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底捞净利润同比下降约90%,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现在海底捞张勇夫妇不但是新加坡公民,而且之前最高1000亿资产,也全部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

前几年通过“移民+离岸信托”,张勇夫妇约1000亿市值的海底捞股票全纳入了英美普通法系(离岸信托)的保护之下,并最终流回不对海外收入征税的新加坡,并成为新加坡新的首富。

之前 张 勇夫妇一直刻意隐瞒自己是新加坡公民的身份,在国内打着民族品牌的幌子,通过新加坡刻意的转移资产,实际上从2012年就开始了。

不是说赚了钱的这些所谓富人不能移民,而是说要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里头表明自己的立场,而不是说一方面是新加坡的公民,一方面还说海底捞是中国的品牌,确实让人心里吃个苍蝇一样,与海底捞服务员交流的时候说你的老板都已经成新加坡人了,你们还这样刻意的服务,觉得是真诚的吗?

其实张勇的这种移民举措是一个大的失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去海底捞吃饭,加上近期缺斤短两、后厨卫生极为恶劣的情况,部分 海底捞人去 楼空的现象越来越多。

看着张勇夫妇费尽心机移民,但是海底捞只是 去年 的营业收入就 下降了90%,没有收入还有什么税务可筹划呢?所以这种为了多喝一杯牛奶而失去一头牛的经营行为,实际上是非常的愚蠢。

失去了民族情怀,海底捞只能是水中捞月,大幅度亏损9.6亿 就是例证 。

小黄人儿 应该知道 安泰 的故事

海底捞今年的亏损主要是因为收入大幅下跌引起的,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我给大家逐一讲讲。

1.受到疫情影响收入锐减

这是最大的原因。海底捞2020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比2019年上半年少了十多亿元。2020年餐饮行业遭受重创,不只海底捞很多餐饮企业收入出现了大幅下降,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很多小饭店甚至直接关门了。海底捞受到疫情影响十分严重,尤其是火锅的这种就餐方式讲究一个热闹、团聚,疫情稳定后仍然不适合,只有等到疫情完全消失后才可能回到正规。

2.同质化服务失去了优势

海底捞的食物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它最大的核心要素在于服务,人均100多元的消费能够得到那么多的服务确实十分划算。

不过,服务是可以被模仿的,现在的不少火锅店同样提供了很贴心的服务,这使得海底捞曾经形成的降维打击不复存在。同时,有些服务过分夸张了。比如,生日祝福会让过生日的人非常尴尬,这种夸张的祝福方式其实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当服务没有优势后食品的味道成为了最大的竞争点,但这不是海底捞的特点,甚至是弱点。现在流行的火锅是重庆四川老火锅。海底捞的口味明显比拼不过这样的店。

3.负面消息不断

听到过不少海底捞的负面新闻,比如菜品不卫生、东西缺斤少两、疫情期间提升价格等。对于海底捞这样的超大餐饮连锁店,一点负面消息影响就会很大,也很容易让媒体找到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大企业最难的是管理问题,以前盘子小可以亲力亲为,越做越大后不可能什么都顾及到,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对他们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百年企业之所以能做长久是有原因的,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在企业做大时会越来越被显现出来。

4.民族品牌的标签被扯掉

海底捞老板张勇夫妇之前加入了新加坡国籍,这是他们的自由,无可厚非,但仍然大打民族品牌的招牌就是海底捞的问题了。

中国人很重情义和诚信,当民众得知海底捞老板已经不是中国人却还拿民主品牌说事时会产生被欺骗了的感觉。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吃饭,在选择去哪家火锅店吃饭时,朋友明确说不想去海底捞,因为老板是新加坡人。其实对于很多对火锅口味没有太大要求人而言,有时候去哪吃就是出于一瞬间的某个想法。

如果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因为张勇夫妇国籍问题放弃去海底捞的话,那它就损失了10%的收入;十人里有两人就损失了20%的收入。

5.出海后业绩不佳

前些年,海底捞将火锅店开到了国外,但业绩不佳。不仅无法和国内的火爆相比,连其他中餐店的水平也没有达到。火锅这东西走出国门看来很难被老外所接受,无论是味道这个维度还是食品 健康 的维度。

海底捞发生亏损是内忧外患共同造成的。餐饮2021年疫情终将过去,海底捞的经营业绩会有所恢复,但想回到前几年鼎盛时期的样子就没那么容易了

贵还不好吃,就是宣传的好罢了,去几次就不想去了

就凭拉面的服务员把拉面甩到身上还给我下锅里这一条我也不会再去了!

这样的投机人事,能干出什么好事

疫情影响,加上价格不亲民,菜品华而不实!

张勇都跑去新加坡了。

办离岸信托的公司,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法律问题,怕秋后算帐

准备金蝉脱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