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上处于什么地位

如题所述

  大部分宠物,比如猫、狗、马、金鱼,都是被人类驯养了成千上万年的动物,有些宠物甚至不存在野生种,比如狗(尤其是吉娃娃斗牛犬之类的纯种狗)和金鱼,如果把这些动物放入野生环境,它们基本上无法生存,它们是人类文明的副产物,实际上是可有可无的,人类没了宠物照样可以活得好好的(当然马用于坐骑、狗用于看门护院兼牧羊犬、猫用于灭鼠猎手,它们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绝对不可或缺,然而这时它们的角色不是宠物,而是农用牲畜)。宠物类似于金银首饰,属于奢侈品,钱多的花不完就买金银珠宝,爱心多得用不完就养宠物,所以养宠物是出于爱宠人士泛滥的爱心(请原谅我使用泛滥一词,实在找不到别的词可以形容,而且我也算半个猫奴,也算是说我自己吧)。一个爱宠人士保护宠物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绝不会是任其自生自灭,这样和没养宠物有什么分别?

  然而野生动物和宠物完全不同,所有的野生动物(甚至包括被人遗弃的流浪猫狗之类)和野生植物,在生态环境中有其特定的作用。一地的生态环境中,各个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食物链关系等等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个物种受到影响,整个生态都要受到影响。在人类繁盛以前,大自然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把这些平衡保持得很好,然而人类文明的破坏能力更强大,这使得很多平衡被打破了,许多物种消失了,有些地方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毁灭性打击。好在人类现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保护和恢复受到影响的生物多样性,而措施之一,就是保护大熊猫。

  保护大熊猫不是把熊猫都捉起来然后顿顿好吃好喝养着,而是保护它生存的环境,让它能不受干扰地自生自灭。大熊猫在其分布区域基本上处在食物链顶端附近,虽然它主要吃素,但真打起架来可不是吃素的(你还真以为它是猫啊?它是熊啊!),所以除了人类基本没什么天敌,这货饭量又大,靠竹叶这种低能量食物就得不停地吃,于是每只熊猫的活动范围是相当大的(竹子又不会都长在一块地里),要保护大熊猫,就得保护好熊猫活动区域的整个环境,这等于间接保护了这个区域中生存的成千上万种动植物(这个数字并不夸张),这就是为什么大熊猫被称为伞护种。恰好,这货卖得一手好萌,戴个墨镜人见人爱,便于在公众中进行环保宣传,要知道建立保护区也是要花钱的啊,拉赞助时你给人家讲生物多样性,说不定台底下听睡着了,你弄只萌物出来,台下立马都来精神,就冲卖的这手萌人家也愿意掏钱,所以大熊猫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旗舰种。

  另外,保护生态环境还包括如何面对入侵物种的问题,同样是人类喜爱的动物,疣鼻天鹅原产地在欧洲、亚洲和北非一小部分,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引进到北美成了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造成很多破坏,这个事实不会因为疣鼻天鹅在人类眼中的美丽高雅而改变。

  总结一下就是:

  1.
爱宠物,本质上和饱暖思淫欲区别不大,都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一旦物质生活受到影响,这个需求是可有可无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打算养宠物就请负起责任来,不要随便遗弃,狗屎不清理都算污染环境,何况扔条活狗。至于吃狗肉,各人有各人选择的自由,只要不是偷别人家宠物狗吃,谁也管不着,极端爱宠人士们,你们就算喊破喉咙也没用的。

  2.
保护濒危野生动物,这是科学工作者们多年辛勤工作得出的结论,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翔实的统计数据做支撑的,不保护好濒危的野生动物,将来不濒危的也会濒危,最后濒危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