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美伊战争之前伊拉克所发生的战争有几次 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一、两伊战争。
指发生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两伊边界全长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为界。阿拉伯河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水道。两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炼油厂都集中在这条河的两岸。阿拉伯河还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两国在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1975年3月两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订边界协定,规定这段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当时在伊拉克掌握实际权力的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朗当权的是国王礼萨·巴列维。但到了1978年,伊朗国内政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什叶派宗教人士发动的伊斯兰革命席卷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朗长达2 500年的君主制终结;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两伊关系随之恶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同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战争主要在两国的边境地区进行。双方动用了飞机、重炮和导弹,袭击包括对方首都在内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军事设施,还互相袭击停泊在对方港口的油轮,遭到袭击的油轮共有540艘之多。后经联合国多次调停,1988年8月两国宣布停火。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二、海湾战争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此外,伊拉克还参与了中东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9-09
萨达姆是一名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带领伊拉克人民卷入了多场斗争,还发动了两场对中东格局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和l990年由于入侵科威特导致的海湾战争。
与伊朗交战8年
两伊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领土问题。由于中东历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伊朗与伊拉克在帝国之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国边界长期无法说清。1847年,奥斯曼帝国(当时伊拉克为奥斯曼帝国统辖的省)同伊朗签订了《埃尔祖姆条约》。条约规定,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汇流而成的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奥斯曼帝国。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奥伊两国于l913年和19l4年先后签署了《君士坦丁堡边界议定书》和《划界委员会会谈纪要》,将阿拉伯河东岸霍拉姆沙赫尔港的停泊权让给伊朗,同时规定阿拉伯河除霍拉姆沙赫尔港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外,其余地段仍以河流东岸靠近伊朗一侧浅水线为界,河道主权归奥斯曼帝国。伊朗对这种划分方法深为不满,在伊拉克l921年独立后多次要求重新划定阿拉伯河的边界。1937年,伊朗与伊拉克又签订另一边界条约,规定除伊朗阿巴丹港附近一段和霍拉姆沙赫尔港附近一段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外,其余均以伊朗一侧浅水线为界,伊朗对界河的其它部分只有使用权,航行时应向伊拉克交税。
20世纪60年代,伊朗在美国援助和石油美元的支持下不断崛起,再次提出重新划定两伊边界。l969年4月,伊朗政府宣布废除l937年的条约,伊拉克反对,并主张由国际法庭仲裁,双方争执不断。1975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在阿尔及尔举行首脑会议期间,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在两伊之间进行调停,促成伊朗国王巴列维和时任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的萨达姆·侯赛因举行会谈,并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规定两国根据《君士坦丁堡议定书》和《划界委员会的会谈纪要》最终划定两国陆地边界,并以主航道中心线来划定两国在阿拉伯河的边界,原来为伊拉克一国拥有的这段阿拉伯河的主权变为两国共享。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55%的什叶派穆斯林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政权,引起伊拉克和其它海湾国家的恐慌。同时,伊朗革命后政局持续动荡,军事实力大幅度下降,而伊拉克此时却发展迅速,成为中东第二大产油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认为,这是打败伊朗、确立自己在海湾地区强国地位的良机,于是要求修改《阿尔及尔协议》。
1980年9月l7日,萨达姆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次日,伊拉克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要求进入阿拉伯河的一切船只必须挂伊拉克国旗。9月22日上午,伊朗军队向挂伊拉克国旗的两艘日本船、一艘希腊船开火。中午,萨达姆下令对伊朗军事目标进行“威慑性打击”,大批伊拉克飞机对包括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空军基地在内的l0个机场和空军基地进行轰炸。下午,伊朗出动陆海空军进行反击。
