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背景的历史资料100字

如题所述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燥热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此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清代大型皇家园林的圆明园,在建筑特色上有什么讲究之处吗?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1、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2、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3、吸收西洋建筑的精华建造的。

第2个回答  2019-10-13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燥热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此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2-10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3]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29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扩展资料:
作为皇家园林的圆明园,摆脱了紫禁城高墙的封闭、夏季的燥热和格状建筑的单调。正因如此,圆明园就成了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这五朝皇帝长年居住生活的地方,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逃往热河,园子被英法侵略军烧毁为止。正像乾隆帝诗句所说:“紫禁围红墙,未若园居良。”
皇帝们通常是在正月元宵节前,就从紫禁城搬到圆明园来。皇太后、皇后妃嫔、皇子公主等家属,也随着搬进园子。入冬后,皇帝全家再由圆明园搬回皇宫大内。每年这样两次浩浩荡荡的大迁居,当时称为“大搬家”。
雍正帝登基后,按照清代礼制的要求,在宫内为父守孝27个月之后,便于雍正三年(1725)八月,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进驻圆明园,此后每年都到圆明园长时间居住,最少185天,最多247天,直到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驾崩于圆明园。在这11年里,雍正帝累计去圆明园47次,居住2314天,每年平均210天,差不多有2/3的时间是在圆明园度过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