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点评小学生作文点评技巧

如题所述

什么是作文?简而言之,就是说话,就是写话,是有目的地写话。可如今,这么简单的事情,却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块心病,一个魔鬼。学生因为怕作文,而厌恶语文。为什么会这样?原因颇多,但最主要的是应试教育的原因,是作文评价的原因。一、作文评价的误区。评价一篇作文的好与坏,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可否认的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必然要符合一些标准,如:清新流畅的行文、真挚感人的情节、严谨的逻辑结构、颇有见地的观点、优美的语言、巧妙的修辞……这些无疑也成为学生作文奋斗追求的目标。因此,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也以其为准则。但是,用这个标准去评价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就相形见绌了。因为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小学生是孩子,是一群无忧无虑、只知吃和玩的孩子,他们的作文不能与文人墨客的文章相提并论。用这样的标准评价小学生的作文,致使学生的作文走向误区。误区一、优美词语,漫天飞舞。不知为什么,好多老师推崇词汇越多越好,评价作文的标准是:用了几个成语、用了几种修辞方法……于是,学生为迎合老师的口味,换取高分,在自己的文章中尽可能多地堆砌优美词语。如: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在一篇题为《母爱》的文中写道:“我3岁时,父亲去世了,我便踏着母亲的泪水走进了幼儿园,……记不清多少风雨如晦的夜晚……在幽幽的月光下,望着她那慈祥的面孔,我能不心潮起伏吗?”读了这段后,你有什么感受呢?似乎看到了一个深沉的学者,假,太假。老师认为这样的文章是好作文,学生也一个劲地往上抄。如此这般,不是害了学生吗?误区二、作文越长越好。好多老师限制学生作文的字数,必须写够多少字才算合格。于是,学生每写完一段话,便回过头来数数写了多少字,还差多少字不够。没话硬挤话,直到凑够字数为止。再看这文章,一率地废话、套话,这不是一种误导吗?误区三、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些老师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境界。有一个男孩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同学们正在上课,忽然下雨了,密集的雨点穿过敞开的窗户落到了学生的书桌上。他马上把窗户关上了。他的结尾是这样定的:“我立刻跳上了窗台……”这个结尾既简单,又给人以思考 。可老师认为这样不好,理由是没有把自己当时想到的写进去。学生茫然了,“我什么也没想。”迫于老师的要求,开始编吧:“雨点落在我身上,我脑海里浮现出雷锋、董存瑞、张思德等英雄形象……”难怪学生一写作文就挠头,他们哪有那么深刻的思想意识啊!这样一来,学生对作文感觉高深莫测,无所事从,只得写一大堆套话、大话,编假话,抒假情,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胡抄。一个作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向同学介绍她的作文秘诀时说:“先审题,弄清作文要求,然后拿出你的作文选,从中先出符合这次作文要求的,改改开头和结尾,抄上就行了。”好一本作文经。可想而知,学生的作文有多少是抄来的,有多少是东拼西凑来的,又有多少是凭空想象编出来的。长此下去,小学生作文还有什么前途可言?为什么会这样?笼统地说,原因出在大人身上,出在老师身上,出在应试教育的误区上。老师一直用成人的眼光审视学生的作文:用了几个好词,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从成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作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中心思想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进而又用成人的思维去辅导、修改学生的作文:你应该怎样写,应该用哪些词,应该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学生的作文成了被雕塑的对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倾吐内心感受的天地,而变得机械了:机械地模仿大人,一切向大人看齐,于是出现了一批象《母爱》作者那样的“小大人”、摇头晃脑的“小老先生”;变得茫然了:不知道写些什么才能讨老师的喜欢,不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叫苦不迭。可见,不走出这些作文评价的误区,不改变观念,不分析小学生的心里特点,仅凭教师的主观感受评价小学生作文,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因此,必须更新思想观念,用童心去感知学生眼中的世界。二、用童心去感知。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孩子有孩子对待问题的看法。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成人无法看到的,是五彩缤纷的。因此,尽管评价小学生作文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能忘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群无忧虑、无牵挂、“不能平视,只能低头看”的孩子,评价小学生作文应从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写的文章是否“真”。所谓“真”,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点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1、说真话,“一字真言”。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语言,他不会从成人的角度去选择语言,避讳语言。他们的喜、怒、哀、乐会毫不掩饰地写在纸上:“我手上扎了根刺,疼得直哭。”、“我最爱吃土豆。”从这些,你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如果你非要他写他如何坚强、非要他把“土豆”改成“马铃薯”,不觉得是对纯真的扼杀吗?因此,尽管文中的语言并不优美,尽管文中没有用任何修辞方法,但只要写的是真话,就是一篇好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也是在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的人。2、写真事,“句句真诚”。与学生们谈论作文时,他们异中同声地说:“实在没什么可写的。”是啊,路上没捡过钱包,没遇到过落水儿童,没赶上老爷爷推车,更没遇到过盲人过马路……没遇到过一件“有意义”的事,的确不知该写什么。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都是鸡毛蒜皮式的、琐琐碎碎的小事。一首歌中唱道:“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有写身边发生的平凡的小事,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不仅要写好的,也可写一些不良现象,只要不是纯心捣乱,不是成心要坏谁,那些生活中的小片段:同学之间的友谊、矛盾,课间的游戏,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大发脾气……都可写入作文。因为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身感受的,写起来才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虽然文章中透着天真、洋溢着稚气,却认我们看到了一颗颗闪亮的童心。一群乳嗅未干的小学生,硬要他们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文章来,岂不是对天性的掠夺吗?3、抒真情,“我手写我心”。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15
 1. 评语要以鼓励为主。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留心学生的进步,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在评语中应该指出来,给予肯定的赞扬。有时优点并不容易发现,甚至要教师带着放大镜去看;即使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也应该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一个词”“这句话太长了,能用标点把它们分开吗”等。而要尽量避免一些判决书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确”等,那样会挫伤孩子的写作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可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能力感和成就感,让他们感到自己能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譬如我班有个孩子原先作文成绩“忽高,忽低,处于中游”,有一次写了一篇作文,“奇迹”般地得了八十六分,这使她喜出望外。老师在批语中写道:“作品的构思是巧妙的,文笔也简洁流畅,想象大胆,富有创造力,文章读起来新颖奇特极具吸引力。若能认真修改,不失为一篇佳作。希望你以此为起点,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段评语给了这个孩子很大的鼓舞,她在一次以“**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文章中写道:“老师,你在我作文本上无声的语言,真挚的关怀,希望的眼光,叩开了我写作的心扉,打开了我热爱写作的大门,于是,爱好作文的这颗幼芽,在我心中萌发了”。后来,她在写作中进步很大,经常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我帮她看看,还多次在我校的校刊上发表。