1980年9月23日凌晨,伊拉克出动10万大军分三路闪电般攻入伊朗。伊朗仓促应战、被动防御,两伊战争正式爆发。几个月内,伊拉克占领伊朗约两万平方公
里土地,部分地方深入90公里。大敌当前激起伊朗人的爱国情绪,伊朗人暂时抛开内部纷争,从l981年10月到1982年4月,先后发动了阿巴丹战役、布斯坦战役、胡齐斯坦战役和圣城战役,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迫使伊拉克单方面宣布停火。
l982年7月,伊朗开始越境追击,占领了伊拉克的一些领土。伊拉克在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下筑起了多层防御阵地,以其拥有的空军和装备优势逐渐顶住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l987年,两伊频繁袭击对方的石油设施和油轮。伊朗为了遏制海湾国家支持伊拉克,对前往科威特和沙特装油的各国油轮实施袭击。应科威特的要求,美国舰队从l987年7月22日开始以“护航”为由,进驻波斯湾,随后又成立了“中东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加强所驻海湾美军各部之间的协调。这标志着美国军事力量正式进入海湾地区。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火。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l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两伊最终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火。
在8年的战争中,两伊死伤人数达100多万。据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至30年,却使美国军舰名正言顺地进驻了海湾。
与美国激战海湾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拉克不仅身负巨额债务,而且面临繁重而艰难的战后重建问题,亟待恢复其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石油工业。然而,伊拉克虽为海湾强国,但它在波斯湾的海岸线却不到60公里,基本上是一个内陆国家,其对外经济联系主要通过阿拉伯河出海。两伊战争中,由于伊朗的封锁,伊拉克赖以生存的海上石油出口几乎被封死。伊拉克不得不花费巨资扩建陆地输油管道,经过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从地中海和红海出口石油。两伊战争后,两伊在阿拉伯河主权问题上的争端尚未最后解决,而阿拉伯河河道在战争中被沉船阻塞,短期内难以恢复通航。两伊战争的教训使伊拉克意识到,需要与科威特重新划分边界,以寻找新的出海口。
科威特历史上曾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871年成为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下属的一个县,1899年被英国侵占,其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奥斯曼帝国衰退后,伊拉克于1932年独立,参照l913年英奥双边协议与科威特划分了边界。l961年6月l9日,科威特宣布独立。但伊拉克一直强调科威特是“伊拉克整体的一部分”,遭到科威特反对。l963年伊拉克爆发革命,上台的复兴党政府承认科威特独立,两国签署了伊科边界协议,但科伊之间仍有l60公里长的边界尚未划定。
两伊战争结束后,为掌握波斯湾出海口的主动权,改善自己在海湾地区不利的地理条件,伊拉克在与科威特的边界谈判中,要求科威特割让位于海湾北端科威特海岸的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伊拉克对科威特的边界和领土要求与石油资源有关。科威特得天独厚,地下有三个特大型含油构造,并一直延伸到周围邻国,形成盆状。科威特处于盆底,周围石油皆向盆底涌流,使科威特油田多年储量不减。伊拉克部分油田则位于盆壁。伊拉克遂指责科威特在伊拉克边境采油影响自己,并要求赔偿24亿美元的损失费,同时还提出要科威特让出在两国边境地带同鲁迈拉油田相连接的一个油田。伊拉克还指责科威特不遵守欧佩克的采油限额,造成世界油价下跌,使伊拉克蒙受近140亿美元的损失。此外,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曾欠科威特120亿美元债务,伊拉克声称其与伊朗的战争是为了“保卫阿拉伯世界”,科威特应一笔勾销这笔债务。伊拉克的这些要求均遭到科威特的拒绝。
1990年6月,伊拉克副总理哈马迪出访海湾诸国,要求将石油生产提高到极限,但一无所获,他与科威特领导人的会晤更是不欢而散。7月10日和11日,伊拉克、沙特、阿联酋、科威特和卡塔尔的石油部长在吉达就石油配额分歧达成协议,但科威特石油大臣拉希德次日却宣布,科威特将在3个月后不再遵守承诺。萨达姆大为恼火,于7月16日召集亲信制订了一项入侵科威特的计划,并于25日会见美国驻巴格达大使格拉斯皮,试探美国的反应。格拉斯皮表示,美国将不干涉阿拉伯国家的内部冲突。
l990年8月2日,伊拉克出动10万军队入侵科威特,并占领了科威特全境,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l2项有关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并宣布对伊拉克实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美国为遏制伊拉克的扩张势头,遂向海湾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军事集结。
l991年1月17日伊拉克时间凌晨2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海湾战争爆发。海湾战争大致经历了大规模空袭和地面进攻两个阶段。从1月17日至2月23日,多国部队对伊全境和驻科威特的伊军共进行了10万余架次空袭。2月24日凌晨,多国部队向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发动大规模地面进攻。经过100小时的地面进攻,多国部队28日全面控制科威特,并占领了伊南部2.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同日,萨达姆命令伊军停火,并无条件接受安理会12项决议。美国总统老布什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停止军事行动。4月11日,伊拉克正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第687号决议,海湾战争结束。
海湾战争使伊拉克受到沉重打击,并从此遭到国际社会十多年的制裁。美国却乘机派遣大批军队常驻海湾,为其进一步控制海湾乃至中东地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