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创作“庖丁解牛”的寓言,是想表达什么?

如题所述

《庖丁解牛》是先秦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庄周)的作品。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文章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并借此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此文在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语言生动简练,体现了庄子文章汪洋恣肆的特点。


《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庄子·养生主》,原意是用它来说明养生之道的。庄子认为社会上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人生活在矛盾斗争中,很易受损害。要想保全自己,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技经肯綮"与"大辄",只找空隙处下刀,意即避开矛盾,用逃避现实的办法以求得个人的生存。

这种消极的人生哲学,自应予以批判。但就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本身说,它在客观上阐明了一切事物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通过长期实践,又善于思考,就能认识和掌握规律,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取得行动的自由。

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形象化说理的手段。这则寓言采用夸张、对比、映衬、描摹等多种手法,以浓重的笔墨,文采斐然地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具体说来,此文在写作方面的主要特点是:

结构严密。全文分两大部分,先讲述故事(第一、二段),再点明寓意(第三段)。就故事说,又分两层,即由写"技"到说"道"。先描述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写庖丁的技,先是直接描写,再通过文惠君的赞叹加以小结,并转入庖丁的谈道。对道的阐述又分为三个方面:首先,从纵的方面介绍掌握道的三个阶段,突出掌握道以后的特点;其次,从横的方面将庖丁与良庖、族庖进行比较,以说明得道与否的异同;第三,说明成功地解决了难以处理的"族"的问题。这是从一般写到特殊。

这三个方面都紧紧扣住"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之"道"进行阐述。庖丁答文惠君的第一句话,将写技与谈道两方面自然地联系起来。文惠君所说由庖丁之言获得养生之道的话,又起到统摄全文、揭示主题的作用。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语言生动简练。如写庖丁解牛时手、肩、足、膝的动作,只用触、倚、履、踌四字,便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用"嘻!善哉,技盖至此乎"这么八个字(实词、虚词各半)三句话,就将文惠君看到庖丁高超的解牛技术而产生的惊异、赞叹与疑惑不解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出来。"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几句,将庖丁解决特殊困难时那种专心致志、小心谨慎而又充满信心的内心活动、目光和动作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后面写庖丁因困难获得解决而悠然自得的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7

本文首先说明了庖丁在解决牛方面的卓越技能,庖丁介绍了如何对牛进行处理,并揭示了人和物必须遵守自然法则的事实。 《庖丁解牛》是道家代表庄子(庄州)的作品。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其初衷是用它来描述健康的方式。

 


1.故事来源

《庖丁解牛》这个故事是《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其初衷是用来描述健康的方式。庄子认为,社会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中的人们容易受到破坏。为了保护自己,需要避免像“庖丁解牛”这样的,而只能在两把刀之间留出空隙。换句话说,为了个人生存,可以避免矛盾并逃避现实。

 


2.写作特点

庄子的散文擅长运用可视化手段。这个比喻使用各种技术,例如用粗笔和笔迹进行夸张,对比,跟踪等,表达了庖丁的小技巧,轻松的表情,优美的动作,节奏的和谐以及身心的细化。本文采用了结构严谨,语言生动简洁的多种方法,体现了庄子文章中汪洋恣肆的特征。

 


3.实践是完美

当庖丁击败牛时,手,肩膀,脚和膝盖的运动只使用了四个特征,它们相互抚摸,倾斜,踩踏和跪着。“嗨!天哪,技能涵盖了一切”,文惠君感到惊讶,钦佩和困惑。 ‘要警惕,要注意,要行动迟了,稍微动一下刀。 “,我们看到了庖丁的意图,谨慎而自信的内部活动和行动特征。

实践在每一步都是完美的,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则,就可以方便地做到。人们通常会像做一件事情一样努力工作,最终他们将非常优秀和熟练。

第2个回答  2019-10-12
揭示了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的道理,写作上采用多种手法,结构严密,
第3个回答  2019-10-06
是想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掌握技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第4个回答  2019-10-06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矩,做事应手应得,运用自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