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中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基坑开挖中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

1、坑壁的形式选用不合理

在大多数工程中,由于采用坡率法比采用支护结构节省投资,因此,这种方式常被施工单位作为基坑施工的首选形式。

但坡率法只能在工程条件许可时才能采用,如果施工场地有限不能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坡率或者地下水丰富、土质稳定性差,一般不能考虑坡率法,否则,容易出现隐患,造成坑壁坍塌。

2、坑壁土方施工不规范

一些施工单位在基坑施工中,不重视施工管理控制,随意更改施工设计,违反技术规范要求,也是带来基坑施工隐患,造成坑壁坍塌的主要原因。

3、对地表水的处理不重视

地表水对基坑坑壁稳定性的作用同样影响很大。地表水可分为“一明一暗”两种情况,“明”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内地面可能出现的地表水,如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暗”主要是指基坑周边地面以下的管网渗漏、爆管等产生的地表水。

这两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都会对坑壁的稳定性产生威胁,有可能造成坑壁坍塌,特别是地下管网产生的地表水,因其不易被发现,造成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

扩展资料:

预防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2、加强对土方开挖的监控

基坑土方一般采用机械挖法,开挖前,应根据基坑坑壁形式、降排水要求等制定开挖方案,并对机械操作人员进行交底。开挖时,应有技术人员在场,对开挖深度、坑壁坡度进行监控,防止超挖。对采用土钉墙支护的基坑,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控制,不得在上一段土钉墙护壁未施工完毕前开挖下一段土方。

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均衡开挖,层高不宜超过1m。对采用自然放坡的基坑,坑壁坡度是监控的重点,当出现基坑实际深度大于设计深度时,应及时调整坑顶开挖线,保证坑壁坡率满足要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6

主要原因有:

1、基坑开挖放坡不够。

2、基坑边坡顶部超du载或由于震动,造成滑坡。

3、施上方法不正确,开挖程序不对。

4、超标高开挖。

5、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

6、排水措施不力。 

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0.5~1.0 m后,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

2、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砾石,箱(板)或梢排等。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

3、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做好基础。

4、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完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5、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坡顶上或建筑物(构筑物)附近。

扩展资料:

基坑开挖方法因基坑土质不同而不同,根据经验,按路基土质类型,基坑开挖方法有以下几种:

硬土类包括土夹石、硬土、砂岩、风化石等,这类土质密实,自结合力强,可采用坑的办法开挖基坑。非雨季人工开挖不会塌方,不需坑壁支撑防护。

碎石类包括石夹土、碎石、填方土等,这类土质自结合力不均匀,稳同性较差,适应于挖小坑、局部支撑的方法。

流沙、高水位土质类宜采用钢筋混凝土防护圈进行施工,类似沉井法。采用此法可节省木材,经济、可靠,便于施工。

坚石、次坚石类采用控制爆破法。当采用法兰盘支柱时,只需按要求钻孔灌注锚栓。

机械开挖基坑是使用机械化操作、利用旋转钻头来开挖基坑,相对于上述传统的人工开挖基坑,机械开挖速度快,规格统一,对路基密实度影响小。机械开挖在土壤中有较大石块或施工机械不便到达时,使用受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2

基坑开挖中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基坑开挖放坡不够;

2、基坑边坡顶部超载或由于震动,造成滑坡;

3、施上方法不正确,开挖程序不对;

4、超标高开挖;

5、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

6、排水措施不力。

基坑开挖需要设置管井井点降水,以利开挖人员和机械作业及土体装卸运输。顶层6.0m以内用长臂挖掘机开挖,开挖过程中坑内用小型装载机配合,将远离挖机的土方推至挖机的工作范围内。

基坑开挖包括接触网支柱坑、钢柱基础坑、拉线坑开挖等。根据开挖方式可以分为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



安全管理:

深基坑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中是基石的作用,一定要做好。但是做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每年都有很多伤亡发生。

新工人进场时,三级安全教育到位;班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再教育、考核工作到位;班后总结和改进工作到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26

基坑开挖中造成坍塌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基坑开挖放坡不够;基坑边坡顶部超载或由于震动,造成滑坡;施上方法不正确,开挖程序不对;超标高开挖;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排水措施不力等。

基坑开挖前,应根据该工程结构型式、基坑深度、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法、施工工期和地面荷载等有关资料,确定基坑开挖方案和地下水控制施工方案。

基坑开挖应遵循时空效应原理,根据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开挖方式,一般应“分层开挖、先撑后挖”,撑锚与挖土配合,严禁超挖;

在软土层及变形要求较严格时,应采用“分层、分区、分块、分段、抽槽开挖,留土护壁,快挖快撑,先形成中间支撑,限时对称平衡形成端头支撑、减少无支撑暴露时间”等方式开挖。

扩展资料:

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时,应查明其确切原因,对基坑、相邻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造成的危害程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处理;

重要的基坑工程,支撑安装的及时性极为重要,根据工程实践,基坑变形与施工时间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施工过程应尽量缩短工期,特别是在支撑体系未形成情况下的基坑暴露时间应予以减少,要重视基坑变形的时空效应。

“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十六字原则对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是必须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26

1、基坑开挖放坡不够;

2、基坑边坡顶部超载或由于震动,造成滑坡;

3、施上方法不正确,开挖程序不对;

4、超标高开挖;

5、支撑设置或拆除不正确;

6、排水措施不力。 

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基坑(槽)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连续地进行施工,尽快地完成。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所以开挖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检查。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用作回填外,不得在场地内任意堆放,应把多余土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

扩展资料:

 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0.5~1.0 m后,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

2、施工机械行驶道路应填筑适当厚度的碎石或砾石,箱(板)或梢排等。地下水位应降低至基坑底必要时应铺设工具式路基

3、相邻基坑(槽)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做好基础。

4、在密集群桩上开挖基坑时,应在打完桩后间隔一段时间,再对称挖土。在密集群桩附近开挖基坑(槽)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桩基位移。

5、挖出的土不得堆放在坡顶上或建筑物(构筑物)附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坑开挖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