尕撒拉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尕撒拉:是撒拉族人的代称。

尕是一个中国汉字,读音为gǎ。会意字,字从乃,从小。小——爱称,用于姓、名、排行等之前,中国西北地区方言普遍使用此词。

撒拉族人口少,全国只有14万撒拉族人口,分散在青海循化、化隆、西宁、格尔木,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

撒拉民族自谦“小”,身处汉、藏、回等民族之中,因人口少所以小。

撒拉族是中国56个官方承认的少数民族之一,与中国西部其他穆斯林民族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维吾尔族和回族。

大约150,000名撒拉族居住在沿黄河的青海省和甘肃省的边境,主要居住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华龙回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也居住在邻近的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被称为“瓜果之乡”。

 扩展资料:

撒拉族介绍

撒拉族自称“撒拉尔”,系“散鲁尔”的变音,简称“撒拉”。

据考证,“撒拉”这一名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纪西突厥时期乌古斯部的撒鲁尔(salur)部落。撒鲁尔又译作“撒罗尔”或“撒卢尔”,为乌古斯汗6个儿子中五子塔黑(tag)之长子,撒鲁尔意为“到处挥动剑和锤矛者”。

汉文文献对“撒拉族”这一称谓记载有十几种之多,大部分是“撒拉尔”或“撒拉”的不同译名,如“撒剌”、“撒剌儿”、“沙剌”、“沙剌簇”、“萨拉儿”、“撒拉尔”、“撒喇”等,而邻近藏、汉、回等民族称之为“撒拉”,土族称之为“撒勒昆”。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撒拉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撒拉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0
“尕撒拉”是青海各民族对撒拉人的另一称呼。“尕”是青海汉语方言,其意有二,一是“小”之意,是一种爱称,用于姓、名、排行等之前,如:尕娃;尕蒋等,或对青海花儿中亲密之人的另一种叫法,如尕连手、尕妹妹等,表示一种亲和、爱慕、亲密;一是“少”之意,通常表示数量少,如:尕尕,尕尕点等。

“尕撒拉”之称呼“小、少”之意二者兼有,一是人口少,全国也只有14万,并且分散在青海循化、化隆、西宁、格尔木,新疆的乌鲁木齐、伊犁等地;二是本民族自谦“小”,身处汉、藏、回等民族之中,因人口少所以小,也许就是一种“物以稀为贵”的心态,人见人爱,约定俗成,逐渐成了撒拉人的代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3
你傻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