165平方米,其中学院南路校区占地面积141962平方米,沙河校区占地面积789798平方米。


全校教职工1749人,其中专任教师1213人。教授30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5.47%,副教授45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7.43%;具有博士学位者88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3.12%。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10119人,硕士研究生4650人,博士研究生688人,成人教育学生2584人,留学生304人。 

第3个回答  2020-09-19

中央财经大学,我的大学,又被称作中央财大、中财大、中财、央财,坐落在在美丽的首都北京,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方面特别突出。“211”、“985”不必多说,又是现在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称得上是“中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作为在这已经生活了三年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老学姐,提到中财,心里都是和自豪的,相信今后学弟学妹们也会那么认为。三年前,我跟着导航,穿过宇宙中心五道口、穿过人潮拥挤的西二旗,到了六环边的大洼村。从沙河到南路,我在校风很大的沙河操场守候过流星雨,也见证了中财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图书馆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十佳歌手的门票总是分秒告罄,南路的图书馆大爷也令人记忆犹新。

一个优秀的大学,会对大家在学业上生活中的知识储备和人格塑造都影响颇深,相信这是所有中财人都感同身受的。中财是个会带给我们的广袤的眼界和勇于做自己的底气的学校。中财极具包容又循循善诱,尊重每一个学子的兴趣和选择,鼓舞每一个学子在这个广阔的舞台发光出彩,让我们拥有全球视野、敢想敢做、无所畏惧。和社会接触你就会明白,这是一种人生中特别重要的品质。

软件方面表现突出,硬件方面大家也不用担心,因为中财在吃喝住行也极大满足了大家的日常需求,面面俱到。沙河校区里硬件会好不少。回到我沙河校区的宿舍,四人间、大阳台、上床下桌,每个人都有的大衣柜和书柜,每层楼都有的洗漱间、洗澡间,集体生活、私人空间都得到了满足,很有家的归属感。但本部校区比较拥挤,道路狭窄,希望你做好心理准备。

中财也不是完美的,中财这个学校有着如同很多高校一样的相当严重的官僚作风,办事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尤其毕业就业阶段相关户籍档案的手续非常非常恶心;本部硬件上设施的各种不完备,包括这半年来南路校区唯二的两个食堂中的大食堂装修改造,不光吃饭的选择空间和物理空间相当紧缺,食堂前那条路被封死也造成了交通不便……这些客观存在的弊端都不是用“情怀”两个字可以掩盖的,就算这是我的母校,也必须承认他的缺点。
关于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关于就业,我能给出的建议真的少之又少,一方面个人眼界和经历有限,另一方面我并不了解提出问题的你。虽然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很乐意解答,但是最终的建议,还是多听多问,多获取一些客观的信息和见解,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公平来讲,中财就业率很高,知名度很大,教师研究实操水平很高,学生素质很高,学霸众多,自律能力很强的,考上中财未来可期。这么讲吧,如果你是个对环境可以基本无要求,满足基本的温饱就可以,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很多的人的话,中财是你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如果你不是,请三思而后行。

入学季也即将到来,希望这个回答能让你更加了解这这里,希望更多年轻优秀的学弟学妹们即将成为中财的一员。欢迎大一新生们来到中央财经大学!

第4个回答  2020-09-19

记得一年前当我得知被中财录取时,刷贴吧知乎微信看到的答案差点被吓哭,一年过去了,不敢说自己对中财了解了多少,就客观记录加吐槽一下,希望给犹豫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参考,别像我去年一样啥都不知道就乱填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中财的学术氛围挺浓的,学霸也很多,我所知道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有自己的明确目标或期望,考研保研出国,未来入职也无外乎银行投资证券企业,财经类院校未来出路很明确,每个人都会努力朝着目标努力。因为也没上过多少老师的课,所以师资水平方面也没资格说什么。

