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雄李自成身世成迷,他究竟是哪个民族的人

如题所述

李自成(1606.09.22—1645.05.17),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

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人称闯王、李闯,明末农民军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的建立者。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朝灭亡。1644年5月27日,吴三桂与李自成在山海关决战,李自成兵败,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致死,尸首不知何处。自成战死后,农民军悲怒交集,立即扫荡九宫山区,对当地民众予以报复性打击。《明史》也记载,李自成死于湖北通山。

对于李自成一族,历史曾有这样的记载:北宋年间,一代枭雄、米脂籍党项族人李继迁,挟地利人和,在这里屯兵垦田,积蓄力量,终立西夏,称霸一方。而李自成的老家又是李继迁寨,可见,李自成和李继迁有着很深的源渊。对于这一点,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曾经考察过,他在描写李自成进京时曾这样写道:“他(李自成)甚至想到他日后的勋业应该同唐太宗媲美。

相隔七百年,他又建立了四海统一的李氏皇朝,比他祖先所建的西夏国要强大得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如今他已经破了北京,不久将平定江南,统一宇内,李继迁传到李元昊,又传到他身上,才真正使李氏发扬光大。”如果姚雪垠的观点成立,李自成肯定是党项人的后裔,至于他的血液中究竟有多少党项族成分,就不得而知了。

李自成的祖先,已不可考。但李自成的世系可上推3代:曾祖李世辅,祖父李海,父亲李守忠。李守忠共生2子,长子李鸿名,次子李鸿基。李鸿基就是李自成。李自成与其兄相差20岁,比其侄子李过只大几个月。由于李鸿名早逝,李过与李自成一起,从小就由李守忠抚养。党项族属于我国古老民族羌族的一支。党项人以姓氏分为许多部落,拓跋一支势力较强,唐末居住于今宁夏、陕、甘边区及与内蒙古接壤一带。其部落首领拓跋思恭,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军有功,受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国公,赐姓李氏。

传了七代到李继迁,自称夏国王。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于1038年称帝,建立西夏国。西夏王朝亡于蒙古的入侵,从1205年开始,蒙古人先后六次大举伐西夏。最后一次,成吉思汗亲征,在西夏即将灭亡的时候,成吉思汗病死于六盘山,蒙古人认为这是西夏带来的灾难,于是在西夏主献城投降之后仍然杀其国王,在兴庆府屠城。为了摧毁这里的“王气”,蒙古人夷平了府城,发掘了西夏王陵,将西夏国民迁到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并与当地人通婚。从此,史书上再也不见党项的名字。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党项人连同那独特的民族文化一起被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完全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里。

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