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最早谁识想

如题所述

邓小平最早提出建设经济特区的设想 分别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于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深圳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东起大鹏湾边的梅沙,西至深圳湾畔的蛇口工业区,总面积327.5平方公里,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别合作区

深圳毗邻香港,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在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中央的指示,广东省深圳特区将建成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工、商、农、住宅、旅游等多种行业的综合性特区。

2018年1月6日,国务院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27.0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95.84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6.06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3489元,增长3.0%,按2019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9498美元。

扩展资料

深汕特别合作区(中文简称:深汕(特)区、英文简称:SSCZ),全称为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拥有地级市管理权限,是深圳市和汕尾市共同合作管理的地级市。

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处中国华南,珠江三角洲东侧,濒临南中国海。下辖鹅埠镇、鲘门镇、小漠镇、赤石镇(包括园墩乡及20几个个大小岛屿)。与惠州市相接;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邻, 距汕尾市中心仅30公里左右、深圳市中心一个半小时左右。

2011年之前的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是一个小渔村。2011至2014年间,深汕特别合作区 由于体制、行政因素导致发展缓慢。2014年体制分工确认后,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将成为振兴粤东西北的排头兵,也将是汕尾市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汕尾市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特别的经济体系以及特殊的管理区划闻世。2014年4月1日,新一任深汕区区长何学文上任、深汕区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深汕特别合作区享受汕尾老区、深圳经济特区、特别合作区的政策优惠,并可享受司法以外所有事务的地级市管理权。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和汕尾文化交融之地,也是汕尾和粤东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有“中国海鲜美食之都”、“小深圳”、“汕尾之窗”、“美食天堂”和“黄金海岸”、未来之城等美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30

楼下那些回答的统统不对,深圳市的筹建者是潮阳人吴南生,这些是有记录的。当时吴南生在汕头就酝酿了搞特区的想法,后面在上报中央的。根本不是所谓的邓小平开发,从始至终都是潮汕人在筹建开发的。不信的可以去查一查广东历史。我也有民主促进委员会查到专题记录,发图给你们看

第2个回答  2016-10-06
邓小平最早提出建设经济特区的设想 分别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相似回答