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工程大学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空军工程学院 1960年,建立中国人民 *** 空军工程学院(筹),开始筹办。

1961年,空军工程学院(筹)、步兵190师师部机关、步兵568团合并,组建中国人民 *** 空军工程学院。

1969年,改建中国人民 *** 空军第一专科学校。

1975年,升格中国人民 *** 空军工程学院。

空军导弹学院 1958年,空军技术学校、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合并,组建中国人民 *** 空军导弹学校。

空军技术学校

1955年,华北军区第4文化师范学校、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第3营修理系)合并,建立中国人民 *** 防空军技术学校。

1957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技术学校。

1958年,防空军技术学校(高炮技术干部培训)分出,并入空军高炮学校。

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

1953年,建立中国人民 *** 空军第八航空预科总队。

1954年,改建中国人民 *** 空军第八航空预备学校。

1958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第15航空学校。

1959年,部分分出,参与合组海军特种技术学校,后为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1959年,部分分出,并入西安炮兵学校,后为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1959年,升格中国人民 *** 空军高级专科学校。

1963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第四高级专科学校。

1965年,升格中国人民 *** 空军技术学院。

1969年,改建中国人民 *** 空军第二专科学校。

1975年,改建中国人民 *** 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校。

1978年,升格中国人民 *** 空军第二高射炮兵学院。

1983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地空导弹学院。

1986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导弹学院。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1950年,建立中国人民 *** 西北航空处西安通信总队。

1951年,更名中国人民 *** 第三航空预科总队。

1954年,更名中国人民 *** 第三航空预备学校。

1957年,更名中国人民 *** 空军通信学校。

1958年,第三预备航空学校(部分)分出,参与合组 *** 第十六航空学校。

1969年,撤销空军通信学校。

空军通信学校(无线电部分)分出,参与合组空军第四专科学校,后为空军雷达学院。

1974年,复建中国人民 *** 空军通信学校。

1986年,升格中国人民 ***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1992年,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并入西安通信学院。

1993年,西安通信学院(原空军电讯工程学院部分)再次分出,恢复中国人民 ***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截至2014年,学校有教员128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485名,高级实验师近300人,硕士以上学历占教员总数82.9%。

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人获青年科技奖,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拥有27名国家、军队优秀教师,48名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405名空军及专家、教书育人名师、高层次科技人才。

学校经常排除教师出国留学、参加国际性的学术活动,参加了“中国军事科学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航空学会”等100余个学术团体,其中有40多名担任学术团体领导。

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李应红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李军(2007年)

空军级专家、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1人):何宇廷(留荷博士)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1人):李应红

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徐浩军

空军十大杰出青年(1人):吴德伟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军队院校优质课程、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特色专业:飞行器动力工程、无人机运用工程、土木工程、雷达工程、导航工程、地面领航与航空管制等。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军用导航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机场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空管运行实验教学中心

校级实验教学中心(2个):测控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测控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航空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教学团队(4个):土木工程专业系列教学团队、测控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空管领航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电工电子课程体系教学团队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惯性导航系统》(朱家海)、《航空电机学》(谢军)、《通信原理》 (达新宇)、《高等数学》(侯云畅)

军队院校优质课程(6门):《惯性导航系统》(朱家海)、《通信原理》(达新宇)、《地空导弹兵战术》(王凤山)、《超短波通信系统》(王宝良)、《导弹控测系统原理》(简金蕾)、《飞机推进系统原理》(何立明)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个):飞行程序设计(杨婕)、土质土力学(顾强康)、导弹制导与控制原理(雷虎民)、电路分析基础(陈长兴)、钢筋混凝土结构原理( 孙惠香)、空中领航(张秀军) 教学成果 截至2007年,学校共获国家和军队教学成果奖31项,在各种全国性大学生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472项,其中获特等奖10项,一等奖74项。

2011年-2014年,学校有29项教学成果获国家和军队(省级)奖励,参加国际国内各类竞赛获奖1500余项,等级数量位居陕西高校和全军院校前列。

学校博士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截至2014年,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军队重点学科,10个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6个空军确定的空天学科重点建设领域。

重点学科 国家重点学科(2个):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军事运筹学

军队重点学科(5个):系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军事运筹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军队指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硕士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点(10个):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外国语文学、数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军制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战术学、军队指挥学、军事装备学、军事训练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