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有哪些?

如题所述

1、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应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之后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样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此刻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好处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我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我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2、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多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拴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拴;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上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然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从中能获得何种启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没有国界的。为了不被国家的界限封闭自己,为了不被“行业上的造诣”关住自己,为了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们需要敞开心扉,需要交换彼此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优点所在以及与他人的差异与差距,并在寻找与弥补差距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3、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坐的车票。但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但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带给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向站到下车。

4、数千年来,人类便一直认为要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件不可能的事,不过在一九五四年,罗杰?班尼斯特就打破了这个信念障碍。他之能创造这项佳绩,一来得归功于体能上的苦练,二来是得力于精神上的突破。在此之前他曾经在脑海中多次模拟以四分钟时间跑完一英里,长久下来便形成极为强烈的信念,因而对神经系统有如下了一道绝对命令,必须全力完成这项使命,果然他做到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的事。谁也没想到班尼斯特的破纪录,却给其他的运动员带来无比的影响,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打破四分钟跑完一英里的纪录,可是在随后的一年里竟然有三十七个人进榜,而再后面的一年里更高达三百人之多。之所以会有这个现象,乃是他的成就提供了其他人一个新的依据,大家所认为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人们常常会对自己本身或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设限”的信念,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失败过,因而对于未来也不敢寄望会有成功的一日,也有可能是没有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目标,对于愿望能否实现心存疑虑。长久下来他们便开始学得务实,而终于平庸。

5、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我的成功都看得十分自然和顺理成章。时光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我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我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忙,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之后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光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之后,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两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希望在教育孩子方面,对你有所帮助

第2个回答  2022-07-19
小和尚磨豆子
从前,山中有座庙,庙里没有石磨,因此,庙里每天都要派和尚挑豆子到山下农庄去磨。
一天,有个小和尚被派去磨豆子。在离开前,厨房的大和尚交给他满满的一担豆子,并严厉警告:“你千万要小心,庙里最近收入很不理想,路上绝对不可以把豆浆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去磨豆子。在回庙的山路上,他一想到大和尚凶恶的表情及严厉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挑着装满豆浆的大桶,一步一步地走在山路上,生怕有什么闪失。
不幸的是,就在快到厨房的转弯处时,前面走来一位冒冒失失的施主,撞得前面那只桶的豆浆倒掉了一大半。小和尚非常害怕,紧张得直冒冷汗。
大和尚看到小和尚挑回的豆浆时,当然非常生气,指着小和尚大骂:“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浪费了这么多豆浆,去喝西北风啊!”
一位老和尚听闻,安抚好大和尚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明天你再下山去,观察一下沿途的人和事,回来给我写个报告,顺便挑担豆子下去磨吧。”
小和尚推卸,说自己只是磨豆子都做不成,哪可能既要担豆浆,又要看风景,回来后还要作报告。


在老和尚的一再坚持下,第二天,他只好勉强上路了。在回来的路上,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旁的风景真的很美,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这样一边走一边看风景,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当小和尚把豆浆交给大和尚时,发现两只桶都装得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溢出。
其实,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功名和利益,不如每天在上学、工作或生活的努力中,享受每一个过程的快乐,并从中学习成长。
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