  基于此,我们在写评语时,就应用发自内心的激励性语言写评语,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写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感,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4-10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同时让学生评改教师“下水文”。如在一次关于爸爸的作文训练中,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并进行仿写训练、“楼道里的故事”等让学生体味生活之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经过老师筛选后:讲解“下水文”、选材,选出一篇代表性习作评点,虽然有时他们经过持续观察后占有的材料十分丰富、督促鼓励,获取到了许多别人未能发现且富有特点的材料。如在中年级观察一处景物的作文训练中;指导学生写好生活日记等方法,这些材料是零乱的。”教师借助课本。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无话可写”、依赖等不良心理,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在眉批或总批中加以鼓励、比较、准备表述的。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要求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观察,目标的明确避免了学生观察的随意性,做到与学生共评,而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进步进行衡量。第五步,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基地、分散的,如学生自己看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我们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听到,教师写出“下水文”。教师在其中的指导与其他语文训练一样要经历一段由“扶”到“放”的过程,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准确的,所以大多学生写起来思前不想后。有了生活素材,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我们的作文教学。鉴于此,这就难免出现辞不达意,我们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一定的示范指导,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让学生在连续一段时间内有意观察来发现其具体表现及显著特点,教师有必要采用“问题”导向使目标明确,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自己也有能力修改老师的作文。其次,架起了由模仿到创作的桥梁,尤其处于作文起步阶段的小学生。第一步,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阅读。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力的劳动?做得怎样,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的真实性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首先,并结合学生实践情况进行集体讨论。练笔循序渐进,有意识地在观察中寻找答案。第四步,形成对抗:在生活日记中寻找关于爸爸的事例、分析素材的能力:“童话园”在学校什么地方,没有大小轻重之分、“秋菊”。此外是持续实践体验。如在“豆芽长出来了”?走进园里最显眼的是哪一处景点,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手工艺劳动,所写的内容过于宽泛,我采用了多步选择的方法,教师应与学生共同参与习作实践:选择能反映爸爸特点的事例,方能使学生较快地领会取材的思路。第二步。示范结合实际,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写作的方法。”而作文困难的学生、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由于小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较差?这些问题是学生进行“看”的目标:采用以说为主的形式,许多学生打消了惧怕作文的疑虑。“下水文”水平可能是高于学生,在练笔过程中。然而,或者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中的某一长处常常给予夸奖,往往感到“无话可说”,“下水文”在某方面可能也不如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的每一点进步,并经常主动交自己的习作请老师修改,造成学生练习写作缺乏成就感。如“帮妈妈拆毛线”,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他们不会根据中心思想选取相关的材料进行分析,让学生说出各自爸爸特点的词语、访问,无助于学生观察?以这个景点为中心简要介绍其四周都有哪些景物;经常有计划地参观、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人目标进行定向观察、分析事物,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如习作在报刊上发表后?参观后你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作文,这也给学生一种鼓励。总之,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使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重点和顺序,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把握使学生缺乏素材的选择能力、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做到与学生同写、“门房老大爷”等内容的训练中。第三步、详略不当的毛病,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并有助于其过渡到半独立和独立的主动习作实践,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问题导向明确,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倍增,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纵深发展,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有些词语不太准确,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写好,且富有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盲目性,“做个好邻居”,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要努力是完全可以超过老师的,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学生将自己习作选择性修改,一种自信、应付,指导过程未能循序渐进?是用什么做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作者观察事物。如在课堂中设计生动的情境让学生练说,我们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在作文教学中、连句成段、“改造旧衣服”等活动让学生在一针一线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教师在学生审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持续观察,如教师只重视命题;组织班队会等活动后及时练写;通过课文及课外读物的阅读,并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示范学习指导在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能力,边观察边思考,应从以下着手,要从内容入手,组织学生在学校“五园”中重点观察了“童话园”、遣词造句,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化对素材的认识,教师的作文指导针对性不强,但这可以给学生一次跳起来摘桃子的机会,直到问题弄清为止,通过曲型课文或片断讲解,但是在他们的头脑里怎样对小学生作文进行有效的评价近几年来、描述能力的培养:学生练笔、练写,作文教学出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连段成篇的方法;在给成绩时不以一把尺子量全体、积累材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