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哪些别名?

如题所述

成都的别名有五个分别为: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其别院解释如下:

芙蓉城:相传五代后蜀孟昶于宫苑城上遍植木芙蓉,因名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

锦城:成都很早就有比较发达的织锦手工业,有著名的蜀锦。

锦官城:因成都蜀锦出名,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财政收入,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而声名远扬。

天府之国:最早出现于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意思是关中的地理位置左边是崤函,右边是巴蜀,肥沃土地有千里之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

扩展资料

成都地理位置:

地处四川盆地西部,青藏高原东缘,东北与德阳市、东南与资阳市毗邻,南面与眉山市相连,西南与雅安市、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接壤;介于东经102°54′~104°53′、北纬30°05~31°26′之间。

2016年,全市土地面积为1433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为4241.81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837.27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成都(四川省省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锦官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芙蓉城(四川成都的美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6

成都的别名有“天府”、“锦官城”、“锦城”、“芙蓉城”、“蓉城”、“花城”,其来源如下:

1、天府:公元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岷江两岸人民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二千多年来一直浇灌着成都平原。由此,成都水旱从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故世称“天府”。

2、锦官城、锦城:西汉时期,成都织锦业驰名天下,当时,在城西南设立了锦官,专管织锦,并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

3、芙蓉城、蓉城:五代后蜀主孟昶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故成都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4、花城:在历史上,成都是一座水网密布,江桥众多,树木葱笼,繁花似锦的城市,故有“花城”之称。

扩展资料:

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祖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汉、晋、隋皆因得蜀而统一天下。西汉公孙述、三国刘备、西晋李雄、东晋李寿、五代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等封建王朝均建都成都。

成都一直是各朝代的州、郡、县治所,元、明、清为四川省治所。民国初年,成都是四川省省会。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为川西行政公署驻地。1952年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为四川省省会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历史文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成都别名:蓉城、锦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蓉城: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

锦城:起于蜀汉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芙蓉城:五代后蜀王孟昶时,在城墙上遍杆芙蓉,使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还有“芙蓉城”、“蓉城”之称。

锦官城:在三国蜀汉时期,因成都蜀锦出名,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财政收入,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而声名远扬。后世也常以锦城和锦官城为成都作为成都的别称。

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好后,成都平原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大增。《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成都因此就取代了关中“天府之国”的桂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1

成都别名有:蓉城、锦城、天府之国

蓉城,是四川省会成都的别称芙蓉城的简称。相传五代后蜀孟昶由于喜欢芙蓉花,便在宫廷种植大量的芙蓉花,也发动民间群众大量种植,满城皆是芙蓉花。因此称成都为芙蓉城,后简称蓉城或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锦城是代指成都。这一名称,起于蜀汉时代,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成都很早就有比较发达的织锦手工业,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就是运送成都的绸缎到印度。三国争雄时,刘备占据成都,他首先发展的就是蜀锦。为发展蜀锦,刘备在今武侯祠一带专门设立有官办的管理锦织的地区。“锦城”中的“锦”字就来自于蜀锦。

“天府之国”一词最早出现在秦朝,当时的关中地区属秦国统治,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在农业时代有着非常好的资源,特别是在都江堰水里工程修好后,“沃野千里,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就是如今的四川一带。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省的经济主要靠成都拉动,所以大家就把四川天府之国具化到成都天府之国。

扩展资料:

五代十国时,四川先后建立了前蜀、后蜀。但广为传颂的不是皇帝,而是花蕊夫人。成都也因花蕊夫人得名“芙蓉城”。成都历史上共有三位女人封号均为花蕊夫人。

其一为前蜀主王建淑妃徐氏(约883~926),成都人,宫中号为花蕊夫人,因其姐也为王建妃,故亦称小徐妃,姐妹皆受宠幸。其姐子王衍(世称后主)登基后封其为翊圣皇太妃。

其二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青城(今四川灌县)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

其三是在清代学者赵翼《陔余丛考》中出现的,说这位花蕊夫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人,闽人之女,雅好赋诗。她于南唐亡后,被俘入宋宫,后为晋王所杀。人称“小花蕊”。

费贵妃最爱牡丹花和红桅子花,于是孟昶命官民人家大量种植牡丹。不借派人前往各地选购优良品种,在宫中开辟“牡丹苑”,孟昶除与花蕊夫人日夜盘桓花下之外,更召集群臣,开筵大赏牡丹,有谄媚的道士申天师献来花种,花开斑红,其瓣六出,清香袭人。人门纷纷仿效,也就是芙蓉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7

成都的别名有蓉城、少城、芙蓉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1、蓉城、芙蓉城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

2、少城

满清王朝统治中国时,住成都的满人全居住在昔日少城境内,并在少城东边修一城墙与汉人分开,这城墙后来取掉,但留下名儿即今东城根街。由于少城全住的是满人,便又有了满城之称,满城又名少城。

3、锦官城

在三国蜀汉时期,因成都蜀锦出名,成为蜀汉政权的重要财政收入,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的称呼由此产生而声名远扬。后世也常以锦城和锦官城为成都作为成都的别称。

4、天府之国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成都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专利权。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大约在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前367年)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

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十三州,置益州。王莽改益州为庸部,蜀郡为导江,治临邛。新朝地皇五年(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又改益州为司隶,蜀郡为成都尹。东汉时仍为蜀郡。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从原广汉郡雒县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

后梁开平一年(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五代时期。王建割据“三川”,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