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中的“八苦”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1、怨憎会:那些面目可憎,语言乏味;或利害冲突,两不相容的人,偏又聚会在一起。像这些可厌可憎的人,能够终身不见,岂不眼前清净?

无奈社会上人事问题,繁杂万端,“不是怨家不聚头”,在某些形势下,愈是互相怨憎的人,愈被安排在一起,如影随形,好像再也没有分散的时间,这岂不是令人苦恼万分?

2、爱别离:生死离别,人间惨事,青春丧偶,中年丧子,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于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3、求不得: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力量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僧多粥少谋不到。甲男爱上了乙女,乙女却属意于丙男。

自己的志趣是做计算机行业精英,但为了吃饭却不得不委曲在网吧做侍应生。这些都是求不得苦。莫说求不得,即使第一个愿望求得,第二个愿望又立即生出来。山谷易满,人欲难平,谁会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满足了呢?不满足,即有所求,求而不得,岂不苦恼?

4、五阴盛: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阴炽盛,四大不调,而有疾病之苦。

受阴炽盛,领纳分别,使诸苦转本加极:想阴炽盛,想相追求,而有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诸苦。行阴炽盛,起造诸业,又为后来得报之因,且因行而迁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识阴炽盛,起惑造业,三世流转,而有生死之苦。

佛教中有时又把苦分为苦苦、坏苦、行苦的三类。

(1)苦苦:是我们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经中即使没有指出,我们也是认为是苦的,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变的痛苦、死亡的痛苦;

由社会环境引起的爱别离苦:即亲爱的人不能厮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愿;怨憎会苦:是怨家路窄,低头不见抬头见。以及五蕴炽盛苦: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坏苦:是指我们通常快乐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来看,我们所谓的快乐受并非真正的快乐,其实质也是痛苦的。

饥饿时想吃,吃饱了就觉得快乐,但如果继续吃下去,还会觉得快乐吗?身体脏了,洗澡觉得快乐,但长时间在水里泡着觉得快乐吗?

无聊时看电视觉得快乐,但没日没夜的看下去觉得快乐吗?由此可见我们的所谓快乐,是因为我们有了某种欲望之后,通过外境的刺激得到满足心理上出现暂时的平衡。

于是我们觉得快乐,然而吃饭的实质并非快乐,倘若吃饭的实质是快乐的话,无论吃多少都应该觉得快乐,然而事实不然,当我们带着强烈的欲望吃馒头时,吃一个、两个、三个感到快乐,吃到四个、五个、六个时,你会发现此时已由原来的快乐转变为痛苦了。

吃饭是这样,世间上一切通过欲望得到的快乐莫不如此,因为这种乐受能变坏,因此称为坏苦。

(3)行苦:行,是迁流变化义。世间一切都是无常变化,这乃是宇宙人生之规律。

但世人不识这种规律,追求永恒:希望身体永恒、家庭永恒、婚姻永恒、事业永恒、人际关系永恒、爱情永恒,事实上世间没有一样永恒的东西,世事无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由于我们的认识与世间的事实,行,相违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总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扩展资料:

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五阴即是五蕴,五阴集聚成身,如火炽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1、生苦

人还未出生,就已经受很多苦难了,在母亲肚子里,母亲吃冷的东西,孩子就像住在冰山中;母亲吃热的东西,孩子就像住在火山里。

到出生时,就犹如被两座大山夹住,所以小孩子一出生就哇哇叫,只会说:“苦啊!苦啊!苦啊!”想说苦,可是不会说话,只会哇哇叫。

人若是没有身体,就不会有苦痛的感觉;有了身体,就有种种的苦痛。出生时的苦,犹如生龟脱壳,痛苦难忍!

2、死苦

有生就有死,到死的时候,四大分张,被业风所牵,也是痛楚难言。

3、病苦

人的身体是由地、水、风、火四大假合而成。

若火多了,水就少了;或风多了,土就少了;或水多了,火就少。四大不调合、不均匀,身体就会有病,有病就有痛苦。

有的人头痛,或脚痛,或胳臂痛,或腰痛,或有心脏病,或有脾病、肾病,各从其类,各有各的来源。

四大不调,是因为恨、怨、恼、怒、烦,和七情在作怪。或者喜太多,或恨太多,或哀痛太多,或恐惧太多,或欲太多,都能令四大不调,生出种种的病。

有病苦就容易老,所以接下来有老苦。

4、老苦

到老的时候,眼花、耳聋、牙掉,腿不听使唤,身也做不得主了。这是生、老、病、死,这四种苦都是令人不自在,令人生很多的烦恼。

5、爱别离苦

人为什么做人?就因为有爱,才生到这五浊恶世来。若爱减轻了,就会生到其他世界,譬如极乐世界或琉璃世界。古人说:

“爱不重不生娑婆,业不空不生极乐。”

业尽情空就是佛,业重情迷是凡夫,世人被情爱所迷,打不破关头,还以为男女爱情是无上的,是最有价值的。其实爱越重,情越重,就被缠迷得越重。有人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但是却越要往里头钻,男女一长成,就想赶快结婚,走这条老路。

爱是一种情牵物累,人之所以精神痛苦不自在,受了打击,都是因为这个爱。本来两人相爱,如胶似漆,如鱼得水,但是一种特别的境界来了,迫不得已要分开,这就有了爱别离苦,这种极度难分难舍的场面,非常痛苦;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是不容易受的。

6、怨憎会苦

人若有缘,一见面谈话就很融洽,做事也不冲突。但有的人,一见面就无缘,就讨厌对方,所以要远离对方到别处去,但到了别处,又碰到对方。越怨憎他,却越碰到他,这也是精神上的苦。

7、求不得苦

有所求就有所贪,贪不到就生出种种烦恼,这也是苦。求名、求利、求财、求色,求不得皆是苦,不能遂心满愿,随心如意。纵使求到了,也不是乐。譬如钱,未得之,就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昼夜提心吊胆,怕失去了。

所以求得也是苦,求不得更是苦。那么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类推,未得之,患得之;已得之,又患失之,心中总是不平安,不快乐,总觉得不自在。

8、五阴炽盛苦

五蕴:色、受、想、行、识,又叫五阴,都是不容易降伏,很不容易看空的。这五蕴炽然而盛,如火一般,烧得人精神痛苦万分。

这八苦令人烦恼万分,可是你若有安心法,有安身法,这八苦就与你漠不相关了,所以说:

“老僧自有安身法,八苦交煎也无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八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