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与冬至有什么不同

立冬与冬至有什么不同?

冬至是什么意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古时把节气称“气”,每月有两个气:前一个气叫“节气”,后一个气叫“中气”。二十四节气按月分布情况如下表,它又同农历闰月的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所谓斗纲,就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如正月为寅,黄昏时杓是指寅,半夜衡指寅,白天魁是指寅;二月为卯,黄昏时杓是指卯,半夜衡是指卯,白天魁是指卯,其余的月份类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26

立冬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但是,在气象意义上还远未达到,虽然立冬了,但是依旧很温暖。而到了冬至,一般就开始降温了,预示着真正的冬天来了,因为冬至过后就要数九过寒冬了。冬至是大雪后的节气,也是冬日里的第四个节气,冬至也被称为“冬节”,它与立冬的区别在于:

1、含义不同: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并开始北移,因此,白昼开始增长,夜晚开始缩短!也是由“阴盛”至“阳起”的转折点,因此又被称为“一阳生”,所谓“一”有“一生二,二生三”之说;

2、节令不同:立冬虽然被认定为冬季的开始,但是全国多地仍处于,夏秋季节,南北方气温差异明显,而冬至来临后,大部分地区也将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时节,这也是数九节气的开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6

立冬与冬至习俗不同。立冬习俗:迎冬、贺冬、吃水饺。冬至习俗:吃水饺、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台湾糯糕、台州擂圆、苏州酿酒、江西麻糍。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所以,有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

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11-05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一月七日或八日。我国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