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江山究竟是谁葬送的?

如题所述

发帖人:柽柳
2004年的农历甲申年,距明亡的甲申年正好好整整360年。朱明王朝的江山的确是断送在崇祯皇帝朱由检手上,然而实际上的朱由检不过是充当了把老祖宗朱元璋打下来的大明江山拱手送人的替罪羊。
朱由检当政的大明王朝,犹如大厦将倾的前夜,一切破败的迹象已显露无遗。
心急性躁的朱由检几乎把他列祖列宗的坏脾气都继承下来了,平素一遭到旱涝灾害,或“匪乱”就开始作戏,用今天的话来说:“作秀”——下“罪已诏”“:”——“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怀保之,坐令秦,豫虚丘,江楚腥秽,罪非朕躬,谁住宅区其责”?介他一发起脾气来照样杀人如砍瓜菜,而且死不认错,更听不得不同意见,总是把忠言逆耳当成捣乱,或撤职查办,或直接送往屠场。在他的治下,后来被《明史》列为奸臣的周延儒、温体仁都曾是他的心腹重臣,喜欢得不得了,而袁崇焕之类的忠臣良将却给的是“凌迟处死”的待遇。
民生凋弊的情形,也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官军动辙屠杀灾民、难民“以充匪塞寇邀功”。失去父母的孩子在荒天野地里吃粪土。而卖官鬻爵贪污行贿“已然公行”。
据《明鉴易知录》记载,经过崇祯上头几朝昏君的怠惰荒唐,明朝的军备已到了这样一种状况:要打仗了,武库里的兵器服装已经锈烂得根本没法用,把破烂如朽布的军装抱出来分发,仓促得胖子穿着如腊肠,瘦子穿着如戏袍。临出发要杀牛祭旗,那刀子钝得无法把牛杀死,痛得牛发疯,满场子乱窜。要换新装备,偌大一个王朝的户部拿不出钱,而此时山海关外努尔哈赤的十万铁骑早已积势待发了。崇祯皇帝只剩下怨天忧人的份。当年大明王朝的驿卒李自成率部将攻进北京城了,朱由检在干什么?在忙着追杀他的长公主,一边追砍,一边疯喊“你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而他的最后一份“墨宝”上也是埋怨“然皆诸臣之误朕也!”
有这样的接班人,朱无璋在天之灵有知恐怕也噬脐莫及!
将明亡全归咎于明朝实行始终的八股文科举考试度,不无偏激,但也不是全无道理。
朱元璋一上台就规定:选拔人才的科举考试范围限于“四书”“五经”,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课本,而朱棣则进一步规定:参加考试的文章应是八股文,即按一定的格式(连句子的多少都有规定)阐发儒家圣人的思想观点,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识,不准使用自己的语言,通篇无“我”这样的文章,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实际上是空话连篇!;因此,史学家钱穆愤慨地指责道:“这是明代考试制度里最坏的一件事”“最葬送人才的”!《随园诗话》中有这么一首讽刺明代八股文取仕的词曲:“读书人、最不齐;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使。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于工作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头上放高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高背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明,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庭的晦气”。
这就难怪崇祯死后,北京皇城大门上贴的“奉送大明江山一座”落款为“八股朋友同具”!
倘若说八股文葬送了大明江山并非全无道理,那么后来的清王朝又照样以八股文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就真如俚言俗语所说的:“前面乌龟爬烂路,后面乌龟照样爬”,没有不亡的道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