再说地理环境吧,应该是被很多人诟病的地方。在读的沙河校区地处北六环,周围是苍茫的田地,垃圾场和工地,因为据说沙河校区还有三分之二在建。校园周围能吃的就几家清真菜东北菜啥的,店面也不太好,从学校到地铁站大概需要5分钟步行路程吧,因为十分偏僻,女生经常出现类似于猥琐男跟踪等安全问题...校门口也只有一排荒凉的CBD和水果摊。想进城吃点好的要坐一至二小时地铁。

学校的硬件设施,宿舍环境其实还不错就是没空调.手动微笑,现在的我就是深夜被热醒在码字....沙河四人间空间挺大有阳台无独立卫浴,门禁是每晚十一点校内出了写意餐厅没有能刷夜的地方了,你问我写意是什么?一个东西贵且难吃的店...食堂就两个,东区一个西区一个,东西区之间需要出校门过天桥。食堂饭菜我唯一想吐槽的就是...盐放的真尼玛多,好吃的也有,香锅手抓饭等,但跟其他高校相比觉得种类挺少的,因为我最近总陷入一种不知道去食堂吃啥的感觉。这里太懒不想写太多...

再说师资力量:一位在本校博士毕业然后留校给我们代课的老师就说过:清华北大的教授都只聘请美国顶尖大学毕业的博士,本校读博毕业的几乎没有任何留校机会,这也是为什么中财的教授学历基本上都是清北毕业的博士和少数海龟博士,而中财毕业的博士也很难留校,很多去了水平再低一级的学校。这是常情,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以理解。但是侧面反映出来的就是中财师资的水平。当然,我不能绝对地说清北的博士一定不如欧美名校留学的海归博士。但是师资力量水平的构成就是这样,理性的拿来分析才会有价值。当然我也觉得我很有幸能在中财遇到为数不多的几位有大家风范与潜力的老师:张苏,经济学院副院长,人大博士毕业,教本科生微观经济学。(我们当时上课都是提前一天去占座的!现在想想简直疯狂啊,某天下午甚至晚上的课都是前一天晚上去占前几排的座位,最后发展成有人打印出来纸条就贴在桌子上表示要占座的,那种场面,体验过也就无憾了。他讲课用的ppt是每个学生都打印出来很厚的一大本,每张ppt都做得很用心,尤其是那些曲线变动的动画效果,还有各种与时俱进的经济学研究前沿。)陈斌开,北大CCER博士毕业,师从林毅夫,宏观经济学。讲课很风趣,上课从来不会担心犯困,而且还能把把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和历史结合起来讲,很有自己的思想。而且还带头组建中财的经济学领域的workshop,增加师生互动,这样的担当和作为实在令人敬佩。傅强,英国博士毕业,在摩托罗拉任职过多年还有发表专利,计量经济学。他的课完全不用ppt——全是自己用粉笔在黑板上推导证明计量经济学理论,称其为业界良心都不为过(我不少同学的其他任课老师都是只知道教他们上机用软件操作,很少讲理论的)。我只记得这门课我一个学期听下来抄满了60页笔记。上述三位老师各有特色与风格,尤其还是能与学生互动沟通地很平易近人。但是,四年中一个大学里能接触到的还能数得上的这样靠谱的老师也只是个位数了。

问我什么体验,就是一种心里苦但不说的感受吧。这里要反对一下之前一个答案,好像是说戾气重骂母校的都是这个学校的loser吧…不知道你所谓的赢家是怎样的,高GPA或是参加许多比赛获奖么?中财在硬件方面不如人意比不上大多数高校这是事实,貌似混的怎么样和批评这个学校没什么必然关系吧,单从别人一句评论来评价别人大学混的怎样是不是有失偏颇?

如果问有没有后悔的话,不后悔啊,学校再腊鸡,也是我自己曾经无知的选择,我很明白我要为自己当初的不负责任和随意负责,只能坦然面对后果,所以很多事情我只会怪自己选错了,况且这个学校里已经有了让我留恋的理由。

所以很想跟面对选择的人说,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别以为高考完就解放了,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对得起自己努力的学校。以及,如果你跟我一样做出了不负责任的选择,希望你不要太后悔或懊恼,就当给自己人生一场教训吧…之后四年的路好好走。毕竟我一直相信,得失相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