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别人说话的时候要一直看着别人眼睛吗

如题所述

我从事人事工作多年,一般与人交流时眼睛都是看着对方肩部,这样大家不会别扭。以下是其它专业人士的看法,经供参考:

关于在交谈时到底应该把眼神聚焦到哪里,这个模糊动力学问题,本来纯属个人风格,相当“多元化”。但是在众多关于社交指导的书籍中,却被进一步提升到礼仪的高度,成为一道只有“有限解”甚至“唯一解”的方程式。

有本礼仪书中说,如果两人面对面交谈30分钟,对方看你的时间如果少于10分钟,那一定是“不把你放在眼里”;如果注视你的时间在10到20分钟,则说明对方对你是友好的。

而当注视时间超过了20分钟这个临界值,问题又变得复杂起来,表示对方对你极为重视,但也不排除“敌视”的可能性。这就对我们的生物钟功能提出了高标准,要求精确到分钟级,一旦不慎,就有“化友为敌”的危险。

而对于眼睛该注视对方身体的哪个部位,按照注视点放在对方身体的不同部位,可将谈话框定在“公务型”、“关注型”、“社交型”、“亲密型”等不同层次。令人不禁为高度散光的同志暗暗担忧。而后看到的另一项建议则更令我陷入困惑:德国某人际交往专家认为,交谈中眼光最正确的轨迹是:首先看着对方的眼睛,随后把视线缓慢移到嘴部,过一段时间后再返回到眼部。我只想知道,一旦视线游走幅度过大,不慎越过了嘴,落下了颈,会不会有轻浮的感觉?

不过,对相当多人而言,把眼光锁定在对方身上有限的部位,不仅是礼仪上的难题,更有来自生理上的障碍。实际上人在面对面交谈时,时常无法如礼仪专家所愿,将目光关切而持久地放置在对方面积有限的脸孔上。一篇《记忆与认知》杂志上的论文称,人们在某些谈话场合,会不自觉地目光飘走,或者“微闭双眼,抬头望天空”,甚至“把脸转到一边”。

这种“眼神游走强迫症”据说有多元素的成因。“目光相接”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表征“亲密”关系的信号。当心理上并不是很亲密的人陷入不可避免的面对面“亲密式”交谈,大脑就会自发移动你的目光,以减少这场谈话的“亲密指数”。谈话者在空间上越是“亲密无间”,眼睛注视对方的时间将随之减少,构成一个平衡。

这种“注视回避”行为更有来自认知科学上的解释。原因是人脸充满了大量的复杂信息,如果在谈话时盯着对方,就会凭空占用一定的大脑资源,这样,大脑就会迟钝。假设将爱因斯坦的“美女与热火炉”问题做小小的变换,答案也许会两样:跟美女解释相对论,与对着火炉解释相对论,前者要更困难一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3
你是不是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看着别人眼睛的时候,心里总会有种莫明的心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的情况也许是平时你经常主动观望别人,所以再和别人对视的时候,觉得不舒服罢了,不能说明你就自卑,如果你想改变,可以试着和身边的朋友对望,慢慢习惯了这种感觉就可以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13
也不一定看情况,看场合,因为看着对方说话也是一种礼仪是对别人的尊重
第3个回答  2017-04-13
要,这是对人的尊重
第4个回答  2017-04-13
最好看着,认真聆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